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组建表明了我国外汇储备专业化管理的起步,也有助于缓解由于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而对基础货币投放带来的日益沉重的压力;但专业化、市场化的外汇管理依然面临六个主要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汇储备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以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11年底达到了31811.48亿美元,是国际上拥有外汇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外汇占款也持续增加,促使货币供应总量也不断增长。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需进一步研究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文章通过外汇储备对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影响的实证分析,分析了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为货币当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增外汇储备三部分与我国货币内生性关系的分析,鉴于我国近年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现状,得出结论:除了在整体上控制外汇盈余数量外,还需加强对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控,特别需要加强对进出口项下的外汇流动控制.要积极改进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出发,详细研究了在三种不同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的变动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通过对2000-2012年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分析发现:近十余年来,外汇占款已成为影响我国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最重要因素,并成为推动持续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长,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因此,对我国2000-2009年相关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协整方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显著影响,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近年来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选择有效的外汇干预政策来减轻内外经济环境波动不协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成为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当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现状及国际比较,分析了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冲击路径。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变动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结构、货币内生性及“三元悖论”等渠道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论证得出,我国近年货币政策调控压力与外汇储备的总量和构成密切相关,且其中热钱流入量与货币供给及调控压力相关性最高。据此给出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制度,完善多级式储备体系,对外汇储备实行分档管理和监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持有高额美国国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一直以美元资产为主,其中,又以美国国债为主要投资方向。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客观上要求我国要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国债的自身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外汇管理的重点选择。但我国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投资美国国债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应通过完善外汇市场、健全金融体系等措施来消除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玲 《时代经贸》2007,5(12):111-112
我国外汇储备自2000年以来持续攀升引发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给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着手,分析了外汇增长速度过快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保证在外汇储备适度增长的同时能够提高外汇储备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与预期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央行已经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阐述了此项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析诸多因素影响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效应,继而认为:央行必须实施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配合其他部门的各种宏观政策,尤其应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部门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马尔可夫区制转移误差修正模型(MS-VECM)模拟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非对称影响,以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根据经济波动幅度,将我国经济划分为高波动和低波动两个区制状态,经济增长波动剧烈的区制下向均衡状态调整速度快于经济波动幅度较低区制下的调整,论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在不同区制下存在非对称性。并用模型对我国经济状况进行了模拟预测,利用这种非线性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货币与产出增长关系,表明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状态是一低波动区制下的正常回落,目前不宜出台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来自信用观点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货币政策的"信用观点"为理论前提,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直接融资还不发达、东、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体系特征还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背景下,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通过各地区的银行体系进行传导时,将通过影响各地区银行系统提供信贷的能力而影响各地区私人部门的信用可得性,从而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最终表现为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实施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的短期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经济的不同作用,货币政策可分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过去的6年里,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处于相对稳健的状态。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就是因为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对2004年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回顾及对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的实施效果的分析,我们判断,在2005年或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冲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变量,因此,研究来自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方法证实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通货膨胀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继而揭示了外部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货币本位模型突破了传统"货币计价物"的"物"的外观,转向信息经济分析和制度演化的成本经济分析,从货币本位对信息搜寻成本的最小化以及货币的社会价值基础入手讨论货币本位的选择原理。货币本位的演化有一个从不发达经济的货币本位到发达经济货币本位的过程,因而,货币本位的选择是影响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措施,说明了2009年金融运行情况和特征,分析了2010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提出了货币政策建议。本文认为,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环境宽松,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因此需要在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均衡增长,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role played by monetary polic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oil shocks to the US economy. We show that for the period since 1986, oil shocks have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stock return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oil shock is defin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price of oil or a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of that series. We then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ction of individual stock prices to oil shocks and to monetary policy shocks. This implies that oil shocks do have effects on the economy beyond their effect on monetary policy. We conclude that systematic monetary policy is not as effective as suggested in some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王胜  田涛 《技术经济》2013,(3):105-109,117
利用包含汇率波动和通胀预期的IS-Philips模型推导考虑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股价和房价作为资产价格的代理变量,模拟分析了资产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会增大利率波动幅度;考虑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比考虑股价波动的货币政策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与考虑股价波动的货币政策相比,考虑房价波动的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冲击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