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工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特殊社会群体,是社会生活中的边缘人,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却和土地、农村有着紧密联系。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与他们思想意识、社会制度、乡土记忆、城市体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各种问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重塑和调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涌出的“农民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特色。受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而且他们所从事的强体力劳动实际上是对他们劳动力的掠夺性开发,中国的农民工转移呈现出青年农民工阶段性转移的特征,即青壮年时外出务工,中老年时返乡。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十分简单——赚钱以维持生计,满足生活需要,他们对生活多年的农村社区有较强的认同感,返乡之后通常仍然具有农业生产能力。但是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他们对生活的经历远没有他们的父辈那样深刻,同时,对长时间工作生活所在的城市具有感情,为城市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适应了城市的环境以及生活的方式和习惯,对城市产生了很强的归属感。他们有了更多的生活需求和情感诉求,这也是他们对于城市文明的认可。只是,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的家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城市新移民能否融入城市,是影响社会安定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城市建设者,农民工的职业满意度及其职业认同状况,不但影响城市发展的持久性,而且对他们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稳定性及其在城市生活的平稳性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及其城市融入具有显著影响。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人们若具有积极的职业认同,将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心理安全感的建立和生活状态的改善等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职业满意度对提高员工的职业稳定性和工作主动性,降低职业倦怠等具有显著作用。但是以往研究大多针对的是教师、护士、外企或国企职工等,这些对象的共同特点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用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规范,而针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的农民工的研究则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不能享受产业工人的待遇,他们已经长期居住在城市却未被城市认同和接纳.他们目前仍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矛盾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个群体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并且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但如今农民工所处的特殊地位让这个群体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在进行自身的身份认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城市的适应能力。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并概述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作为一个现实的群体正大量地流入城市,并且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其城市适应策略与上一代农民工截然不同。新生代农民工采用策略转换角色以适应城市:通过工作获得生活技能,奠定城市适应的经济基础;通过模仿城市人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展现舞台形象;通过和城市中的不同角色互动建立社会关系网。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面临着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的冲突、身份认同等角色困境。  相似文献   

7.
吴慧 《中国就业》2015,(4):24-25
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2.74亿人,其中"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超过一半,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在可预测的未来二十年,我国仍将有2-3亿青年农民工留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如何留住这些农民工、让他们在城镇安居乐业,不仅是城镇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今天,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在城市中挥洒汗水,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少不了他们,但在紧凑、浮华的城市生活中,他们却往往由于经济的困窘而居无定所、因为文化的冲突与差异而心无归宿。我们该如何回报他们的付出、如何在城市中给他们一个"家"来体现城市对广大农民工的关怀?"农民工之家"应当如何构筑?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空间对农民工了解城市生活和更深层次地融入城市有着重要意义,但农民工对公共文化空间的使用和消费水平较低,在公共文化空间消费过程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导致农民工公共文化空间消费水平偏低的因素有代际差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时城市的认同程度等。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降低公共文化空间进入门槛、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交往功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社会群众中特殊的一类人,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但是却被城市化边缘,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却被城市隔绝在城市群体之外。农民工肩负着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在度农民工新闻报道过程中也要引起新闻媒体的重视,要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上考虑新闻报道的角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隐私权,新闻媒体报道是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媒介,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1.
今天,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在城市中挥洒汗水,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少不了他们,但在紧凑、浮华的城市生活中,他们却往往由于经济的困窘而居无定所、因为文化的冲突与差异而心无归宿。 我们该如何回报他们的付出、如何在城市中给他们一个“家”来体现城市对广大农民工的关怀?“农民工之家”应当如何构筑? “汉森.筑觉”杯的参赛选手们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蓝图。  相似文献   

12.
何绍辉 《乡镇论坛》2008,(14):24-24
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首选,打工经济也一时成为乡村社会主流的经济形式,大量的农村人口疯狂地涌向热闹、非凡的城市,由此形成当下中国社会结构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农民工。农民工的主体是青年,打工青年于是乎得到了相关研究者相应的“关照”。与此相反,默默地守护着乡村的留守青年却为整个社会和研究者所遮蔽或有意遗忘。那些在乡村的留守青年,他们的生活如何,未来何在?在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留守青年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综合各方面因素,保守地进行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大概超过1.8亿.当然,也有专家估计,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左右.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目前在城市生活着接近有城市户籍总人口1/2的农民,但是他们又不同与真正意义的农民,因为他们不是靠种地为生,更多的是依靠在各种企业工作取得的工资报酬生活.然而,我们应有一个理智而清醒的认识,因为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民工权益被损害现象也大量显现出来.本文拟就此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立法、司法与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涂彦平 《经营者》2013,(1):136-138
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边缘群体,日产中国发起"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对于他们来说正是雪中送炭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他们辛劳的身影出现在建筑工地、菜市场、街边地摊等场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城市里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繁忙的上班族,他们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他们出入都市的各种繁华场合。这两个人群的生活本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现在,在一项公益活动中,他们相遇了。这个名为"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的活动,发起者是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如果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就不  相似文献   

15.
来论     
《房地产导刊》2014,(Z1):31
正"城市新居民"如何才能不尴尬北京_高峰城市新居民,也就是以往的农民工长期"停留"在某一发达城市后所被赋予的新称谓,他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早已楔入现代都市文明之中;他们大都属于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加快背景下形成的移民阶层。在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城市新居民较父辈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新居民仍无法摆脱流动人口的头衔,面临身份无法认同的尴尬。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聚居选择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机理。研究发现,与非本地人聚居会降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意愿,基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机制分析显示,与非本地人的聚居选择不利于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对流入地的文化认同,从而降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愿。因此,应正确认识聚居选择在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其与本地人互动,提升农民工对本地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分子,城市中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众多制造业、服务业工作大多是由这个群体完成的.以河北省为例,每年从农民中转移到城市务工的劳动力在120万人以上,全省建筑行业从业人员230万,仅农民工就占160万,创造利税55亿元.虽然他们在城市中还未居于核心地位,但他们已成为某些行业一线操作人员的主力军,农民工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因为它是涉及到未来我国经济能否快速增长,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年轻的一代,新生代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包括身份认同、城市认同、乡土认同和未来归属几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产社会认同困境主要存在个人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职业身份与户籍身份的分离与错位、城市社会新场域与乡土经历的冲突、强烈的融入意识与融入机制缺失的矛盾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困境。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的困境问题,必须从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政策建构等多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城动机、居住状况、消费支出、交往人群等都与他们的父辈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积极改变自己来融入城市社区,但城市社区仍在经济、社会关系和制度方面排除他们,新生代农民工仍处在一个与其父辈相似的尴尬状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从政府、企业、市民和农民工自身四方面努力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建构出一个基于公平机会之上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才能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分析、借鉴既有社会认同量表、访谈和自编测度语句等基础上开发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认同量表,对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验证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认同的结构和关联维度。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认同由自我分类、自我评价、社会评价、重要性、归属感、相互依赖感、社会嵌入和认知意识等8个维度构成。其中社会嵌入、归属感和相互依赖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群体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