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和要求.阐述了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三个层面的主要内容及其优势.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企业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的构架,将学界关于集群式供应链从抽象理论落实到实际应用层面,从而推动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升.文章提出,构建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建立供应链协同联盟,建立协同供应链的信任机制,建立供应链协同的激励机制,强化产业集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已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产业集群代表了一定区域的经济实力,而产业集群内由众多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之间存在的贸易资金往来,为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客观需求和环境.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应鼓励多渠道资金参与,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及区域政策,构建系统性供应链金融平台等,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对本地知识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集群企业陷入发展路径的低端锁定,因此集群企业需同时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以获取不同的互补性资源。文章认为供应链组织为集群企业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基于浙江省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查了本地和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隐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显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组织学习能力在供应链知识协同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聚焦天津市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创新与应用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导下,将当前国家重点关注的现代供应链理念引入到我市航空制造业,研究我市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需求与可行性,提出供应链协同创新与应用的领域、模式、路径和机制设计。研究结论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市航空制造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对于加速提升我市航空产业实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快速融入全球航空供应链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杰义 《商业研究》2006,(11):74-75
产业集群应该按照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发展,以形成产业集群内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内在本质是供应链集聚。产业集群的各类型是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演变为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供应链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各种供应链形态。产业集群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显著的外部性、精巧的网络结构和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效应成为产业集群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以供应链知识协同为特征的企业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是供应链的本质特征,而知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融入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充分利用供应链的知识溢出效应获取创新因子,是有效的协同创新途径.供应链知识协同将"知识"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创新资源在供应链系统内进行有效整合与配置,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创新,并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知识协同不能超越供应链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范畴,其基础是知识溢出效应,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利益分享机制是实现协同、获取创新收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电子商务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供应链协同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并提出了提升供应链协同运作水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与产业链有着天然的深度相关性.本文在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协同供应链,协同供应链集成管理及产业链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供应链集成管理与产业链发展的互动关系,并从价值链、供应链、产业结构三个层次上分析了协同供应链集成管理对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面临的危机和问题,然后引入供应链的概念,分析了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应用于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加速浙江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集群的创新能力是支撑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模式,其协同机理遵循系统论的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和反馈原理,系统内要素要进行充分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文章指出,武汉城市圈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不力,削减了协同创新能力,当前应重视协同创新内在机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系统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集群供应链网络组织治理模式与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安  杨娟 《商业研究》2012,(7):117-124
作为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相耦合的一种新型网络组织,集群供应链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对于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维护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集群供应链的网络组成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群供应链网络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旨在对集群供应链网络的治理活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竞争力可分解为三个层面:宏观的区域竞争力,中观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微观的供应链集成竞争力.微观层次中,企业通过供应链集成与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联盟,通过契约关系不断激励整个供应链条研发创新、降低成本;中观层次中,由于供应链的集成,企业间形成了同时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产业集群,它们的竞争力在适当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随着供应链集成竞争力的提升而不断提升,形成了该区域竞争成功的关键要素.反之,如果企业没有高效、敏捷的供应链集成系统,区域内就形不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21世纪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在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产业集群内供应链的特殊性做了相应的辨析,并对集群内部供应链协调的等利润率原则做了相应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供应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集群式供应链自组织演进中的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内的供应链网络模式,是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本文介绍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并结合自组织理论,从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分析了如何良好的发展集群式供应链和整个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协同的本质是资源的协同,因此资源协同的研究是对供应健协同管理的推进与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提出供应链资源协同概念的基础上,将供应链资源系统划分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市场流和管理流五大类,研究了不同节点企业之间某一类资源的协同和系统内各类资源之间的协同,即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并具体分析了供应链资源协同产生的经济效应、管理效应和学习效应;为供应链资源协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供应链的竞争,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供应链的协同管理能使供应链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本文论述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涵,以及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的协同管理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市场竞争由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是供应链的协同,协同能够产生"1+1>2"的效应,能够创造最大顾客价值本文从供应链协同的内涵、意义及其实现机制方面,阐述顾客价值导向的供应链协同.  相似文献   

18.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产业政策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本地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基于2006—2022年A股上市公司和“十一五”至“十四五”周期内的地方产业政策数据,采用异质性分析、PSMDID实证分析等方法,以成本及其传导路径为切入视角,研究探讨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揭示产业集群形成、技术创新提升和宏观经济环境差异性对地方产业政策降低成本的多维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地方重点产业政策能显著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而一般产业政策呈现增加效果。PSM-DID实证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进入会降低供应链成本;一般产业政策进入则提升供应链成本,退出则降低成本且效果相较进入时弱,总体会增加供应链成本。地方政府在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时,应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促使多项政策协同增效,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发展与技术创新进行精准施策。同时,确保政策灵活可持续,优化经济与市场环境,并针对不同领域实施差异化指导。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集群是提升地区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通过讨论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具有相当大的兼容度和共生性,将两者整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研究——供应链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这一合作竞争的组织形式,带来了供应链总利润的增加,波特称之为“溢出效应”。本文在剖析了产业集群实质的基础上,从供应链的视角定量地研究并揭示了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现象背后深刻的机理:产业集群内供应链成员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协调,降低集群内库存成本并缩短提前期,也显著降低了集群内的交易成本。该机理的研究和揭示为给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