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先雨 《经济师》2001,(6):161-162
不良资产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有转变为损失的风险,如果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占比过高,发生总付问题,就有可能引发金融风波,如广东国投,中农信,海发银行的关闭,均是与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有关,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占15%以上,而有些信托要的不良资产高达50%以上,这些不良资产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不仅可能出现资产风险,甚至有可能产生金融风波,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不良资产的清收工作,盘活资金存量就成为金融机构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根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绝大部分属不良贷款的现状,本文就如何做好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真正起到化解风险的作用发表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2007,(8):48-50
<正>客观地说,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伊始,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资产比率高等问题一直如影随形。面对监管的要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城市商业银行掀起了一波波自救的浪潮,引进外资,跨区经营,引进民营资本,业务联合等等,一行一策的改革方案层出不穷。政府注资由于各城市商业银行是由本地所有城市信用社"捆绑"而成,因此,它承接了大量城市信用社在不规范经营时期所形成的不良资产,资本金不足,不良贷款率过高成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体系由于历史、政治、自身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着巨额的不良资产,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随着加入WTO后5年缓冲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全面的对外开放和竞争。同时,各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制以及上市等进程也加快了速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中国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三月底,全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55.7亿元,不良贷款率6.63%。从五家国有商业银行来看,经过1999年的不良资产大规模集中剥离和财务重组,不良贷款的比率逐年下降,但是,不良贷款的余额仍然高达1061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2%,与2000年世界前20家银行33.27%的平均不良贷款率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8—2013年中国2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在将银行风险划分为收入波动性、破产风险、资本化水平及不良贷款风险四个方面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法实证检验存款利率市场化及价格竞争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贷净利差逐步收窄可缓解城市商业银行收入的波动性,但其引发的价格竞争加剧会加大其波动性;存款利率市场化及其价格竞争效应会加大城市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不利于其资本化水平的提高,并会加大不良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5.
姜兴平 《经济师》2010,(1):261-261,263,264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除和防范不良资产,是控制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像国有银行那样剥离不良资产,只有靠自身的力量降低不良资产,科学地有效地处置存量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虽然到2001年底,国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首资实现了不良贷款净下降,但巨额的不良资产仍然是我国的金融体系经营中最大的风险来源,因此,寻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化解方法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能够稳定发展及中国金融市场的重大课题,需要尽早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资产质量问题是关系中国银行业安全的最大风险隐患。近年来政府在政策上也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来降低不良资产,如补充银行资本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等,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一个重要的根源在于中国银行业累积性风险过大,影响到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中国银行业风险在不断被累积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模糊。商业银行经营中必然会产生不良贷款,但应该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国际警戒线一般为10%以内,我国监管标准要求不得超过15%。近些年来,我国四大国有商…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历史包袱沉重,清收不良资产手段的贫乏,外部体制与法制环境的制约,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不当,将会产生很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状况看,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资产质量不高、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不完善、地区差异明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长期发展规划,个别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突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仇青芳 《经济师》2001,(12):247-247
一、隐性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一是在清收中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是指不良贷款本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但随着不良贷款的逐年清收和剥离 ,剩下的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每清收一笔都需付出超常的努力。因此少数行在出现某笔贷款只能收回一部分时 ,首先是收本 ,有的在清收中还不自觉地放宽了还本挂息的条件 ,使利息收回几乎无望。加之上级行的考核也是侧重本金的净压。因此出现了收一块、丢一块的现象。二是在盘活中形成的。今年以来 ,上级行对不良资产清收盘活的考核越来越严 ,与个人收入挂钩比例也越来越大。但不良资产却是越收越难 ,加之社会…  相似文献   

11.
贷款诈骗大多源于银行的不良放贷,发生贷款诈骗只是银行不良贷款的终极表现,而更多的问题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集中反映为贷款质量差,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不正确的信贷思维正在日益成为不良贷款滋生的主要诱因,涉及信贷决策、贷后管理、企业财务分析等各方面,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的有关知识,分析了不正确的贷款思维以及提出了防止不良资产形成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仁英 《经济论坛》2005,(24):106-107
不良资产定价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的前提。不良资产定价太高,可能卖不出去或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定价太低,则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目前,关于如何处置不良资产的讨论有很多,但很多方法都不太完善,即处理之前,没有准确地对不良资产进行定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较好的定价就不可能有较好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城市商业银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接轨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但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良资产一直影响着城市商业银行的规范经营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以及综合实力、竞争能力的增强,并制约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清收不良资产,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处置不良资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国内金融业面临外资银行的挑战。加入WTO后,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与挑战,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尽快降低不良资产额和不良资产率,以…  相似文献   

14.
银行贷款风险的分类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皓 《经济师》2008,(1):261-26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已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而对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不力则是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不力的问题,利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不良贷款的对策,提出应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进行分类控制,对高风险企业贷款、低风险企业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并指出对低风险企业建立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俗称呆坏账。也就是说,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不良资产主要是指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总体来说,中国宏观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银行体系风险。银行体系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原因,导致商业银行发生资金、信誉损失的可能性。表现为:(1)不良贷款居高不下。2005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高达10.49%,而国际上一些大银行不良贷款仅占1%~6%。近几年,国家虽然通过多种形式转移和部分解决了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问题。2005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2倍多。(2)资产负债率高。据银监会2005年的数据,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各国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构造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 ,金融体系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 ,它的运行状态、发展趋势也受许多变数的影响。虽然我国经历了 2 0年的改革 ,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 ,金融体系中潜在的风险亦逐渐显现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日益增加据统计 ,1996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 2 4 % ,而至 1997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增至 2 9.2 % ,高于央行所设…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10)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一些企业信用风险暴露,银行贷款劣变趋势短期内难以缓解,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控制面临的压力较大,基层行如何在政策的指引下清收处置不良债务,是业务经营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若干可操作性的化解不良资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徐建国  燕小青 《经济师》2000,(11):81-82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沉重的不良资产负担 ,这不仅成为我国的最大金融风险隐患 ,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改革进程及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有关这一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已在金融界进行广泛讨论和分析。作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应从完善金融立法 ,加强金融执法角度上分析和探讨。一、不良贷款和不法贷款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中有一部分贷款 ,不能笼统地归为不良贷款 ,虽然最终表现形式是一样的 ,但应该严格区别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也不同。不良贷款是单个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自身的风险范畴 ,是商业银…  相似文献   

20.
四 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 ,其资产经营状况不尽人意。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 ,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近 2 0 0 0亿元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比例接近2 5 %。尽管从 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近万亿元不良资产 ,但是时至今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还在上升。鉴于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最主要原因是自身大量不良资产导致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因此 ,如何有效压缩不良资产 ,尽快化解风险 ,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在过度时期的首要准备工作。在我国商业银行日前的资产结构中 ,信贷资产构成了银行资产的主要部分。因此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不良信贷资产居高不下 ,据估计 ,个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高达 30 %以上。商业银行 ,特别是国有商业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国有银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严重障碍。商业银行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金融体系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同时 ,商业银行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还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和经济实力 ,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内外信誉及其市场竞争能力。“冰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