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晓婷 《商》2014,(20):122-122
随着现代区域性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共同侵权事件具有复合性与破坏性,并且呈现加重之趋势。侵害权益具有社会性,其不利影响范围广泛,所受损失十分大。此时,要求环境共同侵权者承担民事责任是必要的。但是环境共同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与传统共同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之间存在差别,在本文中,笔者从二者之差别入手分析,从而揭示环境共同侵权的民事责任理论特征,在平衡侵权人与受害人利益原则上,构建我国环境共同侵权责任体系,并努力完善我国环境共同侵权责任承担与分担制度。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两个现实案例提出侵权责任是会与违约责任产生竞合的问题。将继续对侵权和违约两种责任的理论进行辨析,分别探讨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得知两者主要存在归责事由、举证责任等区别。随后,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产生竞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在第四部分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置方式进行论述。分别从国外和我国的处理方式进行论述,世界各国对责任竞合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禁止竞合、允许竞合和限制竞合,我国属于允许竞合的处理模式。最后对提出关于如何进一步做好两种责任相互竞合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5,(42):220-221
近年来,我国海洋海洋环境污染侵权事件频发,却屡屡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海洋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要件是海洋环境污染责任制度的核心内容,因此,有必要对海洋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进行充分研究,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上,多数国家实行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金筹资责任的"三支柱"养老保险模式,一些国际组织则采取除了强制性缴费的"三支柱"以外,辅以非正式保障形式基金的"五支柱"养老保险模式。从制度设计来看,实际上,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属于"三支柱"模式,故对国外典型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的研究对于改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责任分担机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侵权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的背景下,生产企业应重视环境污染的责任问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务风险转移方式,成为企业妥善处理污染责任的选择之一。本文从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现状入手,利用模型分别对企业无责任、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及保险公司参与分担责任的三种情况进行讨论,重点分析环境责任制度对产生污染的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说明商业保险在环境污染责任分摊方面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贞 《市场论坛》2009,(1):81-82
1999年新合同法的颁布使缔约过失责任在我国正式建立.但缔约过失责任是一个独立的民事责任,还是属于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的范畴? 其次,如果承认缔约过失责任是独立的民事责任类型,会不会与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存在竞合? 存在竞合又当如何处理?这都是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是受雇人,由于雇佣人的侵权责任与承揽人的侵权责任的赔偿主体不同,所以,在实践中区分雇工和承揽人有重要的意义。本案涉及的主要是承揽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问题,由此判定应是承揽人的侵权责任,而非雇佣人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8.
动物致害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动物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在受害人和第三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免责。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对动物致害责任规定更为具体,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把第三人过错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对动物园饲养动物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9.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内容,合理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有利于对《侵权责任法》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正确运用权利的救济法。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以及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体系是科学、合理、完整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商事责任形态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最为常见。这两种责任在多数法律事件中单独出现,但在符合一定构成要件时会产生竞合。本文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基本概念出发,探究商事纠纷法律责任竞合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商标权间接侵权如何规制,我国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未有明确规定。由于证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知晓直接侵权行为的客观困难,可以通过其对于商标权人侵权通知的回应来判断其主观心态。当其采取必要措施时不承担侵权责任,反之则应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2.
二、产品缺陷致损的侵权责任 (一)产品缺陷致损侵权责任概念 产品缺陷致损的侵权责任,通常又称为产品责任或产品制造人责任,属于一种特殊侵权行为责任。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的规定,应适用严格责任原则或称无过错责任原则。 产品缺陷概念与上一节瑕疵担  相似文献   

13.
网络著作权侵权是我国修改著作权法时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美国法律实践中发展出了"第三人侵权责任(The third party liability)"制度,规制互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商,使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Grokster案之后,这一制度得到相应发展,规定了第三人的促成性侵权责任、间接侵权责任和唆使型侵权责任。这一制度值得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叶星 《商》2013,(22):276-276
环境侵权是重要的特殊侵权责任类型,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应从我国环境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出发,寻找到环境侵权责任法律适用的思路。厘清《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范的关系,进而建立起环境侵权责任法律的适用原则,环境侵权中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其中,一是无过错责任不具有法律责任本来的含义,而只具有回复权利的性质。二是举证责任倒置实质上表现为原告(受害人)举证责任的减轻,被告(加害人)举证责任的加重。当然,在研究环境侵权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抗辨事由及明确环境侵权损害的赔偿方式和赔偿范围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弦  朱文静 《商》2014,(21):222-222
与传统大陆法系民法理论的设定不同,我国在侵权责任法中采用了多元化责任承担方式。但立法上的创新并没能发展出相匹配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理论,这使得侵权法存在严重的自我冲突。探寻适合我国既有责任承担方式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理论,迫在眉睫。就目前学界所存在的学说来看,最为适合的应当是"二分法"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理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子认证机构在履行电子认证服务合同时对证书信赖人应当承担责任的定性上,学术界有三种观点:违约责任说、侵权责任说、专家责任说。该责任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学术界有无过错责任原则说和过错推定原则说,本文在分析论述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电子认证机构应当对证书信赖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旭 《商业研究》2011,(4):129-134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依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侵权责任法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是侵权责任的伦理和正义性基础问题,"三元论"归责原则因具备内在逻辑联系和层次性而较之其它归责原则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新颁行的侵权责任法采用二元归责体系,即归责原则由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构成,归责原则应采用以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以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8.
《商》2015,(7)
缺陷产品致人损害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其侵权诉讼的复杂性、长期性、差距性都决定了它是一场不公平的战役,其中有关举证责任的分配更是缺陷产品侵权诉讼利益衡平的关键点。通过对我国现行规定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举证责任分配的不足在于未能充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举证能力,而且在证明标准方面仍然很不完善。因此为了更好地平衡利益与正义,笔者提出了通过完善有关缺陷及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以及实行限制性举证责任倒置来衡平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SaaS模式的出现给我国当前的版权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界定该种模式下云服务提供商的版权侵权责任是让其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普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责任一般包括直接侵权责任和间接侵权责任,SaaS云提供商的版权侵权责任自然也可从这两个角度分别予以认定,直接侵权责任主要指SaaS云提供商作为软件作品的提供者,未经权利人许可,主动将其作品直接放置于网络中传播的情形;间接侵权责任则指SaaS云提供商在提供软件交用户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构成帮助侵权或引诱侵权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刘利平 《商场现代化》2007,152(36):273-274
由于产品责任源自合同理论与侵权理论的结合,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构成了产品责任的基础。追究产品责任必须廓清和界分以合同责任为基础、侵权责任为基础以及两者竞合时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只有在此基础上跟踪国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新趋向,才能对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作出科学的定位和理性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