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11年6月23日,国际能源署(IEA)宣布在30天内释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利比亚动乱带来的石油市场供应减少及由此引发的油价异常波动。受此消息影响,23日国际油价出现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WTI油价)跌破90美元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2.
德国《原油和石油产品储备法》通过对石油储备联盟的机构性质、组织结构及财务原则做出详细规定,建立了由石油储备联盟集中负责义务储备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权责划分明确;规定了义务储备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对义务储备的储存、转让、释放等提出了要求,可操作性强;规定了监督、申报、检查等管理方式和具体的执行方法,明确了其中各级组织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强调联邦政府的监管.从历次《储备法》修订内容来看,德国石油储备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储备责任主体由分散趋于集中,政府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石油储备管理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与欧盟、国际能源署(IEA)及其成员国间的协同加强.  相似文献   

3.
希腊通过撙节计划、美联储宣布维持低利率、主要经济运行数据好于预期、原油库存明显下降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促使6月份前半月油价上升。6月9日美国WTI现货价格曾一度重返100美元/桶上方运行,达到101-79美元/桶。但6月23日IEA宣布释放石油储备,导致原油价格出现小幅下滑,  相似文献   

4.
欧盟石油储备体系具有组织形式多样化、储备义务以国内石油消费量为基础、储备品种以成品油为主等特点。40多年的实践表明,欧盟石油储备体系在储备油有效性、应急动用、管理等方面存在隐患与不足。为此,欧盟对其石油储备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主要内容包括:采用与IEA(国际能源机构)一致的储备义务,加强政府对石油储备的控制能力,强化监督与统计报告制度,提高欧盟全局组织协调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油价高位回落的时候,国际能源机构(IEA)6月23日宣布,各成员国将动用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分30天投放市场,以填补利比亚供应中断导致的供应缺口和压低油价支撑全球脆弱的经济复苏。其真实意图耐人寻味,是出于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的担心?表达对欧佩克未能就增产达成一致的不满?还是为美国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做铺垫?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虽然短期内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偏紧态势,但长期不会改变供需基本态势;短期内对油价形成利空,但长期形成支撑。从技术分析看,本轮投机资金获利回吐接近尾声;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前景虽有波折,但后期仍看好。预计2011年三季度WTI原油均价为105美元/桶,较二季度提高5美元/桶以上,波动范围为85~125美元/桶。进入四季度,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较三季度增加30万桶/日左右,但非欧佩克供应将增加80万桶/日,供需形势有所好转。同时,四季度将是投机资金拉高出仓的时间,国际油价可能出现一定下滑。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未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引发广泛关注和诸多猜想。主打新能源牌或许是奥巴马未祭用这一竞选利器的原因所在。今年3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讨论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可能性。这则消息引发了有关美国政府应不应该释放战略石油,甚至是该不该建设战略石油储备的讨论。半年过去后,国际油价又经历了几番起伏,奥巴马至今还是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油价与支持率成反比9月19日,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数据的显示,前一周美国进口和本国石油生产双双增长,原油库存大增  相似文献   

