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的阶层从已发布的中国社会十大结构阶层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阶层与欧美国家有非常大的差异,这是由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在中国的社会阶层中,排第一位的是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第二位是经理人阶层,第三位是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2.
现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已经变成了10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和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2001年年底发布的成果。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该课题组组长、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陆学艺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和企业家阶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和整体性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本文拟针对这一新的社会结构中新崛起的中间阶层的形成及其状况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陈芳 《消费经济》2008,24(2):75-78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所划分的我国十大社会阶层为依据,分别在浙江、湖南、陕西三省选取十大阶层各100名居民。,调查各个阶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的来源、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体育消费结构,分析并比较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行为,得到了以下主娄结论: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的差距是非常显著的,依据体育消费水平,不同社会阶层将区分为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以及下层等五个层次,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除了经济资源外,更主要的还有社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实物型体育消费仍然在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我国未来体育市场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所划分的我国十大社会阶层为依据,分别在浙江、湖南、陕西三省选取十大阶层各100名居民,调查各个阶层人群的体育消费的来源、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体育消费结构,分析并比较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行为,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我国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消费的差距是非常显著的,依据体育消费水平,不同社会阶层将区分为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以及下层等五个层次,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除了经济资源外,更主要的还有社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实物型体育消费仍然在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我国未来体育市场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丁文虎 《商场现代化》2004,17(22):118-1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和整体性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本文拟针对这一新的社会结构中新崛起的中间阶层的形成及其状况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7.
李雪丽 《商》2014,(37):67-67
“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是马太效应的经典表述。阶层固化现象的发展趋势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马太效应以先机优势有自我扩张能力为指导,用以探析阶层固化现象,可以发现阶层固化的形成是以社会发展、阶层分化为前提,以社会阶层流动性阻塞为导火线。以马太效应为工具,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阶层固化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于2002年发布研究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通过20多年的分化与流动,已经初步孕育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阶层结构。俞虹在该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根据组织、经济和文化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及资源的重要程度将十大社会阶层划分为强势集团、中间阶层和弱势群体三大块,本文将强势集团和中间阶层统称为“精英阶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撰文说,我们把改革的目标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随着连续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成分日益复杂,社会结构也起了重大的变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分化成经济利益各不相同的社会阶层。按照社会学的阶层理论,看一个社会阶层,要看其经济收入、还要看其职业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自我认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阶层意识。计划时代,在“人民内部”,实际上是尽力淡化阶层意识的。在当今中国社会中,阶层意识正在被重塑。  相似文献   

10.
吕晓丽 《连锁与特许》2013,(5):10-13,19
在我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阶层固化与两极分化的结合成为其显著特征。其深层原因在于社会流动性降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制度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社会分层结构应当是以中间阶层为纽带的橄榄型分布的理想状态。只有不断促进合理的阶层结构的形成,才能实现社会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念 《华商》2008,(20):139-140
本文本着尽量体现出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结构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尽量综合反映出各阶层具有的不同的共性、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及各阶层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把我国社会划分为五个阶层:社会管理者阶层,资本持有者及富豪阶层,雇佣劳动者阶层,生活稳定者阶层,弱势阶层。要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就要正视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化解这些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12.
7千万新社会阶层与中国百姓有距离但未与社会脱离。王健林说,新社会阶层里面很多是普通老百姓转化过来的。我就是一个当兵转业过来作企业家的,所以我好像没有感觉到我们这个阶层是完全和社会脱离。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社会阶层分割及社会阶层固化的不断加剧促进了社会阶层研究的新发展。组织中社会阶层差异的普遍存在也使得组织管理学者开始关注社会阶层在组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过目前相关研究还较少并且比较零散,阻碍了组织内社会阶层研究的深入推进。文章系统梳理了组织内社会阶层研究文献,在对组织内社会阶层内涵及相关概念厘清的基础上,阐释了组织情境中社会阶层对个体自我态度与行为、对他人认知与评价以及阶层出身印刻效应机制的影响,剖析组织中基于社会阶层的互动与阶层工作,并基于上述分析探讨组织与个体双重视角下的社会阶层的管理影响,最后提出了组织内社会阶层影响研究的未来方向。期望借以促进组织内社会阶层影响的理论研究,同时对阶层分割突出背景下的当前组织管理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已经变成了10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和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会阶层是市场细分的重要变量之一,通过对中西方社会阶层研究的回顾提出以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划分维度。对中国消费者进行社会阶层市场细分的方法,包括精英阶层、知识阶层、中产阶层、新富阶层和草根阶层,探讨各社会阶层的核心消费行为特征,指出研究的局限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阶层结构成分多样化,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扁平化,社会阶层位序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分化机制职业化等方面,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应引导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要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创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巩固和扩大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合理协调与整合阶层利益;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昭云 《商业时代》2007,(14):25-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等收入阶层正成长为当今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阶层。企业营销决策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变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本文在对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试图研究中等收入阶层的需求和购买特征,并阐述企业的营销变革战略。  相似文献   

18.
策划前言:"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是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1.5亿人口,贡献了全国近1/3的税收,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每年吸纳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这是目前中国官方对于这一阶层的描述。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现状怎样?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积极推进者,他们的形成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9.
王美霞  王萍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1):110-112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中等收入阶层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这一阶层的崛起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现象。科学界定这一群体的内涵,对于把握这一阶层的整体特征,制定有效的社会发展政策,建设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较国内外对中等收入群体理解的异同,着重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三个方面对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唐业仁 《中国市场》2013,(41):99-100,113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阶层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分析不同阶层及其特征,并初步分析比较不同阶层的民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