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莞鼎原光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LED(发光二极管、贴片、大功率)为一体的专业光源照明企业。公司致力于追求“绿色照明”.专注于环保、节能、长寿命光源LED的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为广大的照明工程商提供全方位的LED解决方案。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拥有ROSH、CE认证。  相似文献   

2.
《消费导刊》2012,(8):I0005-I0005
2012年7月18日-20日,由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LED照明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共有来自生产企业、设计院所、工程公司的550余人参加。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质量效率创新发展”,会上总结了近年来LED照明应用方面的成果,研究了LED光源、灯具、驱动电源、智能控制等相关技术,探讨了LED照明相关标准,交流了LED照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并展望7LED照明技术和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LED步入普通照明,正在孕育着一场新的变革.文中学理论为基础的光健康理念是人居光环境半导体照明研发与应望;最后提出了半导体照明创新发展的技术路线.今天的LED学科,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模式与路线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财富》2009,(12):I0015-I0017
根据已成熟的技术将太阳能与半导体照明LED相结合,在街道、车站、开发区、住宅小区、旅游景区及室内照明等适合发展LED照明的重点领域推广应用长效节能、环保的LED功能性照明产品。力争用3年时间,在刚启动和新建的示范项目中安装36000盏LED灯,其中室外灯20000盏、室内灯10000盏,全力推动武汉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财富》2011,(1):29-30
LED照明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已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着力培育和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使之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与产业联盟的大力支持下,首届国际LED冰雪景观照明创新设计大赛作品在冰雪大世界成功展出,整体景区LED光源覆盖率达40%,园区最大冰建筑米兰大教堂和主题建筑圣火台主塔节电比率达到了90%,这是科技、艺术和旅游产业的完美结合,也是对LED照明技术的最好宣  相似文献   

6.
LED作为新兴的绿色照明光源发展速度很快,其寿命长、安全舒适、节电能耗低、保护环境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工作学习的条件,为绿色照明工程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介绍了LED的技术原理,讨论了LED的特点和优势,并且确定了LED在照明工程的应用方向,分析了照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着重探讨了LED的节能性及其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并对目前研发照明用LED光源仍需攻克的一些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财富》2010,(9):I0048-I0051
近些年来,随着半导体发光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亮度和显色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够满足路灯照明的需要,而且LED灯具有全固体、无污染、工作寿命长及发热量低、超低功耗、节能显著等优点。LED已被作为新型照明光源,不仅有上述优点,还方便控制,特别适合于多路LED线路中对不同的LED或LED组进行控制或调节,达到更加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自从1962年Nick Holonyak. Jr研发出可供照明使用的LED以来.我们的生活便出现重大的变化。由于LED的体积细小、低压操作、高效能、可变色、节能、寿命长、可靠……种种特性.使它成为照明.灯光效果.指示照明各个范畴的新宠儿。由简单的手电筒灯泡.室外照明.交通灯.汽车指示灯.舞台或室内外效果照明.无不开始使用LED作为新的光源。由于LED的体积细小.使到很多如手机.电子显示屏.招牌等领域有突破性的发展。同时高亮度的LED不断研制.创新.以上所述及更多的范围势必出现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刘洋 《中国科技财富》2009,(12):I0036-I0038
近年来许多LED关键技术已获突破,全球LED市场迅速崛起,我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了“十城万盏”计划,用以推动我国LED产业链中各项技术的发展。随着“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工程-LED道路照明产品技术规范”(LB/T002—2009)的出台,此规范为LED路灯技术的发展订立明确的发展方向,但仍存在部分定标及实际应用过程的差异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何晓春 《浙商》2010,(10):52-53
2010年4月举办的德国国际(Light+Building)灯光照明及建筑物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灯具与建筑电器展览会,是世界照明行业的风向标。浙江省照明学会副理事长、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根对《浙商》记者说:“这次展会95%以上的公司是有LED产品的,而70%以上的公司展品以LED为主。我相信,十年后是LED的天下。”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具有缩短公路里程、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省用地等优越性。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照明系统的规模和数量也越来越大,隧道照明能耗及安全问题日渐突出。针对目前我国中短距公路隧道存在的高耗能及不安全等照明缺点,本文设计了基于全自然光的公路隧道智能照明系统。根据隧道照明规范,将全自然光与LED节能灯结合,通过光电开关GL30检测车流量和光敏电阻LXD3526检测光强来启动自然光照明系统和LED节能灯照明,利用AT89S51单片机实现智能控制的新型照明技术应用到隧道照明系统中,满足公路隧道安全及节能照明要求,实现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照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LED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LED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安全照明、特种照明和普通照明光源等领域,其市场潜力有上千亿元。LED照明被看好,是由于LED具有节能、光效高、色彩丰富、寿命长等显著优点,它的耗电量只有普通照明的1/10,所有行业内人士帮相当声.1好LED照明的前途,认为新光源将掀起一股替代运动,这场运动将以LED照明灯具全面替代传统的荧光和白炽照明灯具画上句号。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家电企业距离重振本业雄风还很遥远,不过转型序幕已经拉开。6月的第1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上,松下携其LED技术、LED照明节能性和光质技术参展。自2011年首次决定扩展LED照明事业,松下在非住宅领域以及住宅领域的LED照明开发和销售已陆续开始。  相似文献   

15.
全球禁售白炽灯的风潮.令节能环保的LED照明产品需求量大增。目前中国LED照明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市场。不过,随着欧美国家需求放缓和技术门槛的提高,一些LED外贸企业也已开始关注新兴市场,其中东南亚、俄罗斯、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成为LED出口的新领地。  相似文献   

16.
沈光地 《中国科技财富》2009,(12):I0039-I0042
半导体固态照明采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还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控制灵活方便等优点。目前,限制LED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光提效率不高,导致亮度不高,发热严重,严重影响了以LED芯片为核心的半导体照明的普及。本文就LED器件中光提取效率提高途径问题,介绍了技术研究与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的转移衬底结构、电流分布与电流扩展结构、芯片形状几何化结构、表面微结构等几种常见的光提取效率提高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理论原理和应用现状,并指出LED作为绿色照明的新一代光源,尚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比人们预期快得多,LED光源的某些特性是以往任何人造光源所无法比拟的,如色彩丰富、色饱和度高、光束集中、固态发光、响应速度快、亮度和颜色均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控制与调节等等。这些新特性的广泛应用将改变人们传统照明的经验和习惯,引发照明理念和光文化的变革,推动照明产品向以人为本和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科技部启动“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将把LED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促进LED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绿色照明的号召,LED路灯在照明领域的应用突飞猛进,从LED路灯实用案例出发,探析LED路灯在道路照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何晓春 《浙商》2009,(6):52-55
整个节能照明行业,按技术先进性可以分为普通荧光灯、节能灯(紧凑型荧光灯)、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三大类产业。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市场广阔的节能灯与科技含量高的LED照明。  相似文献   

20.
Flora 《广告大观》2005,(8):51-52
近几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现和应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发光效率也超过了白炽灯,随着LED亮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超高亮度LED的出现,使得其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从传统的用作仪表信号指示,发展到广泛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汽车灯、室内外装饰照明、手机背光源、显示屏等领域,并正向通用照明领域深入。作为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一部分,城市景观照明及室内外装饰照明的霓虹灯具必将逐步被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可靠性高及可实现全彩变化的LED灯具所取代。目前,在装饰照明领域中用LED制作的各类灯具正被逐步推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单独形成一种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