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村小学转到镇小学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度因为成绩差成为老师头疼的孩子。有一次期中考试后,班主任让我把母亲叫去,我不得已转告给了母亲。本以为母亲回家后,准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哪知道母亲兴冲冲地跟我说,班主任说我其实很聪明,只是没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如果我学习上专注些,肯定能成为成绩优异的孩子,希望家长多些关注,多些陪同。  相似文献   

2.
怀念父亲     
那个坚强的男人病了 那天上午,我正在上班,有同事告诉我:"你母亲找你."出来见到母亲时,红着眼圈儿的她告诉我:"你爸住院了."  相似文献   

3.
慈母会计情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母亲就是生产队的会计。每到晚上,我经常看到母亲坐在灯下,一边拨着算盘,一边写写算算。静静的夜晚,倾听着清脆的算盘声,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醒来后,母亲依然坐在那里,脸上虽然带着一丝倦意,可她还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从那时起,我就感到:做一名会计是很辛苦的,我从心里敬佩做会计的母亲。上小学以后,母亲为了培养和锻炼我的能力,就开始教我背珠算口诀,打算盘,并帮她计算数字。有时,我算了几遍,可是每次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就显得很不耐烦,母亲见此情景就教导我说:“干什么事都要细心,要有耐…  相似文献   

4.
母亲离开我已有十余年了,我最不能忘怀的是母亲做的手擀面.母亲身材魁梧,体型结实,没有娇嗔扭捏的柔和妩媚,却有农家妇女身上那种独特的劳动精神.除了能做得一手娴熟的布鞋外,母亲还擀得一手美味劲道的手擀面条. 刚刚分田到户那会,人们的生活还普遍贫穷,家里每年所收的粮食还满足不了一大家人的基本生活,母亲就在房前屋后的自留地里种...  相似文献   

5.
会计情未了     
我的母亲做过十几年的村会计。确切地说母亲开始是做大队会计,大队改为村后,才改称村会计。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很忙,白天整日在外忙碌奔波,即便晚上,不是开会就是在家写写算算。可母亲从不说累,脸上还总是挂着笑容。后来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母亲开会少了,集体的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多了,可母亲却比以前更忙了。那时,我的祖父祖母年事已高,父亲在外地工作,姐姐、哥哥和我都还小,沉重的家庭负担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肩上。母亲常常是天一亮就去田里劳动,到傍晚是最后一个收工回家。母亲既要做村财会工作,又要"承包"家中的一…  相似文献   

6.
将心比心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开手。当母亲向她道谢时,那位妇女对母亲说:“我的  相似文献   

7.
我想有个家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首歌是唱出了那些没妈的孩子的心声。是啊,没妈的孩子的确很孤独,像根草。但这根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就像那根草。我原本有一个很温暖,很美满的家庭,虽然父母不常在家,但是我一样可以得到他们的关爱。然而,自打母亲又生育妹妹之后,我的家就得不到片刻安宁,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还动手打起来,我和妹妹就在这种家庭“战火”中度过的。1999年初,父母亲在一次打闹后,走向了法庭。离婚是母亲提出来的。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法院在受理后,通知父亲回乡,但父亲拒绝回来,因为,父亲不同意离婚。母亲就跑到父亲单位亲自将父亲“逮”了回来。记得那天是6月12日,父母亲走上了法庭,母亲说要我和父亲一块去法庭听最后的判决。那天早上,我请了假等着和父亲一块出门,父亲却说什么也不肯让我去,还生气地说:“如果你去,那我就不去了。”那一刻,我哭了……父亲和母亲就这样离婚了。我和妹妹也被法院分别判给了父亲和母亲。从此,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和妹妹,只身一人随父亲到外地读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地接  相似文献   

8.
难酬母恩     
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并且是同一个日子——八月二十日。第一次无需说明,第二次是我四岁生日那天。 母亲目不识丁,我却在三岁多就认识常用汉字上百个,母亲便以为她生了个天才,很为我自豪,视若掌上明珠。邻居见都夸奖我,我在这种氛围中迎来了  相似文献   

