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私有制与私有产权等同,认为私有财产的存在导致社会的极大不公,消灭私有制就是要消灭私有财产.空想社会主义的财产权理论命题有以下四条:一、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二、财产公有体现了社会正义原则;三、财产公有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四、财产公有,可使人的道德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一、公有制和私有制在所有制问题上,最基本最抽象的概念是公有和私有。按照一般政治经济学辞典的解释,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私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的形式。这当然是对的,但需要作一些补充。(一)公有财产不论在价值形态上,还是在实物形态上,都是不可分割的,而私有财产却至少在价值形态上具有可分性。比如,我国目前全民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3.
所有制对分配方式的选择具有约束性,但所有制标准不能凌驾于生产力标准之上。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特定意义上的公有、私有和特定的计划与市场形态都可“和谐并存”,都是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手段”选择。为此不顾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仅仅“为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为公有而公有”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所有制标准不应该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瓶颈”,“和谐社会”的建立更需要“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作先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论述集中体现在"消灭私有制"和"重建个人所有制"两个命题上.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表明,如何理解个人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一性构成关键性问题.基于社会主义实践而提炼出来的多级所有概念,是一个描述各种所有制形式中的个人所有因素与公有因素共存的中微观理论工具.它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财产、事务和人权,解释人类历史的重要社会变革,充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库.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的前提下,多级所有可以对马克思在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理论给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民营经济的三种观点从目前大量经济文献所刊载的各种有关民营经济的研究文章来看,对民营经济的提法和理解大致有这样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应从所有制意义上来界定,民营经济即为民所有的经济,其实质就是私营经济。它是相对公有经济而言的,在这个经济体系内财产是私人所有的,提私营经济更恰如其分。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与私营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民营经济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其范畴不涉及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即产权归属问题。它的经营方式可以是国有民营,也习以是民有民营,更…  相似文献   

6.
一、保护私有财产太重要了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见,最早是在1993年,由于光远、杜润生同志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带有基础性的意义,因此也写文章呼吁在修改宪法时,明确地写上"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字样.近些年来,在"两会"期间,萧灼基同志和全国工商联等在正式发言和提案中,同样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建议,获得许多人的赞成.至于许多私营企业家,更是一再呼吁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7.
一、保护私有财产太重要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见,最早是在1993年,由于光远、杜润生同志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带有基础性的意义,因此也写文章呼吁在修改宪法时,明确地写上“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字样。近些年来,在“两会”期间,萧灼基同志和全国工商联等在正式发言和提案中,同样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建议,获得许多人的赞成。至于许多私营企业家,更是一再呼吁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8.
所有制结构与经济增长曹新所有制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通常所说的所有制,是指经济生活中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的权利。所有制法律上被界定为所有权,又分为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相似文献   

9.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见,最早是在1993年,由于光远、杜润生同志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带有基础性的意义,因此也写章呼吁在修改宪法时,明确地写上“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的字样。近些年来,在“两会”期间,萧灼基同志和全国工商联等在正式发言和提案中,同样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建议,获得许多人的赞成。至于许多私营企业家,更是一再呼吁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微观数据(1998-2007),运用修正的OP方法估计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企业实收资本所反映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为视角,深入考察不同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效率差异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仅仅包含公有资本或者仅仅包含非公有资本的企业效率是相对较低的,而公有资本和其他非公有资本混合的企业是效率更高的群体,其中所有制越多元化效率优势愈加明显,说明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交叉混合能够形成一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效应,从而提高企业效率;第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公有资本和港澳台资本的混合能够发挥出港澳台资本在这类产业内的相对优势,而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外商资本的加入,更好地提升了这部分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学界对所有制问题展开了新一轮激烈讨论和冷静反思,焦点集中在两大问题上:如何理解混和所有制经济;如何判断股份制企业所有制性质。目前学术界对于既有公有资本(国有资本或集体资本参股)又有非公有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企业(A)和没有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企业(B),并没有取得共识,对其所有制性质及其能否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争论非常激烈。为了便于讨论,把上述A称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把B称为“公众股份制企业”。当前,对这两种股份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1·泛公有制论。认为…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企业,风险机制和利益机制脱节、预算约束软化是进一步搞活企业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就要使财产关系明晰化。实践表明,现行的所有制形式模糊了财产关系,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职工搞活企业的积极性,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就是使每一个劳动者都确确实实感受到自己是公有财产的主人。本刊今年第五期刊登的范恒山同志的文章,以及其他同志有关的文章,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从理顺财产关系入手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无疑是深化企业改革颇有前途的思路。经济理论探索轻视或回避所有制改革,是有失远见的。本刊今期刊登周昱今同志的文章,意在表明本刊愿为继续探索所有制改革的文字提供一块园地。  相似文献   