7.
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势在必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0年代以来,国内石油市场屡屡遭受国际石油市场的冲击,1998年国际油价暴跌更使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缺乏自我调控和抗风险能力。随着今后我国进口石油的增加,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将对调控国内石油市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利用国际油价将持续走低及国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契机,尽快将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提到国家规划的议事日程上来。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步骤上,应动员多方力量作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制定石油储备法,依法建立和管理石油储备;确定石油储备的目标及分阶段实施方案;选择经济、安全的储备方式和合理的储备布局;以建立价格调节性储备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在储备类型和资金来源上,应两条腿走路,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在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上,可由储备公司代国家行使储备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石油库存储量对油价的作用机制的仿真及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使用系统动力学与回顾模型进行测试,得出石油储备与油价波动具有密切关系,石油储备的存在有助于抑制或缓解油价的过急变化,石油储备对国际油价具有实质和心理性的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石油问题引起了业内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关于石油战略储备的话题沸沸扬扬。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或长期供应能力不足;也不是由于政治、军事冲突而对我国可能实行的石油禁运,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引起的国际油价波动,以及其他国家间的重大冲突造成短期石油供应受阻而波及中国。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而且应根据我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回顾 1.原油 9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继续高位震荡.尽管在飓风“卡特里娜”8月底横扫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后,9月份该地区炼厂和原油开采设施的产能开始恢复,加之国际能源机构(IEA)9月初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进一步缓解了石油供应紧张状况,但是,新一轮飓风"丽塔"再次影响美国墨西哥湾促使原油市场再次吃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国际油价高企情况下我国油价倒挂所产生的炼化环节的亏损和迎接2006年底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外资进入的挑战,我国开展了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虽然市场化是定价机制改革的总方向,但介于我国市场化条件的不成熟,我国应实行逐步实现市场化的方法,同时要注重配套措施的改革,如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建立公平有效的成品油市场,建设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和石油期货市场,我国只有完善了这些软硬件才能真正的实现油价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RPMS在炼化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PMS模型可以根据企业各装置的加工能力、装置性能及状况、原油价格、产品价格、产品结构等许多因素制定出合理的优化排产计划。在原油采购中,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筛选出合适的原油来顶替原来计划采购的原油。还可以用来测算炼化企业效益,可以根据进料的不同油种、不同比例动态地测算出各装置、产品的硫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以溢油应急响应岗位培训推荐性标准和溢油应急响应实时作业推荐性标准的筹划为例,给出行业推荐性标准的推荐方法和程序,以及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指出,虽然推荐性标准的确立过程中,技术的成熟水平和权威机构的推荐起着很大作用,但最终要靠市场的认知来决定。市场的认知在于对标准描述的技术准确性的信任,而技术提升的最高境界必然走向标准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我国民用车辆的发展趋势是轿车和微型车发展迅速,农用车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代用燃料汽车将会得到应用,发动机技术提高及尾气排放要求严格,这些变化要求石化行业不断调整油品结构,提高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斯坦成品油市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超  郭沂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59-63,111,112
哈萨克斯坦成品油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受哈国炼厂技术设备陈旧、轻质油品产出率偏低以及哈国政府对成品油经营实施许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哈成品油市场一直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近年来哈国政府逐渐强化对成品油市场的宏观调控,使得该行业呈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同交互的形态.为规范成品油市场,哈政府陆续修订、颁布了一系列财税和法律政策,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哈成品油市场呈现需求增长迅速、消费区域相对集中两大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炼厂开工率低和加工深度不足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市场机制受到人为扭曲;成品油物流基础条件较差;成品油流通环节中间商泛滥.未来哈国政府将增加石化行业投资,提高原油加工深度,扭转供需结构失衡状况,并在“俄白哈关税同盟”框架下推进成品油共同市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在越来越激烈的成品油终端市场竞争中,只有及时了解并满足顾客需求,成品油销售企业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从成品油最终顾客出发,分析顾客需求之相关因素及重要性程度,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矩阵分析法,建立成品油终端市场顾客需求模型,从而为成品油销售企业认识和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调整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采用北美纽约市场以及欧洲鹿特丹市场汽柴油价格对新加坡市场原油与油品价格关系进行修正 ,对四大油品市场价格进行分析与测算。  相似文献   

18.
议油品终端销售市场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石化集团公司油品终端销售市场的优势与不足。建议建立并形成石化集团公司油口销售网络,建立成品油配送中心和市场研究中心,建立多种形式的终端销售网点,从而拓展沿品终端终端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市场化实践,实际上已涉及到非流通股流通问题,2002年1月27日在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的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更是将国有股减持扩展到实现非流通股的流通这一关系股票市场全局的问题上。在开放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下,上市公司分割缺陷是目前中国股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归纳已有的非流通股流通问题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出售与缩股思路的出发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尊重历史,兼顾发起人对股份公司贡献的指导思想,引入发起人资本公积贡献杠杆作为调节系数,通过对非流通股的历史追溯调整来解决其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