9.
米缸的变迁     
正有一段童年的记忆,总在我的脑海中抹去不了。当年,我六七岁,生产队里正在稻床上分山芋。母亲将分到的两稻箩山芋准备挑回家,我却挡住了母亲的去路,哭着喊着":姆妈!我不要山芋,我不要山芋!我要稻子!"社员们都停了下来,静静地听着我的哭喊,母亲生气地放下肩上的担子,用手轻轻地打了我一巴掌,接着,抱着我就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是农村会计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同时,她又是一位勤劳、俭朴、聪慧、善良的女性。母亲读书不多,刚读初中就遇上了“多事之秋”,论天资母亲考高中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文革”耽误了她。母亲不示弱,要胜任会计,便虚心向别人请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终于获得了会计员证书。一次县里组织农村会计培训,学习内容有《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在短时间内要学完厚厚的这几大本书,对于一个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妇女来说是难上加难了。我也为母亲捏着一把汗。然而,母亲没有打退堂鼓。她认为这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1.
我生了儿子之后,母亲从老家来帮我带孩子.父亲一个人留在老家,打理几亩庄稼.开始我并没有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不妥,母亲也乐呵呵来到城里,她觉得老了还能为女儿做点事很开心.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是身患残疾的农村青年,今年19岁。父亲去世得早,家中只有母亲和10岁的弟弟。前年,母亲得了精神分裂病,时好时坏。母亲一发病就到处乱跑,还拿着刀子、棍子追打弟弟,好几次要不是好心的乡亲相救,弟弟就会被母亲打死。我每天要出去挣钱养家,照顾不上弟弟,很是苦恼。乡亲们劝我把弟弟送给别人。请问,象我这种情况,可以将弟弟送人收养吗?(读者:张灵)张灵同志:我国的《收养法》对收养人、送养人,被收养人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要收养人和送养人双方自愿、有成立收养的合意,收养关系才能依法成立。根据《收养法》的规…  相似文献   

13.
正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快十年了,但他"绣花"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久久难以忘记。其实,论起做女红绣花描云,父亲还真不如母亲。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可是俺庄上做女红的巧手,不仅我姊妹七人都穿戴过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裳鞋袜,为贫寒灰暗的村庄添上一抹亮色,就是全村的男女,谁能穿上我母亲缝制的衣裳,也是十分光鲜的事儿。但我要说的是父亲像母亲绣花那样对待土地,对待生活认真、细致、执着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蛋炒饭是世上最美味的,不仅我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也是我的女儿一直怀念的。今年春节放假回家的女儿与我讨论第二天早上吃什么的话题,很期盼地说:"好想吃姥姥的蛋炒饭。"这句话也勾起了我对母亲的蛋炒饭的思念。  相似文献   

15.
红唇误     
我们那村挺穷,却出美人,数得上来的有四五个,最美就数桃红。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早上,母亲关照我到庄上买粉条。中午,家里坐了一桌客人喝酒,而我在外面玩得正欢。那天是我跟桃红发帖儿的日子,那上面写着我的名字、生辰和属相。可没几天,母亲泪水涟涟,原来,那天桃红家打了碗,觉得不吉利、退贴儿了。我读初中时,桃红妈对我母亲说:“你家嫌我家什么?不如还做两亲家吧。”不久,桃红家托了媒人来。我噘  相似文献   

16.
我家的炉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此,我对自家烧火做饭的炉灶也就特别地关注.尤其是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的炉灶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时我家有八口人.迫于生计,母亲不得不天天出工劳动,好多挣点工分,从而多分点口粮养家糊口.因为母亲每天出工回来很晚,所以从七岁开始,我就担当起为全家人烧火做饭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故乡·母亲     
我家门外有一座大山。小时候,我常常坐在门槛上看着它,幻想着山外的美好生活。幼小的我总是尝试着朝山外走去,却怎么也走不出山的包围,最后还是母亲将迷失方向的我从山路上找了回来。当我真正走出了这座大山,山外的新鲜生活只给了我短暂的欣喜,家和家中的母亲萦徊在我午夜的梦境里。蓦然惊醒,腮边滑落的泪珠告诉我这是一种无药可救的乡愁。于是,我每个月从离家  相似文献   

18.
两双棉布鞋     
不知道母亲一生为我做过多少双鞋子,现仍有两双棉布鞋收藏在我的家里,一双是黑的单鞋,另一双也是黑的,是棉鞋。  相似文献   

19.
登湖山     
登山是要体魄的,但同样也是需要有情趣。朋友垂约要到大湖山去采风,这给我沉闷的思绪注了一针兴奋剂,我满口应承了下来,因为湖山就是常山的母亲山,而在全省以“山”命名的县市里,“常山”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大山与之对应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常山人,谁能没有桑梓的文化情结,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拜望自己的母亲山呢?  相似文献   

20.
我出生在广西某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从我懂事的时候起,就没有见过父亲。母亲告诉我,父亲到很远的地方赚钱去了。打从那时候开始,我每天都渴望父亲回家。上小学一年级那年,在一次跟同学争吵中,我得知我的父亲正在监狱里服刑。我哭着跑回家问母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母亲怔愣了很久,然后对我说,小芳,这是真的,在你出生不久,你父亲因贩卖毒品被判无期徒刑,妈妈怕你伤心,所以一直没有告诉你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