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VRS模型,文章选取了我国17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7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技术效率是不断提升的,但大部分银行并没有实现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其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无效,需要依托互联网金融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据此文章也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品  沈悦 《财贸经济》2015,(10):102-116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降低管理费用"和"抬高资金成本"的效应引入银行风险承担模型,系统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影响与异质作用.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3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以"文本挖掘法"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指数为解释变量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即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管理费用,降低风险承担,但随后互联网金融将抬高资金成本,转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各类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响应具有差异,大型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迟缓,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反应则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许多银行客户已不再只选择商业银行作为自身投资理财的渠道。相较于传统金融,其客户群发展主要集中在小额资金的金融层面,交易具有次数多、提现方便快速的特点,虽然这些特点弥补了传统金融领域的空缺,但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也随之弱化。正因如此,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的现状,并通过余额宝这一实例来进行进一步的解析,进而通过建立SWOT模型来对比分析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当前金融环境下的一个特定产物,给传统银行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以阿里余额宝为例,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发展模式,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地位和存款的影响,并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促使银行体系深化改革,商业银行应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成熟,其技术与理念逐渐对现代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并形成了互联网金融。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并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难以预估的冲击,使得银行市场快速萎缩,给银行发展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迫使银行采取合理对策加以应对。本文将简单介绍互联网金融,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并就银行应对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猛发展,对银行业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商业银行被迫调整固有的经营策略,并且这种调整最终将反映在市场利率的变化中.本文运用"收益–成本控制模型"和"拉姆齐模型"模拟了互联网金融对信息采集和利用的正向激励,将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纳入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分析框架,从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与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相关关系,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优势能够降低同业市场利率的波动性,增强同业市场利率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其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估、 金融业布局和监督管理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我国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造成冲击,从而倒逼银行自身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提升有显著效果,并且在资金质量和周转上均有所提升,从而使得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均有所改善。现选取了九家上市银行2013-2017年的指标,从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方面建立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影响的模型,得出信贷证券化均对银行"三性"产生显著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构建已久的工业社会基础正在迅速解体,银行业这个在传统社会看似无法变革的行业模式也正在被互联网一点点消融。本文旨在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银行业的金融变革,全文通过互联网金融的部分现状而对银行金融模式的变革做理论上的推导。全文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引入探讨,进而展开互联网金融和银行机构金融服务的对比分析,以业已出现的互联网金融现象作为分析的基础,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理,并最终试图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探索银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所需作出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电子银行逐渐替代传统商业银行,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而面对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对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经营的稳定性,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如何建立电子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成为银行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互联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问题、互联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0.
C银行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它具有一定的港资背景。互联网企业推出金融服务或是金融机构业务互联网化,都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选取较具有代表的C银行作为案例,最后对商业银行对策方面进行总结。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之中必定得到更为宽大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构建已久的工业社会基础正在迅速解体,银行业这个在传统社会看似无法变革的行业模式也正在被互联网一点点消融。本文旨在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银行业的金融变革,全文通过互联网金融的部分现状而对银行金融模式的变革做理论上的推导。全文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引入探讨,进而展开互联网金融和银行机构金融服务的对比分析,以业已出现的互联网金融现象作为分析的基础,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理,并最终试图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探索银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所需作出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从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出发,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将商业银行分为三类,利用GARCH-Co Va R测度商业银行风险溢出的动态情况%Co Va R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最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最小。同时,互联网金融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对于自身风险越小的银行溢出效应越大。联系现实,本文给出的建议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与商业银行的深度合作,二者进行优势互补,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实现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3.
邵梦竹 《中国物价》2020,(5):43-45,52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中国10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呈负相关关系,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资产端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对银行负债端流动性以及表外业务流动性未产生明显影响。此外,互联网金融对于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也有区别,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外资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而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属于银行体系的一种机构类型。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崭新的不同于过去的金融模式,是随着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迎来的共享服务,通过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产业转型遇到了相应的问题。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剖析,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产业转型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提出实现商业银行成功转型的合理解决思路与方法,促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一冰 《市场论坛》2020,(1):60-62,75
从美国诞生互联网技术之后,互联网快速应用于世界各国各行业,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近些年通过与银行、基金等开展深入合作,开启了依托互联网的全新的金融时代。文章先分析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再总结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商业银行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的改革创新对策,以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普及和创新,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余额宝、P2P、阿里小贷等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可以预见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格局。因此,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冲击进行研究有利于商业银行前瞻性地调整和创新其经营理念和战略,抵御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盈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已占据个人线上支付的绝对主导地位,银行越来越退居为支付公司的资金后台和提款机。但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成为其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冲击,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春平  于珍珍 《商业科技》2014,(31):143-144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盈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已占据个人线上支付的绝对主导地位,银行越来越退居为支付公司的资金后台和提款机。但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成为其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冲击,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熊飙  孙高利 《商》2014,(1):243-24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和应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商凭借技术和信息优势,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不断蚕食银行的金融产品市场份额,对于银行的生存方式产生根本性的挑战。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的特点、以及如何对于商业银行进行挑战。最后指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转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以及为客户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等手段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普及并被广泛运用,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比如阿里小贷、余额宝、移动支付、手机银行以及网上银行等这一些金融创新业务已经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因此,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正式形成。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飞快发展,对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对于银行的冲击性已经日益凸现出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未来社会中不断的发展并壮大,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甚至有可能因此使商业银行的运营格局以及经营模式都发生改变,所以,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了解并加以研究是具有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