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新问题要有新办法本刊评论员现在有的同志有个误解,认为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就不要计划了,只要市场就行了。计划经济不适应了,不等于经济就不要计划。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几百年的市场经济中,他们的计划特别是企业的计划,比我们企业的计划还要严格,还要周密。小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勘计划必要性和地勘计划的特征。认为地勘计划是建立在预算内和预算外基础上的计划,是国家对地质工作和地勘经济发展实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在地勘门部尚未全面进入市场之前,用计划经济手段对地勘经济进行较大范围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的问题,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概念上翻来覆去作文章。1984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观点,大家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认识上,歧义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4.
河北送变电公司强化基层经济责任制郭学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建筑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走向市场,抢占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对送变电企业来讲还存在着计划与市场并存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基建工程的施工预...  相似文献   

5.
适应市场经济转变会计职能刘殿庆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人员一方面代表企业办理经济业务;另方面代表国家对企业进行经济监督,从而形成会计人员以双重身份,负有双重职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去工作的,对那一套办法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煤炭企业是什么样的?我总结为4句话:第一是计划国家下,国家让我生产多少煤,我就生产多少煤,按照计划生产。第二是材料国家供,不供材料我  相似文献   

7.
建国前夕,针对革命战争已基本胜利、经济建设已提到议程的形势,毛泽东同志及时告诫全党:“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此话今天听来,仍觉得十分亲切。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一项重大变革。随之而来的是,我们长期熟习的计划经济的老做法要闲起来,而不熟习的市场经济的新工作要干起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中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用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老做法来指导市场经济的运作是根本行不通的,那样只能造成计划非计划、市场非市场的混乱局面。常言道“不破不立”,旧的传统做法和思维模式不打破,新的市场经济的建立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袁宝华谈经济体制改革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袁宝华认为,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应特别注意,切莫步入“误区”。他提出有四大误区应引起注意:-、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一切问题均可化解,乃误区之一。只看到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却忽视了其消极面。若不趋利避...  相似文献   

9.
瞄准国际水平争创一流企业上海市电力公司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规模经济,保持上海电力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使上海电力与上海经...  相似文献   

10.
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研事业仍须实行计划经济管理,而对于军民结合体制下的计划经济管理也应遵循价值规律。探讨了科研经费计划管理引进市场经济核算机制,改进计划经济管理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促进企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方面的体会乔志民"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经济体制的这一重大转折,深化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新的物资流通体制是物资流通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深化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必然涉及到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主渠道与多渠道、社会化与现代化、以及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关系问题。本文围绕上述四个关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南场与计划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是建立新的物资流通体制的核心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排斥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行业计划工作不仅不应当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其原因如下:第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管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二者并不矛盾,市场经济是宏观层次上回答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市场,而计划管理则是经济管理的首要职能,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煤炭行业宏观与微观层次的计划管理必不可少,相反,随经济的发展应加强,只不过与过去相比有新特点;第二,煤炭工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劳动对象,是一个多环节、多工序、有节奏、连续不断进行的作业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加工工…  相似文献   

14.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历了几个阶段,即: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国家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短短的十几年间,经济体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改革和调整,充分证明了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并非易事,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又至关重要。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的一大特点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同行众多企业的挑战和竞争。提起“竞争”二字,在改革开放以前…  相似文献   

15.
合理开发企业人才资源的几点思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今后15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近几年物探局的名声在国际石油...  相似文献   

16.
新书速览     
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曾经天真地认为,只要建立市场经济就好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都能保证经济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市场经济是有好坏之分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会出现岔道和弯路。其中之一,就是偏离规范的、法治的市场经济的方向,演变为所谓的权贵资本主义。吴敬琏先生的这番话可以代表我们从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学到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一、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建筑劳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并不具备市场特征,也不具备市场运行功能。建筑劳动力的形成、增减、流动等都是在随计划项目而转移的,处于计划经济的附属地位。只有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建筑业经过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进而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逐渐形成建筑劳动力市场,并且成为建筑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和唯一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更计划程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何种资源配置方式,要根据具体条  相似文献   

19.
地质行业是一个受计划经济烙印很深的行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观念转变十分迟缓,依然在强调计划经济的突出地位和突出作用,对于有了计划就有地勘费和有了地勘费就有钱的观念依然没有改变,为此本文试图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建立效益地质新思路”的设想探索地质行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关于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涟邵矿务局彭盛堂,廖哲强思考之一:转变方式与转变观念煤炭工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煤炭企业习惯了几十年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