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从出口行业传导至与出口相关的原材料、加工、运输等众多行业,从沿海发达地区扩散至内地边远地区,从中小企业蔓延至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经济正面临近二三十年来最为艰难的时刻。  相似文献   

2.
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我国出口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3.
2008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不仅仅要应对因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在美国直接投资的损失,更要应对因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甚至全球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此,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下,全球进口萎缩,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凸显.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受国际需求减少,出口订单减少,海外被欠款额大幅增加.本文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通过出口和内向型FDI等方式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但外向型FDI这一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却在总量、国家和地区分布以及行业特征上表现出新的特点.主流跨国公司理论不能解释中国外向型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乏所有权优势和直接进入战略资产寻找型阶段等现象.企业的技术能力观点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给出了较好的解释,以创新的角度理解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加大企业技术能力的培育,是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攀措,也是我国企业变全球金融危机为进一步国际化机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向低碳经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后,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巨大。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内容。通过使用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测算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有节能减排效用,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碳排放显著降低,结构效应对出口碳也有改善作用。敏感性分析也表明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7.
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减速,拖累国际贸易增长。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主要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该危机对全球的经济恐慌及对经济的破坏性仍旧严重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从经济危机的发展中不难看出,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有其必然性。本文在简述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然后从促进出口依赖的贸易政策的转型、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促进政府加大并优化投资结构、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出台四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更快且难以控制。2008年爆发了令人震惊的全球金融危机,但国内外的学者们主要研究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所造成的影响,比较少注意到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所造成的冲击。中国对资本管制比较严格,因此,此次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国内经济面。那么,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国又应该如何应对?这是以后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家具产业具有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特征,对国外市场依赖性高.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中国家具产业出口造成较大冲击,主要体现在:冲击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降低全球物流效率,抑制家具贸易往来;中小家具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重大疫情也促进了市场采购和消费模式转型,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家具出口迎来了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新机遇.面对疫情冲击,应果断采取措施提升家具产业的出口恢复力,具体包括:以数字贸易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广泛国际合作拓展全球价值链分工;以技术创新培育高端要素资源;以生产智能化推动企业集群升级;以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助力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11.
由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刚有发展趋势的物流产业的影响很大,包括由于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不景气给物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发展机遇。正确的看待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林新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3,(2):148-149,178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外贸客户信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出口信用风险,如国际市场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等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首先对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剖析其成因,进而从新的视角为我国外贸企业防范客户信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并且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如何防范外贸客户信用风险上,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金融危机对我国未来对美出口的冲击将逐渐显现,各级政府应及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对策,加强管理,变危机为机遇.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造成西方发达国家严重的经济衰退,也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在国际出口市场上占据相当地位的中国同样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也日渐紧迫.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突出表现为许多国家对外需求减弱。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面对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当务之急就是要想方设法发挥自身优势,寻求更多贸易机会,因而就迫切需要来自高层的政策支持。迄今为止,为了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而其中的出口退税政策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时代经贸》2010,(1):50-51
在金融危机中,作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国,我国的出口受到强烈冲击,如何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成为稳定出口的重要课题。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稳定和支持装备制造业出口是有效抵御金融危机,提高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深,并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形成一定程度冲击,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文章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策略,以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途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我国各地、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诸多企业因为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强企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前言物流产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涉及领域广,在整个社会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疆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同时发展空间也十分巨大。在当前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和制造业造成较大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向西开放,进一步开拓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市场,将尽快把新疆建成国家向西出口的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作为新兴的新疆物流业,差距就是潜力,机会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背景下,如何评估中国的实际出口竞争力,以及如何观测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演化方向和路径?这需要我们综合考虑贸易的"质"和"量".文章将TiVA方法与衡量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市场渗透率(MPI)指标相结合,构造出基于最终品进口市场的增加值市场渗透率(MPIVA)指标,进而测度与分析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及其成因.研究表明:(1)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其增速已放缓.中国在行业市场上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在提升,上升速度最快的是制造业,且服务业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也在上升.(2)出口的行业内增加值上升和出口向国内增加值高的行业转移,共同构成了中国增加值出口竞争力上升的原因,但主要是来自出口的行业内效应,而非出口的行业间效应.(3)中国行业增加值的出口竞争力主要不是来自出口行业本身的直接增加值效应,而是来自上游行业的间接增加值效应;中国制造业出口本身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仍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文章为提升中国出口行业本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贸易地位以及优化中国出口行业的贸易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