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人间重晚晴———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照料体系唐仲勋21世纪将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总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是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我国将于2000年进入老年社会,到21世纪中叶人口老龄化达到高峰,而人口高龄化(指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尤快于...  相似文献   

2.
漫谈老年人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态□张一华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全世界老年人口大量增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步发达国家的后尘,陆续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到200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36亿,占...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化与商家责任□本刊评论员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世纪钟声的敲响,我国将步入老龄社会。而中国人口老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当属世界之最。据预测,到下世纪中叶,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23%至27%,总量将达3.3至4.7亿,...  相似文献   

4.
老年市场分析及企业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 2 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措施得力 ,新世纪上半叶 ,我国人口将加速老化 ,从而将形成巨大的老年人口消费市场 ,同时也为老年工商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一、老年市场的分析1、消费数量分析。据我国学者预测 ,2 1世纪前 30年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空前 ,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老龄人口规模也将比现在成倍增长。 2 0 30年我国 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超过 2 0 % ,规模达到3.3亿 ,比现在翻一番。到 2 0 4 0年为 3.8亿 ,2 0 5 0年将超过 4…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问题被公认为21世纪三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大。简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老龄化问题被公认为21世纪三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大。简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据预测,2000年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到7.0%,2010年达8.1%.估计2040年将达到16%.按照国际标准,21世纪初我国即进入老龄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比世界发达国家都来得快.老年人口比重由7%增加至14%,经历的时间,瑞典为85年,英国45年,日本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困境西方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革命以后,已陆续由成年型人口社会转入老年型人口社会,现在他们中部分已步入高龄化社会(即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以上),其余的也将在今后的5—10年内陆续进入。我国也将于2000年正式跨入老年人口社会,于2030年前后跨入高龄化人口社会。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国情不同,故而老龄化中潜在的危机、挑战与机遇对各国而言也是不同的。迄今为止,步入老年型的均为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相似文献   

9.
张蕊  孔丹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15-117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而我国不仅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和谐老龄化社会的提出,不仅要求处理好老年群体内部的问题,而且要求处理好老龄化社会与经济发展、社会政策、文化理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谢明俊  张彩 《商》2014,(7):202-202
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不再只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随着人口的迅速转变,作为经济发展快速的中国也不得不提前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从长远看,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三成以上,且加工贸易方面的生产主要以年轻的劳动力为主,由此可看出人口的老龄化将对我国加工贸易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来分析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以及我国人口红利及加工贸易的现状,从而得出人口老龄化必将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医疗体系、人口结构等方面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及养老负担,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有助于缓解因人口老龄化而导致的我国社会压力及改善养老负担不断增加的现状。文章以广东省作为切入点,通过“十三五”规划与“十四五”规划期间的广东省实行的养老体系与颁布的养老政策等方面阐明广东省目前养老形势与养老发展存在的痛点,同时分析给出各地区差异化精准支持、规范企业行为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愈来愈高,我国应尽快着手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相关立法,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一、人口老龄化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当下我们处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年代,有可能吸取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教训和最新成果,扬长避短。《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总体上确立了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将党和政府有关老年人权利保护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13.
冯蕾 《北方经贸》2010,(10):33-34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人们正要积极的控制人口增长时已经悄然而致了。人口老龄化究竟会对我国产生一种怎样的社会、经济影响?尤其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非常时期,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各种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才能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对策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过程中,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人口老龄化不仅仅单纯指老年人口增加,其背后是人口结构的系统性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快速并向深度化发展。自1999年跨入老龄社会,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17%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发  相似文献   

15.
冯永华 《现代商业》2011,(33):280-281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规律。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发展老龄产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老龄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产业,必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老龄产业的发展,既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又具有可能性。因此,积极探索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的对策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将会越来越大,这是人口结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老龄产业的市场依赖于老龄人口消费心理及行为,本文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对老龄人口消费市场需求和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做了测算估计,为更好发挥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我国的老龄化高峰将在2030年左右到来,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将升至28.8%.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缺口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为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制和与之相配套的完善的养老金会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华松苗 《现代商业》2014,(15):23-24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老年消费市场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在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的今天,研究老年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对政府、企业以及老年人群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据人口预测,到2000年,我国将有1.3亿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7%。到2020年,60岁以上老人2.3亿,占总人口15.6%。从2020年到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最高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27.4%,约4.1亿。从成年型社会转化到老年型社会,发达国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至近百年的时间,我国才用了不足30年时间。对一个家庭而言,无法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照料老人将变成一个严峻的现实。更何况,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家庭形式,随着岁月的增长,家庭纯老户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数据表明我国当前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发展超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空巢和失能老人数量骤增、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迅速降低以及城乡人口老龄化倒置等,这些问题都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可见,如何应对上述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实现我国人口和社会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未来将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