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城市的环境状况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通过构建城市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15.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城市的环境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各城市环境综合竞争力以及各因子竞争力进行了排名,从而对安徽省城市环境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折方法,从反映城市综合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提炼出六个互不相关的主成分,对国内51个典型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给予综合评判。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分类,用以找出各类城市的优势和差距,便于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其现代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反映城市综合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提炼出六个互不相关的主成分,对国内51个典型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给予综合评判。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分类,用以找出各类城市的优势和差距,便于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其现代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商》2015,(48)
本文对河北省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第三产业整体情况、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第三产业发展效益以及第三产业的生长空间等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利用R型因子分析,将12个指标综合为4个因子,将其重新命名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因、第三产业劳动力资源因子和第三产业支柱产业及就业保障因子。并利用汤姆森回归法计算各因子得分系数,从而得出各城市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最后利用特征值所占比重,求出综合因子得分,利用综合因子得分对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做出评价。评价结果:大致将河北省各城市分为3个层次:一是以石家庄、唐山、保定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3个城市;二是邯郸、廊坊以及承德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中等的三个城市;三是衡水、邢台、沧州、张家口、秦皇岛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6个城市。  相似文献   

5.
何育静  于彭涛 《商业时代》2012,(35):131-132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建立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23个变量指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据此对江苏省13个城市进行发展水平等级划分,参照各个城市的自身资源特点,提出各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安徽省水资源现状,根据2014年和2015年相关数据运用DEA方法静态分析了安徽省16个城市的用水效率,揭示安徽省用水效率的特点。结果显示,安徽省16个城市中有2个城市(滁州市、六安市)达到了DEA有效,其余14个城市DEA都无效。而用水综合效率相对无效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无效,非DEA有效的城市主要是在"城镇公共用水量""从业人员数"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三个指标上存在冗余,影响其用水效率。根据实证结果,为提高安徽省用水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城市投资环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少平 《商业时代》2008,(13):95-97
本文选择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信息条件、科教实力、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环境状况等因子构成安徽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大中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和排序结果进行类型划分与分类评析,最后用层次聚类法作聚类分析,以期为城市投资环境改善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钰婷 《市场周刊》2020,(13):0149-0150,0160
为了更好地了解安徽省智慧城市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城市生活五个角度选取18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K-均值聚类对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高水平和低水平城市之间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构建川渝城市群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川渝城市群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将各城市按综合发展水平分为缩短领先型、挑战型、追赶型等三个集团,并分别从各集团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层面和影响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各个因素层面对川渝城市群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提...  相似文献   

10.
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的主导方向.本文在深入阐释城市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中150个现代化统计条目,确定了城市经济现代化、城市社会发展现代化、城市居民现代化、城市文化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现代化和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6个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维度,并甄选出33个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基于此构建了我国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董保堂  黎泽潮 《中国广告》2009,(11):110-112
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促使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形象魅力的广告宣传。城市形象广告中城市魅力的"美"体现在何处?以广告美学为视角,通过对城市形象广告从美的出现、美的原则、美的效应三方面进行解读,认为城市形象广告美的本质是城市朴素真实生活的高度浓缩,是城市文化文明程度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个中心城市一直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路者”。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带动周边地区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16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 《商业研究》2007,1(6):13-17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已成为热门的课题,其研究对城市乃至其所在区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阐明城市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综合经济竞争力、交流开放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社会环境综合竞争力等4个方面,共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4个核心指标,构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函数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测算出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并对各个城市的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为科学制定城市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汪于祺 《中国商论》2021,(8):116-120
源于“智慧地球”的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成效显著,其可持续发展内涵不断扩展。在新型的智慧城市中,新型教育生态体系既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涵,又是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其对于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城市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均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智慧教育城市的建设必不可少,且应不断延伸。本文基于PEST分析模型,对于智慧教育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各方面进行解析和阐述,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别的城市,其发展引起理论研究者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关于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环城游憩带,以及旅游城市特征、形象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有发展和创新。未来,该项研究应注重理论体系建设,开拓研究方法,并明确界定"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泰 《商业研究》2007,(2):105-109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核心、众多城市集聚的城市群也开始成为我国城市化运动的中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和现实要求。基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机制,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有一些障碍因素,所以必须制定出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鸡西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储备不足、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运用偏离-份额法,对鸡西市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和总体素质进行深入的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鸡西市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秦皇岛市建立游憩商业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  路旸  桑婀娜 《商业研究》2006,(2):184-186
如何将旅游发展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协调起来是近年来中国旅游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秦皇岛市处在北温带,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在秦皇岛市建立游憩商业区,能有效地吸引商务、公务、会展旅游者,从而使城市游憩商业区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市场可达性、空间集聚经济与高铁站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媛 《财贸经济》2020,(3):131-145
近年来,新城建设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城市发展政策。在高铁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设高铁站成为各地新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经济地理学中,市场可达性是影响企业和居民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城市间和城市内部两方面探讨市场可达性对高铁通车后站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匹配到约1平方公里栅格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和2009—2014年新设高铁站数据,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高铁站区的经济活动密度相对于邻近区域并没有显著提升。利用高铁、铁路、公路网络构造了随时间可变的城市可达性指标,并利用高铁站到市中心距离衡量到城市就业中心的可达性,结果显示,高铁站区的经济发展显著依赖于城市可达性和市中心可达性。上述结果说明,新城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对于来自城市外部和内部的集聚经济的利用。尽管高铁带来的城市可达性提升能为周边区域创造经济集聚,但受制于远离市中心的区位选择,低水平的城市中心可达性大大限制了目前高铁站区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高铁新城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指标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列举了城市的20个主要经济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能够反映整个城市发展状况的3个主成分,并赋予了这些成分新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