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分析及对我国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场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波及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对全球尤其是西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短期内升级为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目前正处于资产价格上涨、信贷投放过度的经济环境之中,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描述此次危机的发展脉络,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基础之上,从强化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等六个方面得出了对我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2.
早期金融危机生成机制分析强调的是经济周期变化使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进而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现代金融危机生成机制分析注重的是投机冲击和金融体系脆弱等因素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由房地产泡沫、房贷市场风险、房贷资产过度证券化和金融监管失灵等因素共同促成.金融危机一经发生,就会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传导扩散,造成金融市场动荡乃至经济衰退.对金融危机生成和扩散机制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系统正面临自1929年以来的最大危机。始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癣疥之疾,酿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从深层次来看,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其国内经济周期、宗教信仰、消费理念等各种原因。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内的经济、政治、总统选举等方面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国应该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几经巨变,已经正式进入"白银"时代。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作为盘活不动产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房地产市场的金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回顾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2008年次贷危机及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等多个具体的案例,归纳了制约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因素,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更快且难以控制.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今仍未见底,且已经损害到实体经济.研究其传导渠道,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并减弱危机的影响.本文在总结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如何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以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由国内传导至全球的路径.最后做出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地区经济的影响,最早是在2008年7月份开始体现出来的.当时,这种影响还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少数省份以及外贸出口等少数领域和房地产、能源、钢铁、纺织服装等少数行业.之后,金融危机对我国地区经济的影响面迅速扩大,并由出口向其他领域、由部分行业向绝大多数行业、由东南沿海向北部和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其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到2008年底,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但这种影响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外贸出口、工业生产、房地产业、地方财政和劳动就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和金融危机形成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动机的分析发现:形成机理是金融机构误导房地产消费者和证券投资者,进而误导美联储,美联储的救市措施又进一步将次贷的风险及代价分摊到了全球金融市场;房地产商、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特别载体、基金都属于得益者,受到损失的则是政府(中央银行)和投资人;次级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在房地产业和证券业之间构架了一个桥梁,将风险从一个市场扩散到另一个市场。总之,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关键点在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而政府不可能通过金融监管来防范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被机构错误地使用,因此中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8.
由于2007年美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趺和房贷的违约上升,引发了次级债金融危机发生并迅速蔓延,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这也给我国的金融经济运行环境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对日益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本文针对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迪拜债务危机:原因、走向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宣布对其国有控股企业迪拜世界进行重组而引发迪拜债务危机.近年来迪拜在经济快速发展下积累了大量外债,这为危机埋下了隐忧,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迪拜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急剧下跌,这成为引发迪拜债务危机的直接导火索.从目前来看,尽管迪拜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应该不会引发新一轮的世界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度影响,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尤为深刻.金融危机已转变为全球经济危机.中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口退税,拉动内需等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对改善当前中国经济状况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进入70年代以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自由化和证券化趋势中,金融危机频仍,尤其是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动荡.为此,重新重视、思考国际资本的形成、特征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成为全球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对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使人们预期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甚至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中国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新兴市场之一,而且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那么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究竟有多大影响呢?本文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长必将趋缓,但不至于像部分悲观主义者认为的那样,即中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吴凯  黄湘红 《全国商情》2009,(16):47-4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y,RMBS)在美国次贷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MBS及其层层创新而出的金融衍生品将危机的影响扩散至全球范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然而,抵押贷款证券化仍是发展的主流,对我国房地产业和银行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推行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基于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理论视角,运用明斯基模型解释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发展的线路,认为美国房地产经济经历了“正向冲击速发展”“非理性繁荣”“负面冲击”阶段,最终导致危机爆发.我国的房地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房地产泡沫的出现警示我们要警惕房地产经济的明斯基周期.因此,应善用政府干预这一看得见的手管理房地产市场,加强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加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以防范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证券化是对传统房地产投资的变革,从我国房地产业的运行情况和金融证券业的发展看,房地产证券化既必要,且可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房地产证券化模式作了构划.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衰退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比较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级按揭市场,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当前中国审查房地产贷款个人收入、个人信用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贷款利率的上涨等原因,中国式的次贷危机有发生的可能性,给我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7.
刘琦 《全国商情》2009,(6):106-10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和加深.由于中国在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广泛与密切,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就更加深刻,尤其是外需减少,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金融危机,外需减少,中国应采取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对策,降低外需减少对经济的影响,甚至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来,美国次级债风波使美国的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并已蔓延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呈现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资产证券化、金融全球化等诸多发展趋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给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证券化是在70年代初最早在美国出现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由于它的出现使银行的风险大大降低,促进了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正是由于房地产证券化强大的创新作用,使得许多国家纷纷仿效。本文对我国推行房地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障碍做了较为深刻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多次调整公共住房政策,大力发展房地产证券化,推动了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市场出现信用紧缩和流动性短缺,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困境”。美国房地产业在过度扩张之后的泡沫化、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失灵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应建立衍生品风险防范和风险分担机制,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关系,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