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主体的觉醒阶段、90年代走向边缘和分化的精英主体消解阶段和21世纪走向公民主体的新建构阶段。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文论言说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守人文关怀,以边缘的立场、独立的思考来维护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这才是文学理论言说者比较现实可行的身份建构之途,也是文学理论前进的不竭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包括身份分类的矛盾和未来归属的矛盾两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产生身份认同困境主要存在个人身份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矛盾。社会距离是导致其自我认同困境的直接原因。相对剥夺感是导致自我认同困境的重要原因。追求生存目标与现有体制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身份认同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的困境问题,必须从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政策建构等多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的异质空间里,乡村走出的男性在物质上征服了城市,但在精神上仍因为"农村出身"而遭受歧视,他们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危机。阎连科的《和平战》和《风雅颂》以"两女一男"的情感关系模式展现了主人公由自身"农民"身份产生的焦虑体认和身份否定,他们将在城市面前的自卑转化为在乡村面前的自恋,以此达到对自身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在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的独幕剧《寻找中国城》中,作家以对于华裔身份认同的不同看法为主线,通过一个土生土长于美国中西部堪萨斯州的白人小伙本杰明只身来到纽约,去中国城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的过程,强调族裔特征是由文化而非肤色所决定的,从而深化作家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华裔身份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剧作进行较详尽的文本分析,试阐述与表明美国华裔文化身份的实质意义以及该剧对于其文化身份建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文艺学的文化转向切合了文艺学的现实品格和实践精神,凸显了知识分子的批判者与启蒙者的身份认同,文艺学研究者应该改变依附性的传统身份认同,弱化与民众脱离的精英情结,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与反思,以边缘的立场来介入中心。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是人的一种归属感,是人对于政治社会中各种政治现象的接受、认可.社会大众对执政者政治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是否稳定.因此,建构政治认同是当前政治学界和政界人士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主体间性思想的基础上,试图从政治认同的主体性、政治认同建构的过程以及政治活动参与者达成政治认同的政治心理标志三个方面论证政治认同是具有主体间性的,继而提出从主体间性视域建构政治认同的观点,具体为:承认双方互为主体,满足认同双方的角色期待;采取平等对话的沟通方式,建构认同的话语环境;构建权力互赋的框架,平衡认同的权力期待;建立主体间性学习机制,促使认同的态度转化.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性条件下传统的认同方式丧失作用之后,消费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构认同的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方式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家庭制造》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反响最为热烈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主人公"我"屡屡突破道德禁忌,令人心悸地上演了一部道德滑坡与伦理缺失的成长迷误剧。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分析少年主人公"我"因身处混沌伦理环境招致其伦理身份困惑,从而引发伦理意识蒙昧直至导致畸形伦理选择,同时解析作品的反成长书写策略强化了作品创作旨向,以此剥离出作品的伦理旨向,有助于读者充分领略作品的文学教诲功能。  相似文献   

9.
据詹姆逊所述,任何文化文本(文学文本)都是容纳个人政治欲望、阶级话语的一个多元的空间。意识形态和文本叙述在那里相互构成。本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社会交往为切入点,从工人阶级与中上层阶级在教育背景、交往的方式及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几方面的不同,来挖掘劳伦斯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态度及其阶级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0.
<正>要探讨教师发展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教师,被赋予"教师"这一称谓之后,其身份、地位及由此带来的身份认同感如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实力的增长,在教师数量、质量和待遇等问题已部分解决的情形下,教师的身份认同日益成为当下我国教师发展的元问题。容中逵教授所撰《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想之维:一项教师发展史的文化社会学考察》,从他者与自我两个维度,对先秦至今中国支配阶级、普通社会民众、教育思想家、教师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的诗篇"综合计划的展开,矿工诗人陈年喜走入大众视野。2019年陈年喜个人诗集《炸裂志》出版,诗集中所呈现出的身份认同的焦虑、独在异乡的漂泊感、宿命化的生命意识,在其工人、诗人及普通人三重交织的身份限制下,体现出了一定的时代意义,展现出普通劳动者的生命共识。陈年喜以其平实婉转的文字,在诗句中建构了一个中年男人的世界,以白雪抗衡黑洞,以爱感悟生死,以诗超越世间。  相似文献   

12.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在小说中哈桑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他者理论,分析小说中哈桑的"他者"语境和身份,对哈桑在该处境下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并剖析了胡塞尼作为美籍阿富汗裔的"我者"身份追寻。  相似文献   

13.
刘佳磊 《大众商务》2010,(4):112-112
在社会交往中,身份是一个关键因素,它代表着个体能否获得他人及社会的认同,以及获得怎样的认同。身份协商理论探讨的就是如何获得并保持身份。在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界,有许多学者对身份协商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界在身份协商理论及相关问题上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4.
刘佳磊 《大众商务》2010,(2):112-112
在社会交往中,身份是一个关键因素,它代表着个体能否获得他人及社会的认同,以及获得怎样的认同。身份协商理论探讨的就是如何获得并保持身份。在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界,有许多学者对身份协商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界在身份协商理论及相关问题上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文心雕龙》在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之下,已发展成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刘勰说"声发则文生矣"。可见在人类早期音乐和文学就是相伴共生的,音乐和文学关系紧密。本文将论述《文心雕龙·乐府》之"乐",其主体包括乐府的音乐思想、诗与乐的关系以及"乐与政通"三个方面。具体而言,乐府诗的音乐思想是以儒家礼乐为主的,古者诗歌无别、诗乐互为表里是诗与乐的关系,乐和政治的关系则侧重于音乐在政治中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在戏剧《麦克白》中构建的麦克白及白夫人角色时,隐去了各自应有的性别特征,展现的是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的双性气质,即"双性同体"。他们各自的性别身份并不由意志主体决定,而是在社会性别规范之内通过不断的性别操演的行动而生成的,反映了西方传统男权中心的社会里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偏见。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谭恩美《喜福会》作品里的中国元素写作技巧来研究谭恩美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通过探讨"章回小说"形式的应用、"《红楼梦》中‘元迎探惜’谐音写作技巧的借鉴"、"双语对白"及"‘回归’主题"四个角度来分析《喜福会》,以此印证了谭恩美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文化身份即身份的文化化倾向,相对于制度身份和经济身份而言是当下阶层身份关系的另一种区分符号。在进行身份区分时,可以通过阶层主体的阶层意识、个体自我意识以及行为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区分度,从而文化身份成为阶层认同和区分的另一种标杆。而在身份区分和识别中,它同样也包含着潜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爵士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许多文章都从美国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将聚焦在"咆哮的二十年代"消费主义下的身份认同,对书中主要人物自我身份的设定进行分析。正是因为他们在消费主义的趋势下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引发了这一悲剧。  相似文献   

20.
调查483位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况,呈现较明显的双重认同,其中66.7%的更认同农民身份,19.7%的更认同工人身份,而13.7%的人表示说不清。在社会认同理论、工作投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农民工身份认同、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投入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进行验证发现:工人身份认同和农民身份认同程度都对工作投入有正向影响,但组织支持感仅在工人身份认同和员工工作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农民身份认同较强的农民工难以感受到企业组织支持的作用,这是企业在提升农民工工作投入水平时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