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充分说明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80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问题,因为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广阔农村的主人。“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农民、淡漠农民,而应该满腔热忱地关心农民,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切实解决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  相似文献   

5.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 ,天下定。“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所以 ,在我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的 10— 2 0年中 ,建设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那么 ,系统深入地全面综合研究“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粮食主产区乃至整个中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对于中国“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 ,是实施振兴中华宏伟任务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为了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步伐。其主旋律 ,就是增强国力。在广大农村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因为 ,增加农民收入 ,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稳定 ,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垫江县辖 2 5个乡镇 ,人口 77.2万人 ,农业人口 77.2万人 ,耕地 6 5 380 8亩 ,人均 0 .85亩 ,农村经济发展欠佳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1392元 ,家庭经营收入占 90 %以上 ,人均纯…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农业和农村问题,我们已经形成这样的看法:即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民的小康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可见,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  相似文献   

8.
从“十五”开始 ,我国进入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 ,难点在农民 ,之所以难 ,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重点在农业 ,之所以重 ,因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亮点在乡镇企业 ,之所以亮 ,因为发展乡镇企业是个大战略 ,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就在这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发展乡镇企业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 1997年以来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连续4年下降 ,粮食生…  相似文献   

9.
早在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办社宗旨,供销合作社为农民的经济组织,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工作”。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致中华全国供销社全国代表会议的信》中热情洋溢地指出:“希望供销合作社自觉履行这一历史重任,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成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经济权利没有得到根本的保障.农民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就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农民的经济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徐继红  黄永会 《经济师》2000,(9):163-164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的“三农”思想是信用社的宗旨 ,是服务与发展定位的最佳选择。他是农民自己的银行 ,同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有着“鱼水”关系 ,这是由其性质和自身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农业的稳产丰收牵扯全面的稳定 ,为农业提供信贷服务是农村信用社所肩负的重要职责。 5 0多年的经验证明 ,信用社只有通过信贷支持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己才能得到发展壮大。所以 ,信用社要以支农服务为己任 ,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措施 ,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1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因此,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离开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业稳定增产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国40多年来农业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真正调动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就能够得到发展;什么时候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受到挫伤,农业生产就发展滞缓,甚至农业生产力受到破坏。建国以后,由于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大量资金积累和原材料,在长期农工产品不等价交换过程中,农民贡献了大量利益。80  相似文献   

13.
今 年 6月 2 7日 ,国务院以国发 [2 0 0 3 ] 15号文印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 ,明确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和工作目标 ,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进行积极的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目标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 ,具体要求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以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试结合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 ,就农村信用社如何扩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占有份额 ,提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农信社经营现状从 195 0年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确定试办信用社开始至今 ,农村信用社经历了 5 0多年的风雨 ,也有过几次大的改革。建国初期 ,农村信用社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5 0、 60年代先后交给人民公社和贫下中农管理 ,从 1979年至 1996年由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 ,1997年与农业银行脱钩 ,由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监督管理。截至今年 6月末 ,全国信用社法人机构 3 490 9个 ,其中基层信用社 3 2 3 97...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缺乏可靠、有保障的农业支持,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没有相对发达的农村作基础,全面小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广大农民没有享受到现代物质文明和知识文明,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还不能称之为整体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近九亿农村人口,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从中国的实情出发,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因此可以说“三农”问题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为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农村治安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锡山市公安局突出工作重点,运用多种综合性措施,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和治安环境。 第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阐明“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因此,农村公安机关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 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因而,科技兴农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农村实行集体统一服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移,由“温饱”向“小康”跨越,这是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大业,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突破传统农业,提高农民整体科技素质是关键。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要做的工作很多,而至关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省新野县农村信用联社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大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支柱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了“富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社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服务经济建设十佳单位”、“服务棉花生产先进单位”、“服务蔬菜生产先进单位”、“服务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新野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农村发展快,农村信用社也就会有较快的发展,就会有较高的效益。离开农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然而,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产权不清、不良资产负担过重、资金大量流失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其正常发展与生存。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选择八个省(市)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这是农村信用社成立50多年来,第一次实行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吉林省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省,全省农村信用社已经经历了两年的改革历程。在这场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终成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中指出: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