13.
一、按劳分配与企业分配制度存在于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企业分配制度都必须遵循某种特定的原则。一般来说,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企业产品的分配方式所遵循的是按劳分配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利用公有财产来获取特殊的利益,只有劳动才是占有产品的基本尺度: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这种分配制度体现了公有  相似文献   

14.
论股权的所有制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实质上就是企业产权重构,即赋予公有产权以排他性、可分割性、可分离性和可让渡性.股份公司的股权所有者不具有完整的产权权束,已没有身份界别.因此,股权结构不能表征股份公司的所有制属性,股权是资本的社会所有制形式,具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山西省所有制结构的现状 所有制结构包含着互相联系的两项内容:一是社会所有制结构,二是各种所有制本身内部的结构.从历史上考察,社会所有制结构分两种类型: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私有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动者私有制,如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另一种是非劳动者私有制,如资本家所有制.公有制也分两种:一种是劳动者公有制,如原始社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另一种是劳动者的公有制,如封建社会的公田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必须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重视所有制问题,不能淡化.所有制不是指物的隶属关系,它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当今条件下,公有制的内涵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任何国有制都是公有制,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家所有制才是公有制.股份制是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说股份制就是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一是指量上占优势,公有资产应该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经济中的就业人数应该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总就业人数中占优势.二是指质上有控制力,即国有经济应该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应该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就经济运行来说,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它能够保证经济的运行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就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来说,国有经济有能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越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越要强调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 ,未来社会是一个集体的以共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从生产关系上给公有制下的定义是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即社会主义阶段 ,私有制必须废除 ,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 ,即所谓财产公有。在这里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公有制”产生的必要条件 ,它是一个高水平成熟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对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内部矛盾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然而 ,社会主义诞生于世 ,并没有像马克思设想预料的那样 ,首先诞生于物质财富已极大积累的西方国家 ,而是首先在那些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一、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关系现状 所有权是法律确认的所有人对财产所享有的权利,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由于人们对企业财产占有形式的不同,每个企业可以有不同的所有制,但对各个具体企业来说,所有权具有相同的内容,即所有者对企业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近几年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既定经济制度下的不同经济组织形式都带有政治、社会和价值观属性,混合所有制经济也不例外.从宏观制度看,西方国家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具有政治与社会属性,而且凝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国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双重价值观.从微观市场看,在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上,西方国家一方面因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不在一个企业里搞“国有私有资本混合”,另一方面又在资本主义价值观支配下坚持企业的资本私有性质的完整性,甚至有时不惜“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这表明,在政治、社会和价值观属性上,世界上没有所谓“纯粹”或制度“中性”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也没有什么“纯粹”或制度“中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一、国有资金保值:概念的选择及依据现在,人们一般常说:“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我们之所以选用“国有资金”这个概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资金首先是一个价值物,设有价值的公有财产,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海洋和水下资源等,即使投入社会再生产,也不属于国有资金,而国有资产显然包括这些内容。 2.资金是一种运动,通过商品生产经营过程不断地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并随之增大价值。这是资金的职能,不具备这种职能的公有财产,如处于分配和消费环节的公有财产,严格说来也不属于资金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