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航油危机形成的原因:山寨模式 由于中航油(本文中的"中航油"均指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亏损事件和创维老板黄宏生被拘事件同时曝光,而且都是危机管理的最新案例,所以人们通常把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来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审计》2005,(1):42
中航茂亏事件关乎海外企业信誉 事件回顾: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5.5亿美元巨额账面亏损,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开始从事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其后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从中获得巨大利润.  相似文献   

3.
5.5亿美元的亏损,让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倒下了.人为的制度破坏、制度执行的乏力、国家风险控制体系的缺失等一系列原因,最终导致了中航油事件的出现.在人们反思未终之时,中储棉事件又浮出水面,成为2005年初众家媒体追逐的焦点.因此,如何加强央企的风险意识让人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6日,国资委在北京宣布了关于中航油巨亏事件的处理决定,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荚长斌被责令辞职,原中航油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总经理陈久霖被"双开".  相似文献   

5.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重复与巧合,正当人们已经忘却“巴林银行事件”的时候,2004年10月5日海外华文网站披露: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AviationOil,以下简称中航油(新加坡)]出问题了。这则消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直到2004年12月1日,中航油(新加坡)正式对外公告:“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巨额亏损,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一公布,海内外舆论哗然。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一起自巴林银行倒闭以来新加坡最大的金融丑闻。美国《华尔街日…  相似文献   

6.
从中航油事件透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5.5亿美元巨额亏损而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由此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浮出水面。笔者认为,虽然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和投机功能相伴而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其杠杆作用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但严禁企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机业务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对其进行适时的会计控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同时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航油曾经何等辉煌.从七年前萎靡不振的小公司,直至发展到事发前的几十亿资产,从贸易公司发展到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我们付出了太多辛苦,可是一夜间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了".中航油一位人士谈到中航油因亏损5.5亿美元在2004年11月29号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言语中透露出哽咽.  相似文献   

8.
偶像的黄昏     
《中国总会计师》2004,(12):52-53
[偶像的黄昏]陈久霖:打工皇帝的没落2004年11月30日,陈久霖任职CEO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航油事件"--这一令全球投资人和公众都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深感忧虑的事件不能因为重组成功恢复了经营而忘记."中航油事件"根源在于内部控制的缺陷,但却有深刻的背景及发生的必然性."中航油事件"不过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类似还有千千万万的国有企业.我们反思中航油事件时绝不能简单地实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处方,而更应该关注其形成的环境和背景,开出一剂能治疗众多如中航油公司类国有企业的药方,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0.
谁搞垮了中国航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赴新加坡独家专访“中航油事件”的相关人士,还原中国航油(新加坡)走向“毁灭”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加快了经济风险全球化传播速度.最近几年发生了几起重大事件,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越权炒作造成5.54亿美元巨额损失,以及中储棉公司违规操作造成的10亿元巨亏事件.  相似文献   

12.
本刊赴新加坡独家专访“中航油事件”的相关人士,还原中国航油(新加坡)走向“毁灭”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中国航油集团惟一的海外公司——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4亿美元。这个被誉为走出去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企业突然间就走到了破产的绝境。与中航油事件几乎同期发生的伊利股份高管被拘风波、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被捕以及深圳石化原董事长被捕等事件.或多或少都与企业风险管理缺失有关。公司经营中的风险是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风险管理的失败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中航油(新加坡)事件,进而运用ERM对其由盛至衰的内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探讨了中航油(新加坡)的教训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财会通讯》2005,(7):i007-i007
近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普华永道对其石油期权交易巨亏事件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航油三大内控机构在此事件中全部“失职”,董事会也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失效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发生违规期货交易案,亏损6亿英镑;2004年11月,中国航空油料(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炒作石油期权亏损5.54亿美元: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违规操作,造成巨额亏损74.6亿美元。上述事件均因为监管失灵而给企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应当有所反思。本文就此将试做一些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利华 《审计月刊》2005,(12):36-37
2004年11月29日,新加坡上市公司中航油因错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资上累计亏损5.5亿美元,决定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作为一个成功进行海外收购被称为“买了个石油帝国”的企业,违规的石油期货交易不仅让充满潜力的中航油轰然倒下,也暴露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巨大缺陷。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安然事件的暴露,到我国中航油的巨额亏损事件以及四川长虹集团巨额应收款项的欠款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月8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迈过了期货期权交易失败后最艰难的一道坎——债务重组方案经债权人表决通过,免遭清盘。2006年2月,新加坡交易所原则同意中航油恢复股票交易(徐伏钢,2006)。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为国资委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控股的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1997年陈久霖任总裁后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空煤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现货和期货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中航油作为首…  相似文献   

20.
复出风波     
最近,一则陈久霖复出的消息刚见诸报端,顿时舆论哗然。 陈久霖,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2006年因“中航油事件”被新加坡司法机构判处四年零三个月的监禁,出狱后不久,他马上就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