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加之人均寿命的延迟,老年失能人口持续不断攀升,并且伴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趋增加,家庭照料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都承受着巨大负担。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失能老人照护负担的重要举措。我国自2016年开始展开长期保险试点工作,在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多,但在经历了近几年的推广和发展后,长护险仍旧存在客户感知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RALS)"的数据,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料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失能老人的生活现状并针对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13.02%的老年人由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表现为失能状态,需要他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能的可能性加大;农村照料需求高于城镇,女性的照料需求比男性高出2.33%。大多数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照料为主;机构照料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照料更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于失能老人自身特征及我国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应建立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和机构照料相融合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和失能老年人口激增的背景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筹资机制。本文从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调整频率和调整幅度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调整机制的理论框架,综合考虑了预期寿命延长、城乡人口迁移和失能率动态变化等因素,运用长期精算平衡模型分别测算了2020~2050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的人均筹资额,并评估了不同制度下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及筹资主体的缴费负担。研究发现,应尽快实现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的独立筹资机制,否则医保基金将无法满足筹资需求,不具备可持续性;谨慎提高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程度和保障范围,倘若将给付对象从仅为重度失能老人扩大到包含重度失能老人和轻度失能老人时,财政补贴占GDP的比重较高且负担较重,会威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制度设计、运行效果及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市将长期照护保险作为独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我国尚属首家。本文从保障政策、筹资机制、照护评估、成本管理四个维度对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实施该制度,南通市实现了长期照护社会保障的"制度化",促进了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化",形成了长期照护评估的"标准化",实现了照护保险城乡一体化。但是该项制度还存在专业照护服务不完善、基本照护资金过于依赖政府投入和医疗保险基金、保障范围小等难题。基于南通市的实践,我国应尽快建立全国性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厘清该制度的定位,建立可持续的保险筹资机制,破解老龄化严重态势下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难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老年失能照护是我国养老问题的关键挑战之一,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建设是回应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风险的关键内容。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包含正式、非正式两类筹资途径,主体包含家庭、村集体/互助组织、社会、政府、市场等,筹资形式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服务替代)两类。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一些新型筹资方式涌现,兜底保障筹资较为充分。但是,该体系也面临整体筹资能力不足、来源不畅,以及传统照护筹资边界蜷缩、新型照护筹资发展不足等问题。应更新观念、改进认知,基于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发展现状,将体系性、规范性、有序性、整合性、兜底性、发展性、增能性、引导性作为我国农村老年失能照护筹资体系改革和优化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台湾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失智、失能、虚弱等需要照护的人口也日益增加。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失能人口的福祉,台湾适时推出了长期照护制度。本文首先从台湾推出"长期照顾十年计划"所面临的人口背景出发,追溯台湾长期照护制度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了台湾"长期照顾十年计划"的规划、运作、管理、执行状况。台湾在长照十年计划中对服务对象与项目、给付方式与标准、财务筹措与费用估算、专业照护人员配置与任用、部门间协同合作机制、引入民间组织参与管理、管理制度整合等各个环节都拥有完善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荷兰的老年长期照护服务起源较早,相关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然而老龄化与失能化的双重冲击持续带来新问题,为此荷兰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并采取相应举措进行积极回应。基于"国家福利责任"理念,荷兰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在经历萌芽、立法、改革等阶段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统一规范的需求评估、充分自由的服务选择权以及多元丰富的服务内容等一系列实践逻辑,保障了高质量照护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中国与荷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相似的问题,荷兰经验可为我国提供以下价值启示:制定和完善独立的老年长期照护法律法规;精准定位照护服务对象;扩大服务对象的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8.
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作为传统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主体——家庭,其照护功能却在不断地弱化,专业护理机构的发展也相当缓慢。因此,如何保障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如何提供有效的长期照护服务,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在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上寻求突破。本文通过比较国外三种典型的老年长期护理制度模式以及分析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老年长期护理制度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法律法规、资金筹集、覆盖范围、供给主体、费用支付等五个方面,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9.
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是应对银色浪潮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照护的供需矛盾、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的矛盾、资源短缺与服务能力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借鉴西方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融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生活护理、精神慰藉于一体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已迫在眉睫。老年长期照护既是一种制度体现,也是一种服务体系,必须整合各方面力量。其中,政府是主导,家庭是基础,社区是载体、专业服务机构是主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抚养老年人功能的不断弱化,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机制必须尽快完善。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上海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供需状况及其原因,最终提出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能老人比例不断攀升。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发展不协调。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城乡在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方式、主体、内容以及基础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城市较之农村有明显优势。应从加大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和政府照护资金投入、缩小城乡照护服务内容差距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改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增长,新加坡形成了以个人和家庭为首要筹资来源、以政府财政支持为最后防线、以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慈善捐赠等为补充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筹资体系。新加坡长期照护保障是多种制度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在责任共担原则下清晰界定了政府和个人的责任、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新加坡长期照护保障筹资体系启示我们,在设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时应体现责任共担原则,理清政府和个人的责任边界,并注重家庭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服务内容来看,长期照顾制度需要兼顾失能老人的健康服务和社会服务两大内容,因而其政策规划需要从整合当前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出发;从政策对象来看,长期照顾制度需要在确保失能老人生活品质的同时,缓解家庭照顾者(亲属)的照顾负荷,所以照顾需要者和家庭照顾者都是其政策对象,政策规划需要兼顾二者的社会权利。如同长期照顾制度在西方作为后来者而最后确立一样,中国当前事实上  相似文献   

