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单位附近有一所规模不小的学校。每到放学的时候,便有成群结队的小学生,涌到小卖部,购买一种装有“水浒英雄”画片的“干脆面”。有的同学买到这种“干脆面”后,把“画片”取出来,随手把面饼扔到地上。白花花的“干脆面”抛撒一地,任凭千踩万踏,令人心痛不已。每当看到这痛心的一幕,我的心里便会涌上一种感慨万千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那苦涩的童年,想起父亲手里攥着的那黑乎乎的糠窝头。 60年代,我出生在太行山深处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里。在我记忆里,家里是很穷很穷的,早晨起来,用以裹腹的是那种一斗玉米、二斗谷糠磨成的糠面,母亲把它攥成圆圆的,用  相似文献   

2.
我特别喜爱凋落的梧桐叶。片片黄叶随风起舞,这是它恪尽职守后,最后把爱献给了土地。我父亲就是这样一片叶子。父亲在粮食战线干了一辈子,退休时J资才48元。父亲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粮站L作,我6岁的时候,他把我带去作伴,印象中父亲常常是一手打算盘,一手磕磅秤的收粮食,桌上的小马灯照亮。有时我早上起来,看到小马灯仍亮着,我就知道,父亲又是一夜没合眼。我们家姊妹多,全家so人,靠父亲30元的工贫养家糊口,日子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也许是越穷越金贵,父亲从没打骂过我们,即使是因为生计所迫在他最,…  相似文献   

3.
正1978年高中毕业后,我回到大队小学当民办老师。两个月后,要教学生珠算,可学校没有那种可以挂在黑板上演示的毛珠算。校长说:"一把毛珠算要上十块,学校哪里买得起,你自己想办法吧。"我能想出的办法就是借用父亲的算盘。父亲是生产队会计,他有一把打得噼里啪啦响的算盘。有一天,我正在给学生上课,父亲找到教室门口要我把算盘给他,原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树     
我的父亲喜欢侍弄花草,这我们从小就知道,却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他喜欢上了种树。据母亲告诉我,那还是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吃李子,将李子核扔在了门前的小花池里,来年春天。眼尖的父亲看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小苗,再长大些.才发现是棵李子树。于是父亲非常的高兴,抱着我夸我从小就知道种树,是个好孩子.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在房前屋后载几棵树。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我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央企,笔试、面试、体检,期间的等待以及名目百出的学习让我下半年也没有到职.也正是这半年,让我接触并了解了父亲干了二十多年的这个行业——收棒子(玉米). 10月底,是收棒子相对比较好干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时棒子存量还大,而且天气好,棒子干,水分少,饲料场和粮站都比较愿意要.那天父亲收那家的棒子在二楼顶晒好了,用提升机往下送,父亲在车上接,装车,一开始用两袋棒子压着提升机,最后一袋时由于操作提升机的人员大意没有踩好提升机,提升机从二楼顶坠落,楼上的人大叫,父母眼疾手快从已经装了六千斤的车上跳了下来,提升机应声砸在了车上.那天父亲打电话让我和他去卸车,我看到他一瘸一拐的问他怎么回事,父亲不说话,和我一个顶一个的卸完车,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今天差点儿把命丢了,我的泪就控制不住了.  相似文献   

6.
<正>小时候,我曾怨恨父亲。父亲是看青的。看青,就是手拿一把镰刀,不分昼夜地在庄稼地里巡逻,看护队里的庄稼。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干这个。别人说这是个好活儿,省得下地受累还可以管人,更主要的是可以往家里拿点吃的。年少的我不懂事,觉得父亲太胆小,太不近人情,这个好活儿白让他干了。要是我,时鲜的东西拿家来,让奶奶吃个饱,让妈妈的脸上挂上笑,让我在小伙伴面前伸直腰,有机会也馋  相似文献   

7.
正一次在整理各种证书证件时,又看到了那熟悉的珠算技术等级证书,勾起了我对算盘往事的回忆。记得小学三年级学习算术,老师让带算盘,父亲拿出了他经常使用的那把又滑又亮的,比我书包还大的算盘,母亲找了根布绳子在框子上系好,  相似文献   

