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琳  赵珊珊 《经济师》2006,3(6):98-100
根据民营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对其资本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民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增加的趋势,并且,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趋于一致的态势。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民营上市公司规模和成长性与其资本结构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随着盈利能力的提高,民营上市公司倾向于通过负债融资来扩大生产规模。对样本公司的分析还表明不同行业之间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发达地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A股IPO融资成本差异:民营、国有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A股市场1999-2008年企业IPO样本数据,中国A股市场不论是民营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上市公司,IPO融资成本中的隐性成本影响权重均强于显性成本。但两类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其融资成本数量、结构和影响因素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发行前的盈利性指标、发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等,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朝市场化方向改革的IPO发行制度和定价机制,减弱了民营上市公司和国有上市公司承担的折价费用和融资总成本,以及两者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通过挖掘目前民营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财务数据,综合分析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的现状,结果发现: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4.
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财务理论的重要理论之一,20世纪70年代,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提出,人们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上来,形成了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学派,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阐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2008—2011年所有在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民营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虚拟变量法和赋值法度量政治关联,建立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投资类型效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度没有显著影响,然而明显导致了民营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过度投资的行为;政治关联强度越大,两者过度投资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采取金字塔控股方式的民营上市公司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针对沪深两市371家具备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离系数、股权制衡度、管理者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在ST公司和正常公司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和公司上市年限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3至2010年间三大地区、十一大类行业的207家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产权更为清晰、市场化导向更为明确的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粘性特征,高管薪酬还受到公司经营业绩、公司资本结构、公司规模等因素的正向影响。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情况推测基于欧美国家上市公司得出的资本结构理论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为此,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资本结构和绩效的内生性,探讨二者的关系.在讨论上市公司整体状况的同时,对比分析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情况.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与其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相互作用程度与公司性质有关.同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负债率对绩效影响较小,但绩效状况对负债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敏  王世权 《经济问题探索》2007,(11):120-123,127
在对监事会治理评价的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针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特征,设计了包括职工监事比例、监事会成员在最大股东单位的任职情况、监事平均持股数、监事会会议次数四个指标的评价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表现出了较强的区域差异和一定的行业差异,整体水平并不高,并且存在着职工监事比例较低、监事在最大股东单位任职比较普遍以及监事会成员激励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应该通过扩大监事会规模,适当增加职工监事比例、增强监事积极性、规范监事的提名,促进监事会会议的规范化来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民营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及其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敦华 《经济师》2007,(5):82-83
民营上市公司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一个独特而且具有较强经济活力的群体。由于特殊的企业背景和产权结构特征,民营上市公司往往在股利分配政策选择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特征。我国以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国有上市公司进行的,而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则相对比较欠缺。即于此,文章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及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营企业IPO发行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王平 《经济问题》2008,342(2):58-60
研究了1996~2006年期间中国民营企业的IPO发行成本.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的IPO发行成本在不同年度、不同发行方式和发行规模下都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发行规模、市场情况、首发方式显著影响着中国民营企业IPO发行成本.  相似文献   

12.
对政府干预与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选取2005—2012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政府干预与偏离程度模型、政府干预与调整速度模型来检验政府干预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偏离程度与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存在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越强,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偏离程度越小,调整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3.
李春红  孙荣 《技术经济》2009,28(12):104-108
本文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其2004—2006年的数据对产品市场竞争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比率显著低于国有上市公司,短期借款比率则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度和长、短期借款比率、全部借款比率均正相关;民营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度和长期借款比率正相关,和短期借款比率负相关,和全部借款比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沪深两市定向增发的56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行为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理论,对定向增发折扣率确定的过程进行了检验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的确定并非是一种完全理性的经济决策行为,而是以“初始的5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均值”和“截止前一组已经实施增发的所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均值”为基点,按照外部锚启动范式和内部锚启动范式进行定价决策,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6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有定向增发新股预案且成功实施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财务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首先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后共三年的经营绩效的变化作比较分析,发现定向增发前后三年间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在提出三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定向增发后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未来整体经营绩效与公司定向增发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注入资产类型、募资用途、发行前资产负债率、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采用了新的关于衡量经营绩效的替代指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数据显示在所有重要方面均和回归结果一致,表明了本研究的严谨性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民营上市公司“出身”、政治关系与债务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履约机制的替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银企关系,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本文以2005~2009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民营上市公司的出身及在企业面临金融危机的条件入手,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系对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系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影响更多是体现在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上,有政治关系的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不仅能获得更多的融资,而且降低了银行对其融资的盈利要求。发生金融危机后,银行对企业融资的资产抵押要求更高,有政治关系的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更容易取得银行的支持,获得银行借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企业政治关系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市方式、大股东持股与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上市可以采取直接上市(IPO)和间接上市(买壳上市等)两种方式。本文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不同上市方式下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持股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而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的U形关系。当考虑大股东持股的内生性时,发现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不影响,而直接上市的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互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曾经为我国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它们又面临着整体“衰落”以及发展速度下降,这引发了人们对民营企业持续成长问题的思索。本文以2000-2006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提高财务弹性和聘请“四大”审计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在短期内陷入困境;增加独立董事比重可降低公司在短期内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促进公司长期的持续成长;大股东持股比重过高虽然可以在避免短期财务困境,但是在长期却可能引发持续成长危机;如果公司所在行业竞争程度较低或者公司所在地区政府干预较强时,虽然短期内公司不易陷入财务困境,但在长期却不利于企业持续成长。因此要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成长的手段主要有提高独立董事比重,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提高竞争程度和减轻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9.
邹晖 《经济问题》2008,(4):109-111
目前的研究对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效果褒贬不一.从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出发,以1997~2006年10间发生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公司为样本,对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国有股东在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的双重作用:总体而言,国有股东相对于非国有股东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者利益保护,但在相对控股的范围内,更高的持股比例将导致投资者利益保护更差.  相似文献   

20.
陈钢  王栋 《经济管理》2020,42(2):160-174
本文从企业的社会性对经济性行为影响的视角研究社会地位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2009—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社会地位越高的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小。将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纳入考虑之后,研究发现相比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社会地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更为显著;相较于拥有金融关联的企业,没有金融关联的企业提升社会地位更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没有金融关联的企业社会地位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最为显著。这些结论不仅拓展了企业“社会属性”对其“经济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而且能够为民营企业缓解融资约束提供有益借鉴,尤其是处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且不存在金融关联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