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购物.你后悔过吗? 某些网络无店铺销售打着价廉物美的幌子骗钱。西安市民张先生支付了1600多元.买到的却是手机模型:在正规商场购物也有后悔的时候。消费者吴小姐花费近2000元购买的进口炖锅.想退却是“相当”不容易……消费者购物时.很多人都品尝过后悔的滋味。在一些西方国家.消费者拥有后悔权。中国的消费者.能否也拥有后悔权呢? 3.15来临之际.著名法学专家、知名律师围绕中国消费者是否该拥有后悔权问题展开激烈PK。通过这场辩论.仍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展开这场“论战”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提升国人消费维权意识.推动中国消费维权保护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去酒店消费遭受损失该如何索赔?在商场购物遭遇假货怎么办?如何“对付”经常碰到的上述“麻烦”,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依法维权是关键据重庆市高级法院民一庭庭长戴军介绍,目前,为消费者维权的法律法规很多,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因网购而发生的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为此,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网购"后悔权",并且对退货商品的运费承担问题做出了规定。本文就新消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探讨基于消费者网购"后悔权"的经营者对网购相关事宜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网上消费者维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网上购物也成为一种普通行为。但由于网络本身的特殊性,使得网上消费存在诸多问题。从消费者的信息知情权、消费者退换货权利、消费者隐私权利、网上购物契约的效力、网上购物消费者损害责任承担、网店经营许可等方面出发,我们该如何认识网上消费者维权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消费维权,是广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抓手。只有重视消费者的合法性,才能有效提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推动生产的能动作用。目前消费者们的维权意识究竟怎样?是否都能用法律的知识进行维权?有关部门都做了哪些努力?记者曾经专门组织了一些朋友,展开"当消费者利益受到侵犯时,你是选择坚决维权,还是放弃"的大辩论。朋友们分成了两派,选择放弃者认为维权不值得,一是因为维权费时费力还伤脑细胞,二是因为即使举报了也没有什么满意的结果。而选择坚决维权者则认为自己花点精力时间算不了什么,即使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也可以敲山震虎,促使那些不法商家收敛不法行为,避免更多的人受骗上当。  相似文献   

6.
积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力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这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当前,面对日益增多的消费维权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诉求,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样性,既有简单意义上的对立,也有一般情况下的合作,还有合作与对立之间的交叉兼容。虽然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异,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也不尽相同,但随着消费维权工作的展开,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身陷”其中,因此我们认为,在消费维权的实践中,他们是相互联系且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一、消费维权…  相似文献   

7.
消费与维权、索赔与法,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然而许多消费者在选品购物、消费生活以及维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太如人意的事,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帮助消费者了解依法维权,本刊特开设质量·维权·法栏目。本栏目分个案分析、维权知识、维权热线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当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消费、生活服务方面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满、索赔无门,也可拨打维权热线。开设此栏目也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潇洋 《活力》2022,(4):140-142
作为一种网络购物方式,拼团购物具有灵活便捷、售价低廉等特点,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它更符合商家“薄利多销”的心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各种拼团、拼单活动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消费欺诈、以次充好、逃避监管、维权困难等风险,需要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拼团购物模式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催热网络购物这一新型消费业态。但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经营主体真实身份识别困难、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足、管辖权属模糊不清,现有消费维权体系应对网络经济的冲击和挑战显得力不从心,亟待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构建一套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消费维权机制。本文在分析网络经济对传统消费维权体系冲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个主体机制+三项配套措施”消费维权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3·15"的主题为"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3月15日正式实施,这成为今年"3·15"最大的"看点"。新《消法》拥有众多新意和亮点,其核心就是"新权益"、"新责任"。新《消法》重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充分细化消费者权益,强化经营者的义务,对新的消费方式特别是网络购物的方式专门作出了规定,对网络交易平台的责任也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新法规定消费者网购具有"后悔权",除部分规定外商品,收货7日内可无理由退货,确保了消费者的消费自主权;规定了经营者要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擅自推送广告,确保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发布虚假广告须连带责任,对广告经营者违规操作造成的后果明确了责任;明确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巴蜀质量跟踪》2000,(7):28-28
消费者到底怎样做才能算是“明明白白消费”?针对目前消费者购物经常“受蒙蔽”的种种现象,实现“明明白白消费”,起码应做到“八能”:  相似文献   

