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支付大战     
《新财经》2013,(10):26-27
这是一场争夺市场份额的激烈厮杀,目标是正在兴起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主体是银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无疑是强势的,垄断地位决定了它可以利用现有优势挟持银行来逼迫第三方支付,但这种战术在线下支付领域可行,到了线上业务,这招就不灵了。而且,银联也不得不面临被边缘化的现实;银行作为发卡行和主要的收单机构之一,在业务上部分受制于银联,在线上业务中也受制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此在两者的博弈中,一直希望扮演一个平衡者的角色;第三方支付机构尽管经历了快速发展,也符合行业发展大势,但要想继续做大,也面临困难。目前线下业务发展步履维艰,线上业务也面临着银行间的博弈,需要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2.
编读传媒     
《上海国资》2014,(10):8-8
①第三方支付重塑利益格局《新世纪》201 4年第36期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利益格局,正在快速增长的规模中剧烈调整。打败和拯救银联的,都是新技术。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2013年中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即第三方支付)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移动支付目前占比尚小但增长迅速,更代表了未来。  相似文献   

3.
赖智慧 《新财经》2013,(10):28-31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200余家已拿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迅猛,势不可挡;有着先天优势的银联不但牢牢占据着线下支付的垄断地位,还大力向线上扩展;银行的角色有些尴尬,既感到无奈,也有些暧昧。这是一场争夺市场份额的激烈厮杀,目标是正在兴起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主体是银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目前战火不断、烽烟四起,对战手段各不相同,有的靠技术,有的靠政策,有的靠垄断,但最终都要靠战略。从阵势看,目前尚处三足鼎立格局。  相似文献   

4.
董露茜 《新财经》2013,(10):32-33
约九成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线交易不走银联渠道,线下业务也具备绕过银联清算网络,与银行自行清算的能力。一些第三方在线上已经开始向银联蛋糕最大的线下市场渗透,这些实实在在威胁到了银联。  相似文献   

5.
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围绕线上与线下的支付业务,纷纷开始涉足新的支付领域,相互渗透,展开竞争,他们都已经将多元化确定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移动支付凭借其独有优势,取得了业务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吸引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业务多元化发展战略推广到移动支付市场;本文对移动支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移动支付自身独有的优势和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务院决定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实施,银联与第三方支付等非金融机构便存在竞争还是竞合的抉择.从长远看,选择竞合是有利的.所谓竞合就是竞争与合作,双方选择竞合不仅能产生规模效应,还能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创新效应.本文在梳理我国银行卡清算机构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竞合思想.并采用竞争与竞合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双方采取竞合策略的因素,随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推动两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我国银行卡清算整体实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媒     
银联开战第三方支付
  支付宝官方微博的寥寥数语,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利益之争捅上了台面。8月27日,这条消息引起关注:“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各家银行签约,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这可以是在互联网上支付,也可以是商户离不开的POS机收单业务。前者,支付宝是老大;后者,是银联的天下,也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支付宝此举,实为以退为进,即为保住线上第三方支付市场,而主动放弃同样颇有前景的线下POS业务,更把咄咄逼人的银联曝了光。  相似文献   

8.
《新财经》2013,(12):34-41
互联网金融最近好戏连台,精彩不断。第三方支付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支付宝和财付通、银联的战火尚未消退,现在又多了微信支付这个更加强劲的对手。如果说支付宝与财付通以及银联的竞争还处于网络支付时代,那么,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对决则已步入移动支付时代。微信支付的优势很明显,只需要绑定银行卡即可在微信内、公众号内、App中以及身边随处可见的二维友上简便、快捷地完成付款。  相似文献   

9.
赖智慧 《新财经》2013,(10):26-31
支付江湖三足鼎立,最近烽烟又起。 支付宝8月底宣布,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将停止线下POS收单业务,这项业务可是支付宝梦寐以求且重金投入的。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关于银联有意收编第三方支付的消息已成事实,银联与支付宝正式开战。  相似文献   

10.
8月27日,作为互联网线上支付巨头的支付宝在官网上更新了一则信息量颇大的公告,公告中称: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这则公告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线下支付巨头银联埋藏多年的"矛盾"放到了桌面上。支付宝全身而退早在今年7月,银联董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该议案要求,从今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融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12月31日前,所有非金融机构线下银  相似文献   

11.
梁云 《特区经济》2007,225(10):251-253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对电子支付的需求增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规模增长极其迅速。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第三方支付企业与企业之间及在我国目前面临的政策环境下第三方支付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斌 《新财经》2013,(10):34-35
随着互联网支付、POS收单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普及,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等公司已经让大家耳熟能详。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50家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其中绝大部分公司却不被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新财经》2013,(7):35-37
银联与合作伙伴VISA和万事达的利益冲突不断,银联拓展海外市场后,更让VISA和万事达感到不安。面对不断增大的中国信用卡市场空间,他们该合作共赢还是互相拆台?如今,在国内所有的银行卡上面,"银联"标识无处不在,而在双币信用卡上,会同时印有"银联"和"VISA"标识,或者"银联"和"MarsterCard"(万事达)标识。就是这个小小的信用卡背后,银联、VISA和万事达等银行卡组织的明争暗斗持续不断,因为它们抢食的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信用卡市场。今年6月初,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易票联支付与万事达合作发行的以人民币结算的"虚拟信用卡"被央行叫停。这种"虚拟信用卡"的用户可用人民币在线购买商品,交易通过万事达支付系统在海外进行结算。  相似文献   

14.
银联大举杀入无卡支付2011年,马云的周围似乎草木皆兵。2月21日,阿里巴巴CEO卫哲、COO李旭晖因公司清理逾千名涉嫌欺诈的客户而引咎辞职。5月11日,雅虎与阿里巴巴关于支付宝的股权之争爆发,马云背上"小偷"之名。5月26日,支付宝顺利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但支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业的不断进步使得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资金结算、支付交易的重要补充。在对我国第三方支付进行综述分类的基础之上,提出"中间支付市场"的市场划分,并对中间支付市场的整体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进行阐述。该市场比线上支付更清楚地界定了新支付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同时也从资金运用的便捷性、多样性、安全性方面更符合企业与个人的需求。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将以中间市场为契机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将朝市场融合化、产品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媒     
《浙江经济》2009,(12):7-7
支付宝的恐惧和机遇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银监会和央行的两道紧箍咒发布后,似乎已危机四伏,但只有洞悉危机中的机遇,才能持续做大第三方支付市场业务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备付金的监管,政府出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直连业务断开的相关"断直连"政策,这可能会对商家、消费者以及消费品价格产生相关影响,针对"断直连"背景下对消费品价格的现状调查,探究"断直连"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以便为消费品市场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第三方支付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第三方支付以安全高效的支付方式满足了大众的支付需求,使大众可以在无卡无现金的状况下,仅凭智能手机或电子设备完成支付交易,这种支付方式是对我国传统银行结算、支付业务的颠覆,打破了传统的支付理念。本文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分析第三方支付的优劣势和发展现状,并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促使商业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产品,发挥自身优势特点积极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网络电商平台的兴起及用户对于简单便捷支付的进一步期待,传统的支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支付需求,移动支付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迅速扩大应用范围。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至今,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形成垄断态势。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各个商业银行都在努力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逐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竞争主体的行业竞争格局。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霖 《魅力中国》2014,(13):53-54
近年来,中国银行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银行卡已成为社会公众最频繁使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但是,银行卡的产业发展存在突出的风险问题,必须加强管理。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经验,优化提升银行卡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开拓农村银行卡市场,加强农村收单市场和发卡市场建设,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加强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