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在上海举行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中国城市持续、协调、科学发展高层论坛,我们在此欢聚一堂,既为20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欢欣鼓舞,也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而共同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成立20周年,并共同探讨中国城市的持续、协调、科学发展问题。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本次庆典和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良好的祝愿!对二十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在推进中  相似文献   

3.
1989年,中国城市经济学学者东北财经大学教授饶会林、北京大学教授周一星、复旦大学教授(现调上海交通大学)高汝熹、天津市城乡建设研究所所长王明浩等组织筹建专门研究大城市发展相关理论问题的学术组织,并请示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杨重光、副秘书长刘维新、副秘书长兼上海联络处主任张钊,要求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下设大城市专业委员会.经杨重光、刘维新、张钊等领导研究并请示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汪道涵、第一副会长王茂林,同意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下设大城市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经济》2009,(9):40-43
2009年7月4日~6日,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和环渤海经济研究会协办的“新区建设与大城市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在天津滨海新区成功召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龙永枢,天津市人大原副主任王德惠,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家瑜,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大城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明浩,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刘文俭,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汝熹,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大城市委员会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于5月4日至5月6日在邯郸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议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办,邯郸市人民政府承办。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龙永枢,副会长牛凤瑞,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汝熹、张人广、王明浩以及委员、有关专家和学者。邯郸市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特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张  相似文献   

6.
王茂林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龙永枢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周道炯原中国证监会主席、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万良适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罗海藩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子流原广州市市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守海原武汉市市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重光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陆宇澄华夏银行董事长杨绵绵海尔集团总裁李光荣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晋宏华杰集团董事长王建和上海时和南都置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翟佳林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企业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卢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2001年城市经营研讨会”2001年5月10日——5月11日在西安市召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龙永枢、李春涛、饶会林,西安市副市长乔征、建委主任王康,成都市建委主任刘玉成,沈阳市建委副主任秦文军,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张钊、牛凤瑞、王明浩,大城市  相似文献   

8.
迈向创意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融互动和互促效应日趋显著,创意城市也因此成为全球的发展热点.了解创意城市的特征和精彩纷呈的国际创意城市对我国城市经济的转型,特别是对于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无疑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城市经济学会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大城市中较早成立城市经济学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麻漏一一孺赢赢赢鑫一敲属一~}}龙永枢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周道炯原中国证监会主席、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万良适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罗海藩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子流原广州市市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守海原武汉市市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重光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陆宇澄华夏银行董事长杨绵绵海尔集团总裁李光荣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晋宏华杰集团董事长王建和上海时和南都置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翟佳林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企业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卢平白沙集团总裁李建新湖南长丰…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市建委协办的“2001年城市经营研讨会”在古都西安召开,谨表示衷心的祝贺。作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的会长和多年来从事城市经济研究的一名老兵,由于时间安排困难,这次不能到会与各位代表共议城市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感到十分遗憾,但我仍对此次会议十分关注。我觉得,面对我们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政府职能正在转变的新形势,加强对“城市经营”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我认为,所  相似文献   

12.
巴山夜雨涨秋池,正是渝州好景时。今天,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开幕了。我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这次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市长、各位贵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城市进一步发展,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直接导致经济活动日益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带来了大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城市空间不断向四周蔓延,也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高、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就业困难、工业污染严重等,于是,在大城市周围发展和兴建“郊区城市”、“边缘城市”、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大城市生产效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重大节点城市和大城市间的竞争,而城市的竞争力则更多地表现为生产效率.因此,国内外经济学界高度关注城市生产效率的研究.本文吸收了生产效率研究文献中的一些方法与经验,采用Malmquist效率指数分析方法对国内大城市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国内大城市生产效率普遍提高的过程中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生产效率正在加快提升,同时国内大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阶段已呈现出多样性.最后,我们还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大城市生产效率的变化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国内大城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就必须一方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科教兴国的道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不断坚持改革开放,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完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城市发展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人口和产业也不断涌向各大城市与大城市圈。这就带来了两个消极后果:①大城市过分膨胀,交通拥挤,住房质量低下等破坏生活环境的城市问题日趋严重;②地方城市因专门人才匱乏和技术力量薄弱而发展缓慢。为了缓和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协调大城市与地方城市的发展速度,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政策。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化大都市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