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这是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应当高度重视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相关政策,校正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纠正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成因与利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9年 11月的最新统计,本文认为, 1994~ 1997年我国国际收支之所以连续 4年出现“双顺差” 主要有 3个原因: 1.国内储蓄持续高于投资; 2.外资流入持续高于我国资本输出,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且规模越来越大; 3.国内资金使用效率低、浪费大。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它既反映我国国际收支的良好状况,也说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 1.国内资金浪费与闲置问题严重; 2.利用外资并未真正有效地促进出口; 3.资本逃避数额日增,容易引发金融体系中的某些隐患。  相似文献   

3.
章静 《现代商业》2007,13(23):171-171
我国外汇的持续"双顺差"让我们欢喜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国际收支失衡的重大压力。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政策和调节外汇储备规模等相适应,试分析我国当前面临国际收支平衡重大压力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汇的持续"双顺差"让我们欢喜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国际收支失衡的重大压力.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政策和调节外汇储备规模等相适应,试分析我国当前面临国际收支平衡重大压力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之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连续6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阐述我国双顺差的构成特点;运用弹性分析理论和吸收分析理论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成因,说明我国双顺差现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结果;论证了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储蓄大于投资和消费等国内现实因素是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持续较大的双顺差格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恶性影响下,双顺差现象依然存在。该文根据我国双顺差的发展状况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宁 《北方经贸》2011,(9):50-5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现象。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消费需求不足是双顺差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贸顺差与流动性过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诱因是,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同时,其深层次原因是内部经济结构性失衡。近两年情况有所变化,货物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增加的拉动明显加大;同时,由于吸收外资增长趋稳、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直接投资净流入对外汇储备增加贡献率明显下降,而间接投资和短期热钱流入的影响则显著加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双顺差"形成原因的分析,揭示"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索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双顺差”形成原因的分析,揭示“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索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收支平衡对一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多年持续的"双顺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持续"双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政策导向型出口优惠政策、内部经济结构性失衡以及国际间产业转移。国际收支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通胀压力,阻碍了民族企业发展。提出有效扩大内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现象呈现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和妥善处理大量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是,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从多种角度、综合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使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持续巨额顺差不但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严重挑战.要从国际,国内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以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两个现象出发,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作用和现存的阻碍因素,进而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将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的改善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最近几年大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正是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发展趋势、背后的原因及可能的影响,对于理解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货物贸易顺差角度看我国外汇储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总量保持了稳定的超高速增长,截止2006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达到8750.7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不断提升(见表1)。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即外贸;另一个是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两者对外汇储备增加的影响程度并不一样(见表2),经常项目顺差对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率呈增长趋势。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四项内容,本文主要从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顺差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7.
杜钰洋  樊志霞  赵苏杰 《商》2014,(48):146-146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了2005年至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了解中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得出了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因素,从更深层面来分析出现顺差的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时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存在"双顺差"的失衡现象,尽管这在一定意义上能提高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但也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探讨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成因和对策,对于平衡我国国际收支,进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存在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一直保持双顺差。双顺差给我国带来一系列问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持有和运用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损失,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被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等。推动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象、具体原因以及影响,并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导向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较大的双顺差格局。本文通过对BOP的分析,重点剖析了我国双顺差贸易格局的成因、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