8.
父爱如山     
孙晓明 《齐鲁粮食》2006,(10):46-48
像沐着泰山西麓淡淡的夕阳,我深切怀念我亲爱的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怀念他。每当在报刊上看到父爱亲情的章,就勾起我的思念,泪簌簌得往下掉;每当看到他人亲情浓浓,阖家相聚,我内心禁不住酸楚;每当我在办公室椅子上坐累了,想直直身子,向窗外看去时,我多想像当年一样看到父亲的身影,我也多想像当年一样从楼上飞也似地跑下去,去追赶父亲的脚步,喊一声“爸爸”啊。但物是人非,阴阳相隔,我再也追赶不上父亲的脚步了。我在泰城的大街小巷再也看不到父亲那移动的背影了,此时我泪眼模糊,只能在梦里依稀看到他在天堂上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9.
从死神那里,我的哑巴父亲把我的生命抢夺了回来……辽宁北部有一个中等城市,铁岭,在铁岭工人街街头,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你都可以看到一个老头儿推着豆腐车慢慢走着,车上的蓄电池喇叭发出清脆的女声:“卖豆腐,正宗的卤水豆腐!豆腐咧——”那声音是我的。那个老头儿,是我的父亲。父亲是个哑巴。直到长到20几的今天,我才有勇气把自己的声音放在父亲的豆腐车上,替换下他手里摇了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0.
说到吃,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一则小故事,说的是一位“农村人”的困惑:“俺吃棒子面窝窝头的时候,城里人吃白面馒头;现在,俺吃白面馒头了,城里人咋改吃棒子面窝窝头了呢?”其实,这位“农村人”的困惑正好是我们共同的困惑:人人都向往健康,然而,怎样的饮食消费才是健康的呢?当我们面对不下十种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标志时,该怎样判定哪一种是“正宗”的呢?当我们享用价格不菲的鲍翅燕美餐时,又怎能相信它的营养价值仅值一只猪蹄呢?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父亲负责管理全村的财务工作算起来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二十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二十年。父亲默默地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所热爱的财务工作上。父亲要做好他的本职工作,重要的是管理好村里财务的收支情况。为此,父亲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走家串户掌握实情,有时遇到急事,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看着父亲忙碌的背影,我真想助他一臂之力,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也知道父亲决不会允许我插手的。工作期间,父亲摸过多少黑,挨过多少饿?只有家人知晓。每当这时,我会第一个抱怨父亲不该这样死心踏地去工作,而父亲总是欣慰地说:我又办好了某某事……看着父…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     
在我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小时候家里处处充满了他爽朗的笑声。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父亲的笑声越来越少了,只看到他的白发逐渐增多,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年轮,让我常常想起油画大师罗中立所画的《父亲》。上世纪七十年代,家里很贫穷,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只身去闯关东,一去两年杳无音信。第三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父亲回来了,身上穿着走时母亲为他赶制的那件夹克式棉袄,  相似文献   

13.
<正>打我记事起,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把粮食看得无比珍贵,特别爱惜粮食,淘米时,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洗米水倒去,生怕有一粒米从洗米水中流走,有时在洗米水中不经意间加杂了几粒米,马上俯下身子把洗到地上的米粒捡回来。每次吃饭,父母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我们姊妹起初吃饭的时候,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父母就一颗一颗的把饭从桌子捡到自己的碗里,当看到我们吃剩下的饭和吃完饭的碗边还粘了不少饭粒时,父母就把我们的饭碗端过来,把我们剩下的饭和碗边粘的饭粒赶到自己的碗里吃。他们时常给我们讲粮食  相似文献   

14.
捡破烂老头     
不知从何时起 ,在我每天上班路过的垃圾堆旁 ,总能看到一位60多岁身材短小捡破烂的老头。每天看到他准时而认真地在垃圾堆旁用挠钩扒拉着、翻捡着、分门别类地将垃圾装到他自行车旁的一些大袋子里。引起我注意的是他那辆半新不旧很干净的自行车以及一身干净利索的穿戴 ,手上还戴了一副洗得发白的手套。他这些与一般捡破烂的人不同的地方不禁使我有些疑惑 ,不过从他那偶尔抬起的刀刻般皱纹的脸 ,我又看出了他曾经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深重的怜悯之情充溢了我的内心。从此我开始把家里、邻居和亲戚家有用的垃圾都积攒到一起 ,饮料瓶、废报纸…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庄寨村有位老农叫毛进停,他瞄准市场行情,根据大众化的口味,独辟蹊径,蒸“花虎卷”、“窝窝头”销售,很快致富,乡亲们都夸他生财有道。今年54岁的毛老汉,居住在集镇上,过去专门蒸白面馒头卖,生意一般。去年秋天,他从报纸得到信息,目前“花虎卷”、“窝窝头”等杂面馍走进饭店、宾馆,上了餐桌。为此,他大量收购小米、红高粱、山芋干等各种小杂粮,周围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毛老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毛老汉自有他的生意经。入冬后,天气变冷,他把小杂粮加工成面粉,做成纯杂面的“窝窝头”,或者掺小麦面做成白黑相…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田     
父亲今年七十有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眼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耕种老屋那几亩薄地。老屋居荆山深处,虽然土地贫瘠,但在父亲的精心理料下显得格外养人——我们兄妹六人都是吃着他老人家从地里刨出来的粮食,一步一步走出了老屋。  相似文献   

17.
    
父亲今年七十有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眼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耕种老屋那几亩薄地。老屋居荆山深处,虽然土地贫瘠,但在父亲的精心理料下显得格外养人——我们兄妹六人都是吃着他老人家从地里刨出来的粮食,一步一步走出了老屋。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账本     
父亲去世多年了。每当我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就会看见那一本本红色硬皮的账本。看到它,仿佛父亲就在身旁,端坐在案前,戴上老花镜,乐不知疲地工作着。一桩桩、一幕幕的情景把我的思绪带到那遥远的往昔。孩提时代,我依稀记得,父亲为全村三千多人口的粮棉计划而忙碌着,经常在昏黄的灯下,左手拨着算珠,右手拿起笔,嘴里轻念着数字,一笔一笔工整地写在账本上,待第二天一早又分发在村民手中。有时,有些村民对计划不清,向我父亲发问,他微笑着先解释后再拿出账本指给他们看,这干净的账页,这明朗的数字,使他们看过心服口服,并深信不疑。那时,父亲的账本,…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一研究人员用中药作饲料改进鸡的肉、蛋品质。他除了在饲料中加入米糠、鱼粉、酱油渣、豆渣外,还加上一把中药。他认为,在绿色蔬菜偏少时,中药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10,(2):44-44
日本一研究人员用中药作饲料改进鸡的肉、蛋品质。他除了在饲料中加入米糠、鱼粉、酱油渣、豆渣外,还加上一把中药。他认为,在绿色蔬菜偏少时,中药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