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我国政府与东盟10国于2004年11月29日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西议》(以下简称协议)。7月20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正式实施,按这一计划的规划.自贸区内到2015年将实现零关税.届时.一个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17亿人口、  相似文献   

2.
WTO、CAFTA、NAFTA争端解决机制与ECFA争端解决机制在适用范围上具同质性,这为机制间的相互借鉴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比较,除了整合出WTO、CAFTA、NAFTA三大争端解决机制共有的先进制度值得借鉴外,提炼出的三大机制各具的特色性制度亦颇宜借鉴。比较借鉴视角下,立足于ECFA成员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和现阶段两岸解决经贸与投资纠纷的主要方式这两个客观要素,通过对适用范围、争端解决机构、争端解决方式及程序、执行机制这四部分的具体制度设计务实地建构出ECFA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广西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了自贸区建设的进程。根据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服务贸易协议也已正式实施,对自贸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在CAFTA经贸人才培养的主题和方式上,国内各高校尚未达成共识,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机制性和制度性安排不够完善。为此,应采取建立明确的CAFTA的人才能力框架,校企合作,建立自贸区人才培养的制度性安排和框架,制定向中小企业倾斜的自贸区的人力资源流动规则,开展中国——东盟人才合作项目的专门研究,高起点建立前瞻性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人力资源数据库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企业在缅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投资争端也频频发生。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争端的解决可以依照中国-东盟多边协定、中缅双边协定、中缅两国国内法来解决。然而,中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不够健全、外交谈判及磋商有较大的局限性、缅甸国内法治环境较差、中国国内法对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争端解决途径无法有效解决中资企业在缅发生的投资争端。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中缅投资协定》相关条款,协助缅甸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并加大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律保护力度,从而为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争端解决提供规则、机制、程序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IEE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的加快,东盟10国向中国企业敞开的商机越来越多。环境条件首先,CAFTA的启动为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CAFTA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预计到2010年自贸区人口将达到17亿,GDP将达到2万亿美元,贸易额将达1.2万亿美元。其次,双方经济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与东盟10国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规定从2005年7月起,双方对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对原产干中国和东盟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以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的通关。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简称CAFTA),是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自贸区协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日后中国参与其他的区域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效应。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2+7"合作框架,为未来十年中国与东盟伙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也为打造CAFTA升级版明确了合作领域。从整体上讲,CAFTA的相关法律规则和制度仍不完善,特别是涉及到内部许多制度的协调以及一体化需要的相关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于  相似文献   

9.
《进出口经理人》2010,(7):I0010-I0010
为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金融服务机制,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互利共赢金融发展新格局.促进银企合作.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将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本次金融论坛将服务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需求,推动区域内金融业磋商与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盟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作为自贸区(FTA)建设的突破口,显示出农产品贸易对自贸区各国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启动以来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起点、动力、贸易关系以及贸易福利效应等方面内容,认为未来自贸区农产品贸易中,我国应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与东盟开展更高层次的农业合作,并逐步向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农业市场"迈进.  相似文献   

11.
杨频  刘佳 《江苏商论》2008,(6):70-72
服务贸易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之后,双方便开始了服务贸易谈判。经过多轮磋商,2007年1月,双方就《服务贸易协议》文本和各国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达成一致。苏州与东盟成员国的合作由来已久,CAFTA《服务贸易协议》签定后,必将带来发展契机,促进苏州经济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7月20日开始实施我国政府于2004年11月29日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规定从2005年7月起,双方对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以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的通关。这将显著地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并对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该自贸区将成为患及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这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闻最大的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给中国-东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该自贸区将成为惠及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给中国-东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  吴优翔 《市场周刊》2004,(5):118-119
中国与东盟将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目前,CAFTA的筹建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因此,中国与东盟应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双赢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建立CAFTA的理论分析出发,对建立自贸区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的比较分析,为CAFTA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对中国、东盟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有重大意义,东盟众成员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对促进我国对外开放与西南部发展有现实意义,从而决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在经济、政治上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总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有的争端解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建立区域金融危机的预警、解救机制,解决CAFTA各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困境,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贸易规模和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由于中国与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金融基础,经济基础和贸易基础,应当克服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的障碍,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下的商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1月29日我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两个文件的签署,标志着CAFTA的建设进入到实质性全面启动阶段.这是我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个货物自由贸易协议,对我国和东盟各国的企业均是重大的商机.我国企业应积极参与东盟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2013年8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争端解决机制作为自贸区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从中国双边或多边的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起透明良好的区内争端解决机制。国外自贸区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自贸区的成立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交易量的提升同时,各类国际和涉外商事纠纷也伴随而生。因此,在自贸试验区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成为上海自贸区法制建设中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经济区是CAFTA前沿地带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作为面向东盟的桥头堡,是中国-东盟最便捷的贸易通道;基于CAFTA框架下,它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贸易等领域快速发展并签署了相关协议,但目前在会计协调方面还未签订任何协议,且相关研究尚少。文章基于CAFTA下北部湾会计区域协调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旨在探讨构建会计协调机制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