14.
失能老人是一个特殊且迅速增加的弱势老年群体,关注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问题对解决我国复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前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现有的长期护理服务资源,建立全方位的、专业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通过建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家庭三维一体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白天托管式长期护理服务模式(以下简称"白托模式"),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也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照料及长期护理已成为老年残疾人的最大和最迫切的需求。然而,我国老年残疾人生活照料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老年残疾人福利机构供需缺口大、残疾人社区服务覆盖面小、服务项目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大部分老年残疾人的生活照料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仍以家庭照料为主。加快包括家庭照料、社区照顾、机构照料在内的老年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对老年残疾人的社会服务,使老年残疾人有尊严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相应地使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着不均衡发展。本文以调研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失能老人与非失能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不同,并分析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最终发现,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患慢性病的种数、子女数量等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失能人口数量也持续攀升,加之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个人和家庭长期护理支出风险和成本不断增加,已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试点地区长期护理政策内容,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队列要素法测算2020~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区间,并在老年失能人口规模和失能占比测算的基础上,分别从职工和居民两类群体入手,测算2020~2050年长期护理支出与筹资规模,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测算结果显示,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失能总人数约980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人数在1720万人;若考虑在中等支付标准下保障重度失能人口,2030年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规模为2241.34亿元,2050年将达到6181.20亿元。为应对长期护理保障压力,建议在总结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从国家层面推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对职工和居民群体分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相似文献   

18.
马禄伟 《上海保险》2023,(12):19-23
<正>一、引言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面对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失能化、少子化、空巢化并发,高龄与失能老人的社会护理需求日趋旺盛的现实情况,亟须建立一种事先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事后及时补偿损失的制度安排。我国于2016年起开始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至今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  相似文献   

19.
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应对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对失智症老年人的分析基础上,发现长期照护服务存在"五个缺乏"问题,即缺乏家庭照护服务支持、缺乏连续性服务、缺乏社会支持、缺乏预防性服务、缺乏政策规范。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干预,社会资本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社会成本,增加长期照护支持。干预策略包括制定全国性的社会资本干预计划、社区宣传教育促进对失智症的了解、建立照护和服务培训体系、建立失智老人照护支持网络等,以实现长期照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迅速膨胀的老龄化需求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占老年人口的11.4%。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他们都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照料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