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外贸易》2011,(10):11-12
9月13日,据外媒报道,意大利政府希望中国购买“相当大量的”意大利国债并投资其战略行业公司,帮助该国走出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胡祖六 《新财富》2011,(9):54-55
美国国债信誉的确已今不立如昔,但美国国债的违约风险井未因标普降级而有任何实质性的增加,美国国债仍是全球投资者首选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3.
多哈谈判中止,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英国《金融时报》把它和历史上的另外一个难题相提并论。施莱斯韦格(Schleswig)和霍斯坦因(Holstein)是两个公国(以下分别简称为S和H),位于朱特兰半岛。S在H的北部,毗邻丹麦。H居民多为日尔曼人,S居民日尔曼人和丹麦人各占一半。1773年起  相似文献   

4.
《财经界(学术)》2011,(23):62-62
对于“中国该不该救欧元”目前存在相对立的两种看法。近期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反对和支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朋  张军 《价格月刊》1999,(11):10-13
  相似文献   

7.
8.
本力 《商界名家》2007,(1):75-76
近日.张艺谋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公映.这部投资达3.6亿元人民币的大制作.创造了3日内国内票房过亿元的新纪录。在海外大片的多年冲击下.国内电影赚钱不易.而回顾《英雄》以来国产大片的战绩.不难发现国产大片已然崛起。  相似文献   

9.
王菱  雷家骕 《商业研究》2004,(14):109-112
从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策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迅速扩大,进而,一系列关于用好国债资金、发挥国债资金效益、国债资金偿还以及国债规模可持续性的问题逐渐为经济学所关注。我国已明确不允许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因此,发行国债成为政府最直接的融资方式,但是国债的发行规模过大会导致国债风险。分析我国国债状况,国债风险确实存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淡出要取决于国家经济状况及政策目标是否实现,不能单看国债规模是否达到警戒位置。  相似文献   

10.
每当巴西遇到麻烦时,作为专有名词的"巴西成本"(Custo Brasil)就经常被拿来说事。譬如,《金融时报》最近社论就认为,去年巴西GDP增幅只有2.7%,约为前年的三分之一,问题之一就是"巴西成本"。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了。一些不自量力的人甚至喊出了“中国领导世界”的妄语。英国《金融时报》21日的文章《亚洲发展模式破产了》,给这些论调泼了一瓢冷水。  相似文献   

12.
王浩 《中国物价》2010,(3):24-25
本文从风险识别角度,基于详实数据,揭示美国国债有可能就是潜在的定时炸弹.到2020年美国全部生产总值将不够偿还债务,违约风险巨大,可能引发世界性大危机,其破坏力将百倍于次贷危机。  相似文献   

13.
斗转星移,又过去了一年。年底年初,坏消息不断传来:《TheDaily》关张、《法兰克福论坛报》申请破产、《德国金融时报》停刊、《新闻周刊》停出纸质版……国内,虽然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同,不可能有大报关张或只出电子版,但传来的信息也让人萎靡不振:据中国报协最近对全国65家报社用纸量的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总用纸量为169.9万吨,2012年总用纸量为158万吨,2012年比2011年用纸量下降了7%,在报纸版面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当于发行量减少了7%。2012年1—9月报纸广告下降8.2%,是传统媒体中唯一下降的媒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贸易》2004,(8):60-60
著名投资人士张卫星认为.“新八股”之一的江苏琼花(002002)尽管在国债投资、控股股东对外担保、主营业务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让投资者难以放心的问题.但这朵“毒花”最毒之处,还是在于它向市场中人昭告了中小企业板里的上市公司仍在继续延续着主板公司的问题.毒瘤在中小板诞生的同时也被遗传了下来。  相似文献   

15.
成峰 《新财富》2004,(7):170-170
在负债持续攀升、利息支出快速增长的同时,伊利股份却将巨额的“闲置资金”用于国债投资。而2003年7月发生的伊利股份股权转让,其总金额与同年中期的国债投资资金余额很接近。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相似文献   

17.
左小蕾 《中国市场》2009,(11):12-13
<正>今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对70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题为"哪个国家能够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调查,结果是:"美国第一,中国第二。"谁会是第一个走出危机"无疑是一个非常吸引全世界眼球的问题。但是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第一还是第二,我们更关  相似文献   

18.
张吉馨 《商》2012,(16):119-119
国债作为政府缓解财政压力和宏观调控的工具,运用得当可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国债发行规模不当就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财政风险。对此,应从优化国债结构、规范国债市场运行、调整国债投资规模与方向等方面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9.
乔新生 《大经贸》2008,(11):40-41
美国在2008年10月2日达成了拯救金融市场的协议。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在讨论拯救金融市场的方案。中国政府是否应该跟进,出面参与拯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0.
《金融时报》2月14日报道,为防止地方政府拖欠银行债务,中国政府同意延长偿还期限。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财政制度的问题暴露无遗。当时,中国政府推出了主要由地方政府实施的刺激方案。由于各省市缺乏足够的资金,它们向国有银行借债,而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下,这些银行很愿意发放巨额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