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EVA的管理层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爱青 《财会通讯》2008,(2):123-124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要解决代理问题,使代理成本降到最低,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关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如何分享经营成果的一种契约,其目的是吸引最佳经营人才,最大程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使管理层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实现所有者追求的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机制正受到国内外理论界、政府和公司的高度关注.在欧美等成熟市场,股权激励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促进公司高管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股权激励通常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公司的管理层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我国,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苏宁、国美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是解决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主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机制的原因。研究发现,高管年龄和股权集中度对股权激励的采取有影响。高管团队越年轻,公司越容易选择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正式推出和成功实施,利用“以股票期权计划为代表的长期激励机制来修正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核心的传统薪酬体系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国内企业激励制度的新动向。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股东价值增长以“利益”为纽带捆绑在一起,是保障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一一代理机制下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股权激励机制是应对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方式.适宜的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实现股东与经营者利益一体化,从而避免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以国有企业青岛海尔为例,分析了该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过程及相应时期的财务数据状况.从财务数据来看,青岛海尔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协调了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利益,客观上使得公司全体有动力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了净利润的增长.同时增加了公司资本,使得经营营运资本充足,保证了偿债能力,降低了风险,促进了经营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的薪酬激励向来被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董事会再选聘管理层并确定其薪酬。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运行的基本模式。本文选用我国上市公司2008-2009年的相关数据来考察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管理层的年度货币薪酬、管理层持股比例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持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委托代理的基础上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在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中被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本企业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所有者,降低代理成本,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理层收购是为了解决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使委托者和受托者合二为一,形成一致的经济利益目标函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被认为是解决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境内企业(特别是拟申请首发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渐成常态。对此,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明文规定为纲,以2019年度境内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参考案例为领,对拟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涉及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和论证,希望能对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高级管理层和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和利益容易产生不一致的现象,加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和高管人员激励约束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经营者接受委托代理所有者行使管理权.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的增值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经营者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制定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经营者能够按所有者的目标要求进行经营活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中,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能够积极地工作,最大限度的增进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何捷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6):119-120
股权激励被认为是委托代理关系,即降低代理成本长期激励管理层的有效方法,部分企业引进股权激励计划后出现净利润亏损,更引起了人们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高级管理层报酬计划的设计是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展开的。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存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委托人)把企业委托给经营者(代埋人)经营管理。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说.委托代理双方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代理人会利用信息优势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委托代理基数确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现代企业与传统业主制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所有者并不直接支配资本的运用,而是委托他人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决定其资本营运。这就形成了一种契约约束下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契约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首先是因为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并不总是和委托人相一致。所谓代理问题的要点就在于,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利益。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激励机制就是合理…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长期激励机制,同短期激励、企业福利和员工薪酬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体系。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亚林 《物流科技》2005,28(1):45-47
信息不对称引起委托代理问题,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特别是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日益深化,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是系日益突出,如何协协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制定并处理好各个利益成员之间的激励问题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委托一代理理论及其模型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私募股权投资方管理团队与被投资企业管理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设定投资方为代理人,被投资方为委托人,从代理人隐藏管理努力行为的角度来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与被投资企业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了一个努力行为隐藏的道德风险的分析模型来解释被投资方进行风险规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业绩提升方面被市场寄予厚望。本文利用CSMAR数据库相关股权激励的数据信息,以股权激励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整体状况,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