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推动了近代城市化。在这次城市化中,既有新兴的城市,也有传统城市的转变。城市类型不同,其制度变革的动因及路径也不同,制度转变的模式也不同。因此,在城市土地管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制度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2.
根据福建省1995年至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数据,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稳态因子,建立一项包含15个指标的衡量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和特尔斐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各种机制和因素的权重即重要程度不同,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产生的影响效果也相应地存在差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在时间上有的显著相关性,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3.
现代产权理论与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人类活动最基本生产要素的土地,由于自然赋予、不可缺和经济社会联系的广泛性,被人们赋予了过多的非经济特征,行政配置手段因而替代了市场配置手段,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过程是单向的国有化过程,由于土地产权界定不明晰,在征用、占有、收益、处置等方面存在着无序现象,本在对我国城市土地以及目前城市土地主要来源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近期思路和长期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城市土地市场的模式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市场模式,以美国、日本、法国为代表;二是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不完全竞争模式,以英国和英联邦国家与地区为代表。但是,不管土地是国有还是私有,各国政府都毫无例外地对城市土地利用开发进行干预,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调控措施。当前我国城市土地管理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要求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另一方面耕地资源的匮乏和人口的高速增长要求限制城市用地以保护现有耕地。因此保护和合理开发城市用地,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央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中国的21个城市,使用区位商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者服务业在我国城市中集聚的程度,并从整体层和地区层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城市集聚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生产者服务业呈现明显的城市集聚现象,但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研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者服务业在东部沿海城市集聚度较高,而其他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并没有形成集聚优势。因此,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不同的城市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促进生产者服务业集聚。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地质环境益损分析方法,把传统的地质环境信息转换为经济信息。对城市不同用地类型进行地质环境经济定量分析、场地地震地质环境危险性分析、建筑震害预测以及场地建筑适宜性分别给出计算分析方法。将其综合为土地工程能力,为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震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采用经济信息及信息图的形式给出,即缩短了规划。设计及决策不同专业之间的距离,又给规划和决策部门提供了直观的城市不同土地资源开发的经济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5种空间计量模型,通过设置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着重分析了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城市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周围城市扩张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而金融发展对周围城市扩张存在"虹吸效应",上述影响随时间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土地财政与金融发展在推动本地城市扩张方面存在替代关系,但这种替代关系在不同地区层面、不同城市规模层面则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聚是促使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绿化程度是抑制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城市扩张具有明显的"时间惯性",即滞后一期的城市扩张会对当期的城市扩张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产权和政府与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安排是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形成的主要制度环境因素,现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在取得明显制度绩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制度缺陷.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必须围绕资源配置、激励、约束、风险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核心、土地管理部门为纽带、多部门协调的土地储备管理机构,健全土地储备收益分配和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收购储备相关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表现在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器的普遍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农田灌溉的进步和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矿业、商业的大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与繁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革首先是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和赋税制度的变革,然后是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赋役管理制度中“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及对财税官员十分严格的的监督和考核,仍值得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心城市高校是由中心城市主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其办学模式与部、省属高校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本文对中心城市高校在办学上呈现出的地方性特征、多样性特征、职业性特征、大众性牲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此类高校办出自身独有的特色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地理经济学研究模型,考察10个城市的27家物流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并将物流独角兽企业与城市物流、城市经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物流和城市经济有效促进了物流独角兽企业的整体发展,且物流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与城市物流和经济发展空间聚集一致、城市间分化愈加明显、城市分布格局尚处于演进阶段等典型特征;物流独角兽企业、城市物流、城市经济等变量的空间耦合度表明,城市物流和城市经济对物流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在不同城市有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扬长避短,各城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物流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通过实施有效的差异化政策等举措促进城市经济与物流产业协调发展,发挥城市物流和城市经济对物流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表现在7台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器的普遍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农田灌溉的进步和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矿业、商业的大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与繁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革首先是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和赋税制度的变革,然后是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赋役管理制度中“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及对财税官员十分严格的的监督和考核,仍值得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是一个与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环境等相联系的地域性概念,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载体,又是城市实现社会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化,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意义,合理确定城市土地使用费用,并抓好城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地质经济评价,是笔者根据近年来对城市环境地质的研究,提出的根据环境地质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地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的新概念。本文在概述城市土地地质经济评价的地质因素:岩土地基、地震、河流与洪流、地下水、地形地貌、崩滑和泥石流、海岸环境及地面变形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城市土地地质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将指标体系划分为地质因素费用指标和地质经济分析指标两大类,其中前者相应地质因素有8个指标组和16个具体指标;后者包括土地地质环境适宜性指标、土地地质环境费用效益指标和地价地质指标三个指标组。共11个具体指标,在对地质环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地质经济指标对城市土地进行地质经济评价,可以清楚地反映不同土地单元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需翼的环境地质费用、适宜程度、地质环境开发费用效益以及地价地质指数分布情况。这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以及土地价格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镇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目前,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已在我国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是,作为一项新兴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土地收购及出让等环节中还存在一些缺陷。研究此问题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城市土地经营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二元经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土地具有相对比较富足,但城市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土地收益低等特点,因此如何经营好城市土地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在此意义上,需要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土地经营所应遵循的原则、实施内容以及在实践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产出和投入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可知:重庆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低、波动较大,重庆城市近年来投入偏高影响了土地经济效益,而且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企业、产业链(群)和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数字化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及效率提升路径进行了逻辑推演.研究发现,城市土地利用数字化将赋能土地利用信息治理,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同的土地利用主体,其数字化发展的赋能内容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渠道存在显著差别.企业层面土地利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企业市场信息、客户特征信息、空间产品供给信息及空间资源利用状态信息治理等方式来扩大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占地规模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引导消费需求配置及减少管理摩擦等渠道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产业层面土地利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的生产经营信息治理,优化产业链(或产业群)的信息链接结构,提升其链接效率,增强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间的协作水平等方式来促进产业链(或产业群)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此外,事前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数字化主要通过赋能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治理,改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信息环境,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的包容性和预见性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土地配置及利用效率的提高;事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数字化则主要通过赋能土地执法信息治理、提升土地执法效率、威慑违法用地行为和规范土地利用秩序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在"以陆促海"原则的指导下,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基于熵值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和区内各城市的差异。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山东省内具有优势,但区内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青岛市形成突出的一极,而大部分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平均值。加大土地利用投入、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创造城市风貌特色;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要提出引导原则和建议、要求,塑造出有特色的、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把握城市特色风貌形成的机制和途径,研究和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由“城市设计”的观念转变为“管理和控制城市”观念,发挥城市规划的权威性,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进行城市土地开发和合理控制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