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文琪 《中国经贸》2011,(14):111-112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民间金融以它的比较优势、私人相互信任、自发激励、辅助融资、资金互助等功能和低的交易费用、灵活便捷的融资机制与众多的市场特征、充足的资金供给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民间金融在我国发展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民间金融的概念等进行了描述,针对民间金融合法化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如果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应当如何进行监管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爱群 《乡镇经济》2008,24(6):120-122
文章从实际出发,描述了目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从内生金融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文章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利率客观上呈双轨制差距,如何引导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进一步改革,减少双轨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来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民营经济对此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民营经济所获得的金融扶持力度和其贡献相比远远不能匹配,大部分只能从民间金融获得融资。民间金融的蓬勃发展背后体现的是国家金融体系的僵化和不合理。金融业已开始盘剥食利行业实体经济的利益,金融改革势在必行。2012年3月38日国务院批准施行《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温州率全国之先开启了金融改革之路,对规范和发展珠三角地区民间金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分析《方案》出发,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5.
佘传奇  赵鑫 《特区经济》2011,(9):176-177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供给型金融压抑,农村经济主体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只能转而求助于民间非正规金融。本文在对农村民间金融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本文认为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民间金融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桑榕 《亚太经济》2008,(3):33-37
本文对金融防火墙的含义、具体作用及其在美国的发展演变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我国未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将采取控股公司这一组织模式,因此借鉴美国金融防火墙的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措施,对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稳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从分业到混业的过程。本文首先从入世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近几年来金融业之间的业务渗透现象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混业经营模式的改革,认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点促进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玉珏 《特区经济》2012,(7):100-102
政府与市场的矛盾仍然是造成我国金融压抑的主要原因,转变金融自由化模式意义重大。本文从金融生态平衡的视角,理论分析了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一般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生态平衡模式能够通过政府行为内生化、市场机制基础化和提供地位判断标准三个途径有效地协调政府行为和市场效率的矛盾,提高金融结构秩序合理性、金融自调节能力柔韧性和金融与经济的匹配性,是推动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国内同业竞争和本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直接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对国外商业银行的综合化"金融超市"经营模式进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超市",可以让商业银行的自身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文章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构建"金融超市"的必要性入手,对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超市"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张燕  高翔  张艳斐 《理论观察》2007,(3):108-110
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农村正规金融的支持,而且需要农村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笔者在分析我国目前对于农村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的基础上,运用法经济学中的供求均衡理论和不完备法律理论,从对合理农村民间金融的抑制以及农村民间金融风险防范的两个视角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疏导"式的法律规制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民间金融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完全限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逐渐放松,民间金融在我国金融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南京作为一个较早开放的城市,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必定存在与之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格局,民间金融更是规模庞大。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分析目前民间金融发展的状况,分析民间金融的存在形式以及面临的问题,阐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民间金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福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金融抑制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路径,正规金融制度的信用渗透力不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诱导”了民间金融的兴起。本文从我国金融市场的诱导性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三元并立的结构,并提出只有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之间的“三方机制”协调发展,才能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东省西部海洋大市——阳江市为例,分析了当前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对国外海洋经济金融支持模式和经验进行借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针对的金融支持模式,以期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基于西方经验借鉴,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信贷模式"全面更新,"盈利模式"也展现出全新局面。随后,多种产品相继问世,诸如"厂商银三方授信"、"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转让"等产品的推出,极大程度促进了银行发展。文章主要概述了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进程,分析了与之相关的业务实践问题,并提出了推动银行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路,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接估计的方法对我国的民间金融规模进行测算,提出了营造民间投资的良好发展环境、开放投资领域、创新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赛芳  易建平 《特区经济》2012,(10):122-124
温州是市场经济和民间金融的典型和代表,但民间资本与金融服务处于"金融压抑"的状态。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解决温州民间金融桎梏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温州民营企业"两难"问题症结和改革难点,揭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重点方向和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7.
张燕  潘虹  黄岳文 《乡镇经济》2008,24(10):120-126
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农村民间金融得到了逐步壮大和发展,并已成为农村金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使得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缺乏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导致各金融利益非和谐的现象产生,大大影响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活动中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矛盾需要通过制度安排进行协调,而经济法的经济利益属性决定了其在调整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关系中具有先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民间融资等处于灰色领域的金融活动在对外开放金融体系之后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式,民间金融活动呈现非本币化、民间金融半公开化、民间金融风险国际化这三个特点。需要重新定位我国的金融管制政策,规划相关法律制度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必须从打破金融价格管制上寻找出路,预先做好法律规划,防止价格放开引起的市场风险和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19.
杨文进 《浙江经济》2012,(10):22-25
国务院关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内容公布后,对其中的意义和作用等,人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认为主要内容是"促使金融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或者"建立草根金融服务于草根实体经济","破解微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等),也有人认为主要目的是促使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和规范化";更有人认为是"进行体制创新,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等等,这些认识显然反映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孙玲芸 《北方经济》2012,(10):75-76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市场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在我国,民间金融具有广泛的生存条件与发展空间,但其发展程度与政府支持力度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在民间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间金融的特点,探讨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结合现阶段本国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种类单一、政府干预少、缺乏监管及法律体制不完善等国情,有针对性地对发展我国民间金融市场提出以创新为主线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