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而且在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基本面背后活跃着各类金融资本,推动石油衍生品市场远高于现货规模的巨额成交量,并使衍生品的定价和避险功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在现行的国际石油定价机制里,却一点权重没有,基本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基准价。因而要确保国家的石油安全,中国迫切需要建立石油金融体系,以加强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合理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维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国内石油价格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定价机制出现利润转移矛盾,深受价格波动之苦的石油相关产业也迫切需要价格避险的市场和工具,石油企业"海外寻油"也需要金融支持。因此,借鉴国际石油市场发展,构建我国石油市场金融体系顺应趋势和需要。  相似文献   

2.
石油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进行国际石油贸易价格的套期保值,对于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贸易中规避价格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我国国际石油贸易实际,阐述了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应用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光 《中国海关》2001,(1):34-36
国际石油价格从1999年第一季度开始持续上涨,到2000年10月中旬达到高峰.欧佩克综合价从1999年2月第4周的9.96美元/桶低点增加到2000年10月12日的32.57美元/桶高峰.即便按照固定价格计算(1972年固定价格),1998年底与2000年9月相比,国际石油价格也从大约4美元/桶增加到10美元/桶,涨幅远远超过上一次"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危机.由于油价暴涨可能对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美国政府甚至不得不在"海湾战争"时期第一次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后,于2000年9月第二次宣布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因此,把此次的油价暴涨称作第4次石油危机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4.
庞如超  牛战滔 《价格月刊》2012,(8):28-31,47
通过数理模型对2002年~2011年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脱离了供需关系,金融投机资本主导着石油期货价格,进而影响石油现货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5.
1996年:先升后降 1995年年底,国外一些专家预测,1996年国际石油市场并不乐观。原因是,尽管世界石油需求将比1995年增加160万桶/日,但欧佩克成员国以及非欧佩克产油国都在竞相增产石油,国际石油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全年油价将低于1995年17美元/桶的平均水平,并有可能再次跌到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6.
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中国作为第二大消费国深受影响。石油基金、石油外汇和石油银行的运作是石油市场发展的动力,并通过石油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程序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孙维晨  徐平 《中国市场》2011,(23):185-187
自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呈现了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态势。石油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所以深入探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内在动因、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波动直接原因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稀缺性、金融属性、战略属性等特点是构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内在动因;脆弱的供需平衡、石油库存波动、美元汇率等是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国际石油的投机因素以及对油价的预期因素、突发事件和政治干预等是国际石油价格短期波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二次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双向波动的特征,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这使得国内进口企业不得不直面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面对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的局面,传统单一的延迟付汇期限来规避付汇风险的方法更显得不合时宜,要求企业必须转换思路,利用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减少汇率损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际油价的波动可能会对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与我国石油企业投资之间呈现负向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如果国际油价大幅度的上涨,就会对我国的石油企业投资额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石油企业的不同投资板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应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加快业务调整抵消油价风险,适度利用金融市场对冲国际油价风险等策略,降低石油企业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纽约期货市场WTI和欧洲布伦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为21年和23年最高点,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48.7美元。前不久,欧佩克决定从今年11月1日开始日增原油100万桶,市场反应平淡。目前油价虽有回落,但仍在40美元/桶以上。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04年8月25日起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零售中准价按出厂价调整幅度等额提高。这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今年内发出的第3次涨价通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官员对记者解释说,抑制不合理需求,保证国内供应是此次调价的初衷。美国《华尔街日报》载文分析,由于无法将较高的石油进口成本转嫁至下游用户,中国政府对其国内燃油定价实行的管制机制需要及时调整。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上没有话语权,随着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进一步接轨,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阵痛。  相似文献   

11.
王莹 《价格与市场》2000,(12):45-46
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一向是一种敏感物资。一方面,它是一种战略物资,其价格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被国际大资本所操纵的具有高度投机性和垄断性的物资,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无疑对各国乃至世界整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分析纵观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自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将石油价格,由每桶3.01美元提高到每桶5.12美元,继而又在1974年提高到11.65美元,此后,继续上涨,直至每桶33美元。进入90年代,油价有所回落,1999年2月份为10美元,为近30年来最低点。此后,又继续攀升,于1…  相似文献   

12.
赵彬茹  陈欣悦  莫加欣  姬晨迪  刘骏 《商》2014,(50):147-148
2014年国际石油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从原每桶百美元的价格下跌到了六十美元上下,此次油价的大幅下跌和剧烈波动引起市场各方对于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WTI石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引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WTI石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但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现货价格。  相似文献   

13.
浅论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影响因素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进口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然而国际石油价格风云变幻,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石油进口成本,己成为刻不容缓的关键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及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建立国际石油价格风险预警机制的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4.
石油金融化效应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民  杨洪波  董金涛 《北方经贸》2010,(10):102-103,109
石油金融化是资源金融化的一种突出形式,其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石油期货及持仓量、美元指数对国际石油定价产生重要影响;石油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通更加紧密,石油期货市场的保值和规避功能凸显;出现了石油基金和石油银行等金融支持的制度安排;石油安全有了新内涵,外汇储备与石油储备的合理转化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石油期货:完善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油价波动通过石油进口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成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隐患。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是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共同影响市场价格走向,由于没有形成国际化的石油市场体系,转嫁风险机制缺位,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采购现货时不得不量价齐升。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完善国内石油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陈秀芝 《市场周刊》2005,(24):34-35
5月下旬以来,在国际石油价格高位回落、国内需求增势减弱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油品市场出现供需增势减弱,价格高位回调的变化。到6月中下旬,国际油价经过前段的平稳回调后,继续高位波动,布伦特原油再次突破55美元大关。尽管欧佩克宣布日增产50万桶的计划,但国际油价未降反升,反映出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控制油价的无能为力,也反映出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继续表现为供需大体平稳,汽、柴油价格仍有小幅回调的变化。估计,盛夏季节我国石油产品供需增势将继续减弱,但受国际行情高位波动、成品油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影响,价格将以高位平稳为主,不会出现明显下降走势。  相似文献   

17.
林丽丽 《商》2014,(41):192-192
在2014年岁末国际油价出现前所未有的暴跌,石油是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驱动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自身的价格与国际金融因素有直接关系,本文将从金融角度出发,结合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实际,对基于金融因素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的石油价格波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油价的剧烈波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在油价高启,我国石油国际市场依赖度不断盘升的今天,国家将面临更大的石油进口风险。因此,研究石油价格波动趋势,指导国家或地区石油行业根据价格趋势合理安排石油的进口显得极为重要。在国际石油市场交易中,根据油价波动规律把握市场、战胜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将成为最终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继续在高位上不断攀升,屡创新高。近日。由于美国的原油生产和加工受到“卡特里娜”飓风的影响而减产。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8月29日大幅飙升4.67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每桶70.80美元。虽然此后有所回落,但仍高达每桶69.55美元。为弥补因飓风造成的石油市场供应短缺和平抑油价,9月2日国际能源机构和美国政府宣布采取一致行动。决定在为期30天内向市场总共投放6000万桶的原油和汽油储备,其中美国政府将投放3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受此消息影响,纽约和伦敦的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跌了1.90美元和1.66美元,分别以每桶67.57美元和66.06美元报收。当前,  相似文献   

20.
田兆雪 《中国市场》2010,(31):13-14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147美元跌至不足40美元,虽然近期有所反弹,但海外石油工程市场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增大。2006—2008年上半年,伴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国际石油工程服务市场需求旺盛,石油工程业的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海外石油工程市场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