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广东经济竞争力,建设经济强省,本课题组就为什么广东要做大钢铁产业,广东是否具备做大钢铁产业的条件和如何进一步做大广东钢铁产业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广东具备做大钢铁产业的优越条件,市场潜力大是最大的拉动力。借鉴国内、外钢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广东可以借鉴资产重组的成功模式,以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扶持、环保优先为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一优、二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打造广东大钢铁概念。关键是迈出第一步,走好二、三步,经过若干年努力,在沿海再建一个华南最大的钢铁基地,最终形成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大省,使钢铁产业与经济强省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作为河北省主导产业之首和工业龙头的钢铁产业。对河北省经济发展和建设经济强省举足轻重。而矿石原料作为钢铁产业的“食粮”.能否保证矿石原料长期、稳定、安全的可持续供给.对河北省钢铁产业快速发展和成为可持续的主导产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其战略保障和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市提出加快形成"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产业新格局。"三足鼎立",是指加快发展精品钢铁、现代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三大产业,使我市钢铁产业链条延伸到机械制造领域和流通消费领域,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撑;"两翼齐飞",是指加快培育以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带,以轻工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群,一带一群这四大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后续产业和双翼。这是切实迁安发展实际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吴存东  王刚 《技术经济》2004,23(4):28-29
<正> 党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鞍山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最近,鞍山市委召开了九届七次全会,确定了加快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总体原则、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鞍山是钢铁城市,钢铁生产是鞍山市的支柱产业,因此,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应充分发挥钢铁优势,着力把钢铁产业做强做大。鞍山因钢铁而生,因鞍钢而名,鞍山市在做强做大钢铁产业的实践中,应充分发挥鞍钢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和牵动作用,特别是要以鞍钢西部开发为契机,加速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的步伐,把鞍山建设成为钢铁强市。  相似文献   

5.
厦门岛内外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厦门市的腹地最小,又要承担起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岛内外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这对实现厦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拓展厦门城市化规模,带动厦门新农村建设,把厦门经济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做大做强钢铁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广东的四大支柱产业中,钢铁产业远落后于化工、电子及机械制造业,与长江三角洲比较,广东的钢铁总产量有近八倍之差,而广东的市场需求量超过全国的7%。再者,广东是沿海地区,深水港资源极其丰富,对大力发展钢铁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做大钢铁工业的优越条件,有市场的巨大拉动力,但广东却有多次错失良机,未能适时做大钢铁产业。广东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建设经济强  相似文献   

7.
介休市是一个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工业经济比重较大的新型城市。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强工固农兴三产、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总体思路,在加快发展市域经济中,坚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重点,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开发改造、经济小区三大战略,初步形成了以煤焦为支柱,钢铁、建材、机械、化工、轻工为骨干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和以经济小区为主体的集约化布局结构,结构效益、规模效益显著提高,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实施支柱产业战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介体经济的大发展起步于煤炭加工转化产业,是全…  相似文献   

8.
龙头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无论何种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其共同特征都是通过龙头组织带动整个系统的发展 ,龙头组织的发育状况 ,决定着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和水平 ,决定着产业化系统的功能。馆陶县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奥秘 ,就在于把市场建设作为突破口 ,构建大龙头 ,进行广带动和强辐射。一、选择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 ,建设大市场一般来说 ,农业产业化起步的突破口在于根据市场导向、资源优势和产业关联度强等原则选择主导产业。对于馆陶县来说 ,90年代初以来 ,蛋鸡养殖和棚室蔬菜生产就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唐山是一座传统型的重工业城市,而钢铁又因其作为重中之重的优势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直接左右着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从某种程度上说,钢铁工业是整个唐山经济的命脉,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长远来看,将会决定着唐山在未来20年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本文通过对唐山地区钢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为该地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晓光  韩东梅 《时代经贸》2007,5(11X):72-73,75
唐山是一座传统型的重工业城市,而钢铁又因其作为重中之重的优势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直接左右着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从某种程度上说,钢铁工业是整个唐山经济的命脉,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长远来看,将会决定着唐山在未来20年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本文通过对唐山地区钢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为该地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以来,迁安始终把建设“绿色迁安、生态家园”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迁安的中心内容,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来抓,致力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大文明全面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强环境高水平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一座工业城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基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攀枝花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三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研究,对于推动攀枝花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攀枝花钢铁产业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对攀枝花1999—2017年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与各系统演化方向及演化速率的差异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表明:攀枝花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三大系统两两间的演化差异增大;区域经济系统演化速率较快,钢铁产业系统演化速率缓慢,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三大重要支柱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如何加强山西省旅行社的企业管理,加快山西省旅行社的发展,把旅行社做大做强,振兴旅游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因此,从旅行社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今后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积淀和以科学法展观为指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加快,在新常态下旅游业已经由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为新的产业支柱。而做为历史悠久,集人文、避暑、休闲、度假为一的旅游胜地——秦皇岛,更应放眼全球、抢抓机遇,开发利用好各种旅游资源,将旅游经济做优做精做强做大,使秦皇岛成为渤海湾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5.
江雄 《大陆桥视野》2008,(10):44-45
日照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近年来,坚持“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推进“港桥一体化”建设,在陆桥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示范作用和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为陆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日照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主任刘玉海。  相似文献   

16.
薛岳梅  李慧 《海洋经济》2019,9(4):20-27
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是我国钢铁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的 “临海式”空间布局特征已经开始显现。因此,明晰我国钢铁产业 “临海式”空间布局的区位价值,探索海洋要素贡献,对于优化钢铁产业空间布局、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我国钢铁产业临海布局的动力机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临海钢铁产业的区位价值;从经济效应价值和环境效应价值探讨了海洋要素对临海钢铁产业发展的综合贡献,为深度拓展临海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一手抓中心城市带动、做强做大优势骨干企业,一手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们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不断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奋力推进,使全省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祥龙 《发展研究》1999,(11):47-49
旅游业是“无烟工厂”,是“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十分美好。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当今世界旅游业收入已超过钢铁和汽车产业。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迟,在国民经济中还未显示出应有的地位。但是,我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就有 119处, 如这些地方能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为什么有的地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不敢选择“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其主要问题:一是战略选择受老框框的约束,对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可行性认识不足;二是对旅游业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系统性认识不足;三是对旅游业在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合理性认识不足。本文作者通过对武夷山市大胆选择“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及成功的实践,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晓波 《经济论坛》2003,(7):51-51,56
一、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持续增长2002年是迁安市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的突破年,乡镇企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两大目标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新组建的迁安市农村经济局作为全市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样肩负着重担,为了确保年度经济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我们积极发动和引导乡镇企业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钢铁迁安、中等城市”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工程。1.加大投入,拉动乡镇企业快步增长。2002年全市乡镇企业谋划和组织实施了72个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新扩建项目,全年项目建设总…  相似文献   

20.
吴建勇 《发展研究》2009,(10):89-92
政府项目投资是我国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项目投资也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手段,2009年7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央对福建省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意见的肯定和支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指出“项目支撑,全面带动。不断深化项目带动,以项目带动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项目带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运作效能,改进管理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完善项目策划,生成,储备,跟踪,落地机制,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抓好项目分级管理”,明确了我省项目带动发展的战略,政府基建项目投资又是重中之重,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龙头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是摆在福建省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快海西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需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设计基建项目信息数据标准和如何建立一套囊括了企业、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稽察审计部门等各项目相关部门协同办公、监管、评价、预擎发布、决策分析的信息系统做初步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