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动员储蓄是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实施的金融抑制政策削弱了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这种政策在长期内降低了私人储蓄率,不利于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化能通过利率、收入、资产选择效应等多种机制提高私人储蓄率。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推行金融自由化运动。选取1992—2006年为样本区间,通过对中国银行自由化的储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银行自由化对提高私人储蓄率作用是显著的,且具有统计上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水平效应:基于资本形成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储蓄与投资的第二次结合是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自由化的投资效应包括效率效应、质量效应和水平效应等。水平效应是指通过储蓄效应、风险共享效应、内部化效应、缓解私人部门及中小企业的信贷预算约束效应等机制提高投资率。运用1992-2006年的数据对中国银行自由化投资效应中的水平效应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自由化不但提高了社会的信贷可获得性,更是促进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家庭储蓄率偏高,不利于内需增长。数字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为降低家庭储蓄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但现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家庭储蓄率的机制研究不足,相关经验证据也较为缺乏。本文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门槛为家庭承担风险和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更多途径和便利,有助于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进而降低家庭储蓄率,且这种效应对于流动性约束较强的家庭(如收入和社会资本较少、预防性储蓄动机较高的家庭)更为显著。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数据和2012年、2014年、2016年城市层面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分析发现: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家庭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效应显著,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会降低家庭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概率,而面临流动性约束的家庭有较高的储蓄率,因而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的路径降低家庭储蓄率;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家庭储蓄率的负向影响具有显著的家庭异质性,对有预防性储蓄动机家庭、收入较低家庭、社会资本较少家庭的边际影响更大,而对储蓄率很低家庭(储蓄率最低的20%样本家庭)的影响不显著。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做了如下拓展和改进:一是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拓展了数字金融的经济效应和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为中国储蓄率呈现下降趋势提供了一种解释;二是采用多期家庭储蓄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为数字金融发展的家庭储蓄率降低效应及其缓解流动性约束路径和家庭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研究表明,发展数字金融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储蓄率,释放家庭消费潜力,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应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进一步提高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多渠道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有效缓解收入较低、社会资本较少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弱势群体的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增长效应——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2~2006年的短短15年时间里,中国的银行自由化改革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量化分析银行自由化的基础上,对其质量效应、数量效应和增长效应等方面的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自由化具有显著的数量效应,它提高了私人储蓄率,增加了信贷可获得性,并促进了资本形成;质量效应也初步显现,促进了资本向具有较高边际效率部门的转移,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总体上,对宏观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总体呈现非平衡增长的典型特征,发达地区拥有更快的经济增速和更高的经济质量,东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从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看,区域金融深化、产出弹性和资本配置效率呈现同步提高的特征,三者具有很好的统一性.从金融动员储蓄看,发达地区储蓄率高、储蓄-投资转化率低与欠发达地区储蓄率低、储蓄-投资转化率高形成鲜明对比,区域金融动员储蓄的能力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都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利率自由化改革的实践主要基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是两个意义相对的概念,金融抑制主要指人为的低利率政策、金融业内的垄断和信贷的硬性配给等,其后果是减少金融资产总量,导致"金融短浅";而金融深化指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险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对一国社会保险政策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下的OLG模型,分析"统账结合"制度下社会保险的储蓄效应,结论是中国的社会保险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但缺乏弹性,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此观点。当前应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使社会保险能够发挥降低储蓄率以促进消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200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价增长率与居民整体储蓄率的关系。持续增长的房价可能对个人、家庭储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但实证结果显示其对整个社会居民的总体储蓄率影响微弱且不显著。居民的本期储蓄决策会根据上期储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上期储蓄率过高(低),本期会适当降低(提高)储蓄率。此外,居民储蓄率对利率及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银行储蓄率居高不下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银行储蓄率持续走高主要原因是社会收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导致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本身特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因素.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三方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应规范居民的储蓄行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储蓄欲望,积极改变观念提高消费水平,大力发展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①是我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时期,其间逐渐形成的计划经济思想对当时储蓄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显著提升了储蓄总量和国民储蓄率,强化了政府对国民储蓄的控制,而且通过储蓄总量、结构政策以及强制储蓄等方式,最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储蓄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表明,发展民营金融是必然的选择。我国民营金融资本已经进入了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发展我国民营金融是现有金融体制改革和战略调整的需要。因此,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强化对民营金融机构的营运监管,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以逐步发展民营金融。  相似文献   

12.
金融法的价值取向过分强调安全性,在政策和立法上,对农村民间金融实施抑制。这种抑制只是堵不是疏,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从金融和谐理念出发,充分考虑农村民间金融的重要作用,确立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农村民间金融,既不能进行全面的松绑,也不能一味地打压。务实的做法,是从法律制度层面对农村民间金融进行梳理和规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金融自由化中的主要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都希望通过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分享金融资源国内外流动带来的利益,但金融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会使实施国承担较高的风险,稍有不慎便会冲击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导致该国经济严重衰退,甚至引发政治危机.我国已经走上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道路,但当前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仍存在法制、利率、资本流动、汇率和监管等方面的障碍.所以,应积极采取措施,包括抓好法制建设、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资本流动自由化改革、合理升值人民币、强化金融监管等,逐渐清除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种种障碍,推进金融自由化,实现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亚国家(包括中国)的金融自由化的经验,阐述金融自由化的法律和产业政策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在东亚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有效的国内监管体系和基本金融制度以前,不应该完全开放资本账户。但是,经过辨析金融服务自由化和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关系,本文指出,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所列出的服务范式,金融服务贸易并不必然涉及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因此对金融服务业开放应持积极态度。虽然如此,新加坡的例子说明,“知所进退”地处理好民族金融产业保护问题对政府是个虽难但依然可以处理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陈光甫以"服务社会"为经营宗旨,以仅有微薄资本的"小小银行"成长为中国近代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多个"第一"。陈光甫的"服务社会"思想,表现为在存款上银元与银两并用,吸收小额储蓄,创办礼金储蓄等;在贷款上,不仅注重工商业的放款,而且还积极创办对农业和个人小额信用的贷款,全方位支持国家各行业、各阶层的金融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投融资提出了极大需求。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民营经济主体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民间金融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和方式,然而民间金融在我国一直以半隐蔽方式发展。基于产权理论对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合理性进行梳理和逻辑论证,明确指出政府在金融制度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概念界定,构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指标体系,描述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现状,并在自由化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所在,旨在进一步探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浪潮中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20世纪以来全世界先后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三次金融危机,可以明确要防范金融危机必须做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要相辅相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要协调发展;应构建适合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适度推进金融自由化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公正、公平、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金融自由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企业的融资功能,放松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本文通过对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回顾,分析了金融自由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了实行金融自由化所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