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球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2011,(8):10-15
1达芬奇造假令洋品牌面临信任危机7月10日,央视曝光了意大利品牌高档家具达芬奇涉嫌产地、用料造假的问题,在家具行业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价格高达数十万、上百万的家具竟然可能是披着"洋皮"的狼,令国人震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相似文献   

2.
达芬奇们的"失身"虽然短时间内殃及了洋品牌,但从长远来看,恰恰解脱了多年以来洋品牌混杂在假洋品牌大军里的尴尬2011年7月10日,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一事,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再次触痛了大众消费者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3.
俞丽虹  刘琼  刘霞  崔丹 《国际广告》2011,(12):61-63
一些洋品牌进入中国后,逐步走上本土化路线,甚至用国内外两个标准管理中国公司。另外,一些洋品牌在本土也存在质量问题,不仅是产品,对待员工的态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对于“假洋品牌”的查证往往要借助网络的力量,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手段有序开展。本文记录了对一件“洋品牌”商品幕后身份的自助式的网络查证过程,在此基础上谈了对“假洋品牌”问题的观察和网络查证方法的思考,希望能对查处“假洋品牌”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倪轶容 《浙商》2009,(15):35-35
越多假冒的洋品牌出现,越显得真洋品牌的珍贵;而越多本土品牌努力披洋外衣,越显得本土品牌含金量有限。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洋品牌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保证、身份的象征,这也正是一些消费者不惜重金购买洋品牌的原因。然而,近来丰田汽车的召回门、惠普公司的质量门、家乐福和沃尔玛的价格门、奢侈品售  相似文献   

7.
杨龙 《广告大观》2011,(9):43-44
达芬奇家具被曝光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假洋品牌”的思考,为此笔者从探讨中国制造“标准”这一角度,深度解析家具假“洋品牌”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乐华  李江松 《上海工商》2003,(11):23-25
信息产业部不久前公布的一个数字让国产品牌手机的生产商们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截至今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5.28%.比上年猛升16.21%,从而首次超越了洋品牌,并提前占领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对于国产手机生产商们来说,这一数字不仅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与洋品牌平分秋色,而且从此还有了可以与洋品牌对话的资本。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洋品牌”鱼龙混杂,傍“洋品牌”、仿“洋品牌”、造“洋品牌”,已经成为国内一些企业的潜规则。除了对国外知名品牌的直接假冒,一些企业利用部分消费者盲目追求国外品牌的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起个“洋”味十足的名字或者申请注册一个外文商标摇身一变就成为国外根本不存在的“国际品牌”;或者通过在海外注册,在国内加工贴牌,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经营》2009,(9):38-38
日前.国内家具行业巨头曲美家具旗下的网购直销平台——曲美e世界网络商城正式开通上线.这是家具行业品牌厂商首次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与消费者之间最真实和最贴近的互动及销售平台。  相似文献   

11.
"洋品牌"满天飞,价格居高不下,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屡受欺骗……2013年4月22-23日,江苏省工商局在宿迁市召开打击虚假标识进口品牌商品案件研讨会上,整治产业化、规模化的假冒"洋品牌"成为江苏各地工商部门热议的话题。作为东道主的宿迁工商局瞄准服装行业假"洋品牌"开刀的做法引起与会代表的兴趣:让消费者成为发现假冒"洋品牌"的主力军,让新媒体成为执法辅助利器,让社会舆论成为促进整改的  相似文献   

12.
高端家电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而在诸多品类高端市场沦陷于洋品牌的局面中,让人稍显欣慰的是在高端厨电市场,本土品牌在与洋品牌的交锋中,依然强势胜出。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奶粉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全面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使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洋品牌成为最大的赢家,国产品牌受到全面打击。在此情况下,本土企业需吸取教训,学习洋品牌的长处,寻求新的致胜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的很多领域基本上都被洋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可他们中的一部分并不珍惜中国消费者的信任,还越来越忽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洋品牌”在服装、手机、部分家电等领域,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投诉率已超过国内品牌,这给我们中国的消费者敲响了消费警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的秘密,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很多中国的洋品牌被指造假,陷入诚信漩涡。在地球村都在使用“中国制造”,大肆宣扬“中国创造”概念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一些中国企业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假冒“洋品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步骤对涉嫌的假"洋品牌"主要采取五个步骤开展网上调查:第一步,通过查询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香港知识产权署、意大利专利商标局(UIBM)、英国知识产权局(UK-IPO)、法国工业产权局(INPI)、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等官方机构的企业商标数据库,查证假"洋品牌"所涉商标的真实注册情况;第二步,通过查询各省、区、市工商局、香港公司注  相似文献   

17.
青藤 《国际市场》2007,(4):30-32
曾几何时,洋品牌走上了被人顶礼膜拜的神坛。可是,当一些著名的洋品牌陷入了“质量门”事件,神圣的光环黯然失色,露出了并不光明的麒麟皮下的马脚,金刚不败之身的神话随之破灭。人们不禁要问,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诚然。消费者值得深思。中国的监管部门约束力度难道就不应该向国际社会看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王文正 《浙商》2008,(1):38-39
“我们打击劣质洋品牌,只是向社会昭示:外国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发达的国家也有劣质产品!”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冯永明  何晓春 《浙商》2009,(5):44-49
纳爱斯发展的这些年,正是洋品牌逐鹿中原的特殊时期。 纳爱斯的成长历程,一定程度来说是中国制造如何与国际洋品牌展开追逐的历史。 纳爱斯有幸生于这个时代,有幸从事于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由世界日化用品巨头发起的“射雕大行动”,使得这个行业的竞争加剧。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因为这次“射雕大行动”,才使得纳爱斯有了更加坚实的发展步伐,在挫折中不断崛起。2008年,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的状况下,纳爱斯实现销售收入达91.7亿元,增幅接近30%。  相似文献   

20.
宗佩民 《浙商》2011,(16):43-43
企业走假洋品牌道路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合时宜的政策误导,尤其是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