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为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及《企业所得税法》均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强度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指引》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在实务操作中,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大量存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体会对此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规定 2008年年末,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国税发[2008]116号《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全面、系统地对扣除主体、范围、程序等进行了明确,是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以下简称《办法》)。虽然《办法》篇幅很简短,只有20个条文,但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扣除主体、范围、程序等纳税人关心的基本问题都予以明确。另外,由于《办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因此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在2008年度企业  相似文献   

5.
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国家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2008年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做出了实行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规定.为推动这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广大财务人员掌握理解,文章对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测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强度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的一些测度指标进行了具体规定。这其中就包括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构成项目的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研发费用的八大构成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度企业研发费用强度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简称"362号文")对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的一些测度指标做出了具体规定,这其中就包括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构成项目的详细规定。按照362号文的要求,企业应对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具体包括八大要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新《无形资产》准则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提出了强制的披露要求。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对新准则公布后研究开发支出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这一信息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市场对研究开发信息披露的反应不灵敏,但市场对不同的研究开发费用信息披露形式的反应有所区别。因此有必要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信息披露的具体方式进一步明确,使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信息披露行为步入更为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试行)的通知》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的作用。文中以宁波为例分析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现状,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1993年7月1日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以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和开发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会计制度的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业界同仁。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息资本化适用什么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准则不涉及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指南又进一步规定: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但指南…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财税政策要向企业技术进步倾斜。《通知端出,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不受比例限制,计入费用;该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so%抵扣应税所得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通知》指出,企业科研机构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的进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中争议颇多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问题提些看法和建议。一、企业研发费会计核算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在研究与开发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成本必须全部费用化,不允许资本化,只有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才可记入无形资产的成本,作为该无形资产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存在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忠 《财会月刊》2010,(5):68-69
《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作了税前加计扣除的规定,而企业会计准则却没有此规定,这种差异导致了在会计实务中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结合工作实务,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及税务处理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1月日1起,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试行,到目前为止,已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全面推广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扩大了开发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管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现提出如下意见:一、企业研发费用(即原"技术开发费"),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以下简称《办法》)。虽然《办法》篇幅很简短,只有20个条文,但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扣除主体、范围、程序等纳税人关心的基本问题都予以明确。另外,由于《办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因此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在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将优惠落实。对相关利益主体特别是纳税人而言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了国科发火[2008]362号(“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中研发费用的范围、归集方法)、财企[2007]194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中研发费用的范围、归集方法)、国税发[2008]116号(“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范围、归集方法),对上述三个文件中“关于研发费用的范围、归集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上述三项都是要求财务核算管理中设置辅助帐、台帐专项管理.那么,《企业会计准则》又是怎样要求高新技术企业核算研发费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实务核算中又遇到了怎样的疑惑?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合理核算、台帐归集,避免有关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从事高新企业会计工作的同行.在进行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备案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出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政策的通知》指出,为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号-无形资产》,与2001年1月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相比,新准则对企业研发费用的处理进行了修改.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