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张志河 《铁道财会》2004,(8):108-109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并且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等,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  相似文献   

4.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所制定和实施的对企业内部各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  相似文献   

5.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毅娜 《企业导报》2009,(8):127-127
<正>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与会计工作有关的各项经济业务、相关岗位以及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实施控制和监督。当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与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亟需加强。为此,本文试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华 《西部财会》2007,(11):41-43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活动和业务及相关岗位人员的控制,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遏制重大经济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所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对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淑琼 《四川会计》2002,(11):28-29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所谓联系,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有关机构和人员之间如何互相沟通、协调,使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所谓制约,是指机构和人员之间如何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以防止营私舞弊和技术错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由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可知:它不只涉及财会部门,也不只是会计工作的需求,而牵涉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方面的业务工作。因此,为了保证内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都能符合预定目标,防错消弊,保质保量,各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8.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 作新的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相比其他行业和部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在严重时足以构成对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财政部于2001年7月12日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企业对有关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收付,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产的增减和费用的支付等经济业务,规定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处理,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这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中,都应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行,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进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  相似文献   

11.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应用于对外投资的实务中,因此,在设计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是相互牵制原则。指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分别完成。二是领导带头原则。内部控制成功与否取决于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三是协调配合原则。指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  相似文献   

12.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上,必须坚决克服重程式监督、轻对内部人监督的倾向,真正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和重大决策集体审批制度,杜绝管理者独断专行、胡作非为。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二是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  相似文献   

13.
一、监督与服务是内部审计的两个轮子一般而言 ,内部审计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代表企业领导对本单位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监督它们是否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是否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是否执行领导指示、命令和内部惯例 ,是否执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等等。这种监督 ,是由企业内部审计所处的地位来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内部审计部门要代表国家监督本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 ,以及经济资料(包括会计、统计和业务资料等)反映、记录是否真实、客观、正确、及…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坚持的原则(一)应当符合国家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二)要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点、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制定。(三)应当涵盖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且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并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保证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四)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修改和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二、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建立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货币资金的岗位责任制,明…  相似文献   

15.
一、内部购销中债权、债务的业务处理为有效控制内部债权债务,首先必须强化内部结算的职能,在母公司的财务部门设立结算中心或结算岗位,集团内部无论是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还是母公司中的其他单位,都应在结算部门设立内部核算户,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往来全部通过内部结算户核算,避免遍地开发随意挂账的现象发生。对于单位确实存在特殊情况需要挂账处理的,本单位必须向结算部门提出申请,经结算部门协调后与本单位发生业务往来的单位与之同步做挂账处理,从而不影响合并报表的抵消业务。其次,为保证各单位的债权债务的相互对应,要加强内部对账的职…  相似文献   

16.
工程项目成本的内部控制,必须通过建立工程项目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明确其项目成本的控制内容,确保工程项目成本内部控制流程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中得以实施.文章针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难题而设计的"三、六、一"工程项目成本内部控制流程行之有效,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责权明确、制衡有力的动态管理过程。它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  相似文献   

18.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确保资金安全完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有效的财务控制是确保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货币资金、付款业务、收款业务的规范,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从而达到对经济业务全方位监督的目的,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部控制度是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问,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对经济业务的自理过程实施控制的方法、程序和手段的总称。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企业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善内部控制是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要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签制度,对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管理,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要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