12.
您听说过情感消费吗?当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后,人们开始追求体现在消费中的自我价值。这种追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追求。北京的“燕莎”、“赛特”,商品的价格要高于一般商场。据商场介绍,燕莎客流量最高达12万人次。在“燕莎”“赛特”商品的“隐含价格”里包含了某一层次消费者所追求的一种购物时的心理感觉。在中国新的消费浪潮中,审美的消费心理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多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表消费观点提出网购商品“三包”期应从收货日起算。网购商品三包期该从何时计算?发货日还是收货日?随着网络购物日渐风行,这一问题已成为涉及众多网络购物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在2010年8月城市消费维权杭州论坛上,深圳、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香港、澳门等21个城市的22家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发布消费观点,一致认为网购商品三包期应从收货之日起计算。  相似文献   

14.
<正>维护消费者的尊严,不仅要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要让消费者敢于维权、便于维权。试了件高档衣服不买,被店员说没有钱就别试;超市购物丢了购物单被盘问半小时;买进口服装却被嘲笑不懂外文……3月12日,湖南首本《消费维权蓝皮书》正式发布。在2009年消费者投诉种类中,"人格尊严投  相似文献   

15.
索赔与维权,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然而,在选品购物、消费生活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挽回损失,却是许多消费者不甚熟悉的。为帮助广大消费者全面系统地了解依法维权、合法索赔,本刊在“质量与法”栏目中特辟出“索赔”专栏。本专栏将介绍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医疗、消费、生活服务等方面受到损害的维权知识与索赔方法,并列举典型案例,运用“责权辨析”阐述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问题的原理,对如何进行索赔专门介绍“索赔依据”、“索赔对象”、“索赔内容”、“索赔途径”。同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索赔情况的复杂性和各类事件的多变性设“特别提示”,指明索赔中各种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尽快达到索赔和维权目的的各种方法,以期给广大消费者更多的帮助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的投诉量也呈快速上升趋势。研究网络商品交易中的消费维权问题,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网络商品交易有序运行,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本文将从消费者四种重要权益的保护问题入手,对网络消费维权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消费维权,是广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抓于。只有重视消费者的合法性,才能有效提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推动生产的能动作用。目前消费者们的维权意识究竟怎样?是否都能用法律的知识进行维权?有关部门都做了哪些努力?记者曾经专门组织了一些朋友,展开“当消赞者利益受到侵犯时,你是选择坚决维权,还是放弃”的火辩论。朋友们分成了两派,选择放弃者认为维权不值得,一是因为维权费时费力还伤脑细胞,二是因为即使举报了也没有什么满意的结果。而选择坚决维权者则认为自己花点精力时间算不了什么,即使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也可以敲山震虎,促使那些不法商家收敛不法行为,避免更多的人受骗上当。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上,关于宠物消费的投诉近千例。记者通过分析投诉案例发现,在宠物消费领域存在着宠物用品质量参差不齐、宠物服务差强人意、宠物医疗维权更难等问题。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消费者表示,“不是不想维权,但由于大多数时候维权成本太高,最终只好作罢。”宠物经济蓬勃发展,关于宠物消费的纠纷和维权案例也日益增多,但维权取证却是难点。  相似文献   

19.
<正>“双11”刚过,很多快递点的包裹越堆越高。消费者在期待中拆开快递包装后,可能喜悦,也可能不满、憋屈、甚至愤怒。“双11”既是电商购物的狂欢,也是消费诉求集中表达的旺季。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直播和低价成为此次“双11”消费者热议的话题。除优惠价格争议、假冒伪劣、售后服务差等老问题外,价格垄断、软件开屏广告等问题成新热点。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后悔权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型词汇,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使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冷静,从而保证交易的公平性。然而,我国立法中并未确定这项权利,本文将分析后悔权存在的意义,借鉴国外相关立法,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消费者后悔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