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耕地的保护工作,明确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在1994年9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期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只有占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近十二亿人口的吃饭是个大问题,没有饭吃就会天下大乱.  相似文献   

2.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稀土初级产品产量和供应量达到世界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更占世界市场90%以上的份额,使我国拥有稀土生产规模和生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第一、稀土消费量第一等多项"冠军"头衔。但这一切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由于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舆论一直关注的"稀土定价权"与业内推崇的"稀土话语权"并非同一个概念。话语权是一种掌控能力,是对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控制力,如果我们有原料、有技术、有市场,我们才能在  相似文献   

3.
媒体速览     
稀有贵重物品价格上涨推动"珍品指数"十年攀升211%英国《经济学人》编制的"珍品指数"显示,稀有、贵重物品的价格这些年飞涨,2003年到2013年第二季度,该指数增长了211%。相比之下,由摩根士丹利编制的MSCI世界股市指数显示,全球股市2003年以来仅增长了147%。"珍品指数"的计算权重为:艺术品占36%、经典汽车占25%、硬币占17%、美酒佳酿占10%、邮票  相似文献   

4.
国家粮食局在今年世界粮食日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五谷者,万民命,国之重宝"。"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们能吃饱肚子,就好办了。"我国人口众多,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谷物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20%左右。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所以,粮食安全不要所谓的"饥饿体验",而必须实行"藏粮于土"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韩日三国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18.6%,三国间交易规模占世界总交易额的12.6%,日益成为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与EU(欧洲联盟)之后第三个重要的经济圈。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着"世界工厂"主题,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日本10多年来持续低迷的"零增长",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经济结构迅速调整,所引发的三国间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变化备受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部长绍阿特·门巴耶夫2008年9月4日在于阿斯塔纳召开的第3届"哈萨克斯坦能源"欧亚能源论坛上发言时说:"2007年哈萨克斯坦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6 700×10~4 t,比上年增加4%。2008年我们计划开采7 000×10~4 t,将占世界开采量的1.8%。"他同时指出,2015年前哈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惯用左手,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左撇子".据统计,左撇子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仅在我国就至少有8000万人!因生活用具都是根据右手习惯设计的,这无疑使生活在"右手世界"里的左撇子们倍感别扭.一位"北漂"打工妹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在京城做起了不被人关注的"左手生意".短短两年,竟从中轻松掘金百万元!  相似文献   

8.
4月14日,三亚将迎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加上新丁南非,金砖五国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占世界人口的42%以及占全球GDP总量的18%和全球贸易额的15%。这是一组足以令世界震撼的数字,考虑到金砖国家继续扩员的潜力,这更代表了一种前景无限的力量。在给予了金砖之国足够的褒奖和期望之后,我们需要冷静地认识到,与金砖国家史无前例的代表性和发展潜力伴  相似文献   

9.
说"茶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一点都不为过。目前,中国有3.7亿人有饮茶习惯,人均年茶叶消费0.86公斤。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茶叶生产大国。在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茶叶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0%,出口量仅次于肯尼亚稳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三高一低"的粗放式增长,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据报道我国钢材消费占世界的1/4、氧化铝约占1/4、水泥约占1/2、煤炭约占1/3、发电量占13%,而我国GDP总值却不足世界的1/30.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据推算,我国每创造一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 据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量为4700亿美元,列世界第9位,加工贸易量占贸易总量的48%以上.2001年1~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761亿美元,其中,出口1947亿美元,同比增长6.85%;进口1813亿美元,增长11.19%.1~9月,加工贸易进口685亿美元,出口1072亿美元,占贸易量的46.7%.数据表明,中国将成为生产各类产品的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或是解决传统农业耕地数量、粮食质量和农业效益等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农业成就,无疑是利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随着农业产业的更新换代,中国农业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耕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如何更高质量地解决中国的粮食供应问题,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增强中国的农产品竞争实力,均是中国农业迫在眉睫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十年改革的最突出成就是: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部份地区已经开始向小康过渡.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少数地区.人民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11亿多人的吃饭问题,的确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实行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各行各业支援农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难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综合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而可持续农业又是当今世界农业和世界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是庞大的人口规模,即占世界总人口的22%,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国际通行标准认为,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就被视为"老年型地区",这样的社会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据此,我国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即便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所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2012年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关键之年",世界经济何去何从将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全球经济不断增加的下滑风险。问题一:我国在欧美日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少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伙伴的市场份额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走势。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36420.6亿美元,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进口17434.6亿美元。对上述三大市场的进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37.3%,较上年减少1.8个百分点,其中对三大市场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3.7%,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自20世纪的后半叶以来,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总量2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总量22%的人口。然而经过20几年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重负,不仅使我国农业面临着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夹杂着如何保证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以上,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就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对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许多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十一五"规划把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19.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14,(12):22-23
正当笔者撰写本文时,香港的非法"占中"尚未结束。然而,"占中"已经图穷匕见,"颜色革命"的特点十分明显,各种反对势力推波助澜,暴力袭警事件不断发生。在"占中"的一个多月里,笔者多次深入旺角、金钟等"占领"现场了解情况,亲眼目睹一些滋事分子不断组织各种事端挑衅警方并制造混乱,各种暴力事件不断升级,"占中"正在向"暴民政治"发展。香港是我们的家园,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内地社会和香港人自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民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期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当前中国的农民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负担不合理、支出比重大;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一、资源少效益低限制了农民的收入来源1、土地国情决定了农民赖以生产的资源有限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高原、丘陵占了65%,有55%的地域不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中国拥有100.9亿亩的农、林、牧业用地,占世界的7.79%,其中耕地面积20.46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4%,为世界耕地总量的10.13%。然而,我国又拥有世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