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国有资产“合法化”流失的主要形式 1、重组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当企业由于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等原因无法再进行持续经营时,或可以准确的预见在未来有效期限内也不能够扭亏为盈时,常常会选择破产或重组的方式以放弃经营,从而可以充分地避免企业在破产或重组前所拖欠的大量债务给其所有者造成的巨大资金压力。但是从事实来看,破产或重组已经成为国有企业逃避债务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破产或重组能极大的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是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某些国有企业甚至利用这种规避债务的方式,进行恶意的破产或重组。  相似文献   

2.
破产,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对一些长期经营不善,产品无销路,资不抵债而无法通过其它途径来改造的国有企业,依法宣布破产,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企业破产,可以优化国有资产,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实和理性发生了“大碰撞”,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企业借破产之名,行逃银行债务之实,企业先死一回,甩掉债务之后,“改头换面”重新启动,结果给最大债权人之一的银行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国有经济规模大,国有企业多,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而国有资产停滞流失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让国有资产真正"动"起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认为:新华社前不久播发了<东北三省:国资停滞流失严重"冰棍"现象令人关注>,这篇文章提出警惕国有资产在停滞中流失,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冰棍"现象.我认为问题抓得很准,揭示得很深刻.如果不加快改革,采取股份制、出售、兼并、破产等多种形式使之活起来,一些不良的国有资产最终要像冰棍一样慢慢化掉,只剩下一根杆.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后,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不少中小企业经营恶化,企业破产逃债现象愈演愈烈,所波及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还破坏了社会信用、秩序和稳定.因此,我国应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构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加大恶意破产逃债的惩罚力度,解决好企业利用破产逃废债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实行债权转股权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负担,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提高经营能力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债转股实施不好,那将造成新一轮的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对债转股中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运用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企业重组、筹资方式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债转股一种方式。目前,不少企业管理者在认识上,一是把债转股简单地理解为银行将不良资产转化为股权。二是招债转股看作是国…  相似文献   

6.
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将有序退出和收缩,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在加快进行.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许多地方还存在企业"自己卖自己"、行政干预的"内部转让"行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资源的无效配置.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但由于各种方式低估或低价转让国有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已形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当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仍是我国重要经济工作,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情国力》1999,(12):21-22
国有资产每年在流失。据对海南省1445户企业的调查,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国有资产净损失分别为6.03亿元、4.11亿元和4.04亿元,分别占当年统计户所有者权益的4.31%、2.45%和2.77%。若加上资金挂帐及其他不良资产,占到统计户所有者权益的近一半。国有资产流失主要集中在国有独资企业。流失的渠道很多,原因复杂,应采取得力措施,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一、国有资产流失渠道1.经营过程流失。这是国有资产最主要的流失方式。主要表现形式如下:其一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企业也可以选择债务重组的方式来挽救企业的危机,给企业自身找回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不仅如此,债务重组还可以作为一些企业战略提升的方式途径出现,文章针对国有企业中的因为经营困难而选择债务重组的企业进行着重研究,希望借此来凸显出债务重组的重要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流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各种形式国有资产流失的总称。从时序来看,既包括国有企业注册、投资、生产经营(承包、租赁)、产品交换等环节的流失,也包括国有企业破产、拍卖、变更登记、注销、兼并等终止过程中的流失;从流失的种类来看,既包括因重复建设形成的国有资产闲置、投资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又包括因管理不科学造成国有资产低效率使用、人为侵吞造成国有资产灭失、交易中的合谋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等;从形式上看,既包括国有资产实物形态的损失,也包括国有资产价值形态的损失;从形态上看,既包括有形国有资产的流失,又包括无形国有资产的流失。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发生在退出过程中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特别是在产权变更中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资产不合理地从国有流向非国有的过程。可见,现阶段人们关注的退出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只是国有资产流失中的一部分,而且只是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逃废银行债务,是银行债权产生的主要原因,也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权益。而银行债权面临的风险,将使银行的经营受到影响,同时影响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加强对银行债权的保障是遏制信用危机必须的,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也具有重要意义。一、银行债权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债务主体利用各种手段,悬空银行贷款,逃废银行债务一是利用租赁、承包、托管、重组等方式,如组建新企业时,承租原企业的全部设备,把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挂账悬空,将企业的全部设备和资产承包给其他企业或个人,规避银行债务。企业兼并重组时只兼并有效资产,不承担银行债务。二是利用改制方式,把原来的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将日益重要地表现为依赖于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营运,科学的资本营运已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资本营运本身又具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因素。因此,在我国企业制度日益创新的环境中,如何防止国有资本营运失当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所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史表明:凡是实行较成功的企业制度的国家,国有企业都是被当作特殊企业来对待的,都是按某种特殊的法律规范来运行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几十万家全民所有制企业都被认定是“国有企业制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往往被理解为,要为所有这些国有企业建立某种普遍推行的企业制度形式。这恰恰违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正确方向。我国的企业改革中,误以为只要给国有企业同非国有企业一样的自主权,就可以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结果,当各方面还在呼吁企业自主权的落实不够,企业效率也未见提高的时候,国有资产已大量流失,有人估算,国有资产流失已达5000亿元,现在每天流失1亿多元,全年500亿元。也有人估算,全年流失1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主要是通过各种合法渠道流失的。最简单不过的方法是,按一般的企业自由契约方式,通过几次新  相似文献   

14.
资产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资产重组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过去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产权界定不清,资产管理不明,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并集中在少数  相似文献   

15.
方芳 《产权导刊》2007,(9):38-39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是实现我国国有资本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如何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债务融资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筹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资金的问题,使企业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但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带来财务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财务危机,面临破产。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考虑债务融资时,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还款期限等,更要认识和考虑债务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债务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债务融资风险防范对策,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最佳作用,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笔者通过分析债务融资的利弊,探讨了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提出了企业防范债务融资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国有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单位逐步转变为具有生产经营和投资功能的法人实体,由传统的静态化、实物化生产经营向动态化、货币化资本经营转变的过程中,在国有企业投资功能逐步发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不善形成国有企业帐外产权,以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笔者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中发现,有的国有企业在完成对外投资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并无反映,企业财务帐"长期投资"科目中无记载,形成国有企业的帐外产权。在已查实的经济案件中,这些帐外产权往往是国有企业的"小金库",有的甚至被国有企业经营者占为己有,形成社会腐败的温床。国有企业帐外产权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其手段隐蔽,数额较大,严重威胁国有经济大厦的根基,必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经过分析和归纳,帐外产权弄虚作假的途径大致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 ,国有企业的经营将日益表现为依赖于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营运 ,科学的资本营运已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但是 ,如果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 ,资本营运本身又具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因素。因此 ,在我国企业制度日益创新的环境中 ,如何防止国有资产营运不当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是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所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一、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必须建立一个新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取代在国有资产管理中 ,以决策权集中、信息纵向传递、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和约束为特…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产权重组不仅可以使政府管理层减轻由国企亏损转嫁给政府财政的负担,也可以使企业摆脱由巨额亏损和累积债务造成的经营危机,因此产权重组势在必行。但在产权重组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四个万面的问题。 一、在资产评估过程中,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容忽视。国有企业产权重组,  相似文献   

20.
新论点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渠道主要有八个方面:第一,在办中外合资企业和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者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第二,股份制企业对国家股不配股、不分红;第三,有的地方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名,把国有资产低价卖给个人,搞成了“负债持股”;第四,有些经济困难的企业把企业分解,抽逃资金、设备,形成了“大船搁浅、舢板逃生”,逃避债务;第五,一些企业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没有入帐,形成大量帐外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