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以正确处理当代社会中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这一特殊性矛盾为主导,“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资源循环利用及节约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理念的确立,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将促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实质是生态经济;出发点在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建议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号召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介绍一种符合我国水产养殖业末来发展要求的节约型水产养殖模式,它能够实现土地资源、水资源、饵料、药物等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废弃物资源化是解决废弃物重要的、可行的途径。本文就在此模式下废弃物资源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一、循环经济(一)内涵。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彻底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直线、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模式,使得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5.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同时,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我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的生态化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把“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模式作为石河子的城市发展方向是最佳选择。本文首先从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内涵及二者内在联系的理论分析入手,然后分析了石河子生态城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到石河子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石河子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循环经济”作为这一“尴尬”时期出现的高频词,就像一把出鞘的宝剑,让人们为之一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目的就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可见,循环经济既是个经济运行模式的概念,又是个环保概念。随着市场化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全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以葫芦岛鑫源矿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绿色企业”的涌现,使矿山周边农村的自然环境与土地墒情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良 《农村经济》2006,(10):89-91
农业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包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从物质层面上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是当务之急。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广泛推行套种套养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倡导立体种植,充分利用有限耕地资源;变废为宝,拓展农副产品的利用途径;利用高科技开发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条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绿色消费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形式,它要求人们的消费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一个以健康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体系,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提倡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索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内涵、实质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利用循环经济理论,提出林下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根据林下循环经济系统的双重性,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二方面,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分别对发展林下循环经济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循环经济模式与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京京 《农村经济》2006,(2):104-106
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可以说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如何以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和要求来指导农业企业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无疑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特点是农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按照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市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铜陵市委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专家做的规划,提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以及农产品物流、生态观光旅游等,作为铜陵发展循环农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并设计了区域及主导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与关键技术。种植业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是利用水稻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并将水稻秸秆、果菜残叶、菌渣等沤制有机肥;养殖业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是鱼鸭混养,并将畜禽粪便通过沼气工程生产能源和有机肥;专家还规划了“猪一沼——果”等农牧结合的资源利用模式。5年后,农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将达到70%以上,实现水源、田园和庭院“三净”;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将从目前的加到50%;实验区万余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将成倍增加;还将发挥农业循环经济“洁、净、美、绿”的特色,发展休闲园林观光景点。10年后,实验区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将达到98%以上;农副产品加工率将从目前的30%加到90%;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将从目前的10%增加到95%;绿色食品的比重将增加到50%;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将比现在增加4倍。  相似文献   

16.
拯救我们的农村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我国农村经济必须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模式,逐步将“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型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是继人类经济发展过程经历“传统模式”和“过程末端治理模式”之后的又一种  相似文献   

18.
辽宁循环经济发展与构建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捧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倪杰 《农村经济》2006,(9):79-81
我国土地资源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本文在对循环经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阐述的基础上,指出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必须树立循环经济观,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