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董俊霞 《魅力中国》2011,(12):335-33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爱楼 《魅力中国》2011,(18):330-330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巧妙方法,将美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让语文课堂上洋溢着美的旋律,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之能力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杨金荣 《魅力中国》2009,(19):128-128
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学习同样也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的积极参与,任何知识都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依靠想象才能把它们的生动形象捕捉到,进而经过思维掌握其规律性。在语文学习中,想象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想象力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和动力。想象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能满足青少年好奇心与追求美的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刘春生 《魅力中国》2013,(25):201-201
语文个性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使语文素养与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和谐发展,形成优良个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时已有的个性化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家富 《魅力中国》2011,(3):211-211
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确保教学发展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本文主导的四个“追求”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优化课堂教学的主旨策略。  相似文献   

6.
姚锐 《理论观察》2002,(4):113-114
审美教育就是美育,它是指人们的审美修养和情感所进行的教育,美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使学生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精神污染,从而主动吸收和接受各种高雅优美的精神营养,成为内心世界丰富而品格高尚的人。 美育虽然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但在语文科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美学知识、传授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之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使它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柯 《西部大开发》2011,(10):78-78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语文教学的创新,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人。本文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谈了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素乔 《魅力中国》2010,(18):83-83
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展示美、理解美、塑造美、表达美。  相似文献   

9.
冯玉芳 《魅力中国》2010,(30):63-63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像诗一样美,就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美的享受,学习到语文中的美。这样,学生定然会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乐干学习语文,从而达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莹 《魅力中国》2010,(31):352-353
在语文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寓教于美,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语文学科具有的独特的美质,悠扬的文字,和谐的声韵,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很遗憾当前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远离了这种美,失落了语文教学应有的诗意,本文即针对此种现状,从"阐释法、体验法、对话法、思辨法"等角度论述了让语文教学重新焕发美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代教育教学论对美的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能显示其教育美的威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语文老师应以美的品行、情感、语言启迪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语文是教育美的园地。  相似文献   

13.
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健美操教学中,美无处不在,要充分利用美育因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美、感悟美、追求美,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4.
钟如平 《魅力中国》2013,(32):378-378,370
语文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的素质教育应是: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知识的传授、道德的培养和美育的渗透。本文在对美育与教育、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实际,从“语言美”、“情节美”、“形象美”、“感情美”、“意境美”、“蕴含美”、“自然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方法”。文章力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采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在美的探求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并激起他们对于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边宝菁 《发展》2010,(3):109-109
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审美教学。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发展学生充满活力的个性、飞扬潜能无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王春阳 《魅力中国》2010,(31):247-247
语文教学多元性评价满足了学生们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追求需要的满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语文教学的多元性由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由用人单位的需求决定;由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决定;由一元性的不足决定。  相似文献   

17.
刘芳辉 《魅力中国》2014,(8):217-217
当今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需要培养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学生学习的性质也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樊红 《魅力中国》2014,(9):135-135
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已势在必行。初中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本文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创新教育慢慢渗透到语文教育教学中。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李萍 《魅力中国》2011,(8):146-14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建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长足进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正确认识和实际行动.而其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如果积极主动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就易形成。本文切实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出发,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与自身体会和思考,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正屯 《魅力中国》2010,(2):144-144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对接是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合理诠释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将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对接就是提倡中职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要贴近中职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实现语文与生活、学习与就业的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