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莹 《活力》2011,(12):270-270
曾经有人说.“报纸如果能被读者收藏,而不是看一眼就丢掉,便是一份成功的报纸。”细细分析一下,报纸之所以能被读者收藏.是因为报纸有用。报纸有用,是因为报纸所提供的信息有用,信息的有用性主要是通过报纸的服务功能体现出来的。报纸要赢得市场,首先必须赢得读者.让报纸成为读者生活、办事的指南。既满足读者的“知情欲”,同时还能激发...  相似文献   

2.
向国锐 《活力》2012,(6):173-173
近年来.随着观众欣赏口味和对经济新闻期望值的提高,人们对电视经济新闻进一步创新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立足行业点和经济新闻的特点,遵循规律,开拓创新,进一步搞好经济新闻报道。使之更加贴近受众,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为此,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付彦华 《活力》2013,(4):179-179
在当前国内外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报刊已进入“速读时代”、“眼球时代”。谁能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谁就抓住了市场.谁就抓住了受众.谁就能在新闻大战中独占鳌头、占据优势地位。报刊编辑作为完整组织报刊一系列出版流程的核心人物。对于报纸的生死存亡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编辑的策划和加工能力水准,是新闻报道走向纵浓深发展的一个标志,直接关系到能否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编辑一个好的“点子”,好的策划将为一篇新闻作品锦上添花,将博得受众的眼球经济。在此,仅就这一方面作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娟 《活力》2010,(9):68-68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报纸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从新闻上出彩,一场“版面改革”已然兴起。版面改革.即着重从版面设计和色彩、线条等运用上着手,加强报纸的视觉冲击力,力显除新闻价值以外能吸引受众的因素。更简单一点说,就是如何让报纸“抢眼”,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因此,色彩运用成为了“版面改革”的重头之戏。  相似文献   

5.
孙英 《活力》2011,(8):200-200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版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课题。笔者认为,时事新闻是一座新闻富矿,时事编辑既要慧眼识新闻,又要布局好版面,以提升时事新闻版的竞争力。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被多渠道的信息源给分流了。因此,不少读者在打开报纸之前,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了当前国内外新闻的概要.此时读者更渴望了解其所关注事件的详情。另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看报的时间减少,这也要求编辑有针对性地为读者选择和推荐重点信息.从林林总总的新闻资源中慧眼独具找出读者最想要的和最需要的。我们伊春日报时事新闻版就很注意多选取与当地和本省有关的内容,让时事新闻吸引~部分读者。例如一年一度的高考,当地新闻每年都要报道有关本地高考方面的新闻信息,我们在时事版上也同时刊发国家的高考政策、生源状况、招生比例等信息,对高考信息需求的读者就很欢迎。此外,我们还根据市委、市政府及报社一个阶段以来报道某些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时事版就有意识地选发画家此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外地在这方面的经验探索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我们把很多人认为“无可为”的时事新闻变得“有可为”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党报对政策、上作群众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6.
邵春英 《活力》2013,(11):36-36
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浓缩和概括”。影响标题制作的因素,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所谓报纸整合营销,是指报纸在变化的报业市场环境中,旨在以满足读者的阅报需求为前提,从而稳定地占领一定读者市场,实现报社目标的活动过程,包括报业市场调研、选择目标读者市场、产品开发、报纸定价、渠道选择、促销等一系列与报业市场有关的报社业务经营活动。这一理念不仅指的是现代报纸发行己提升为报纸营销,而是整个办报的全过程都在营销报纸品牌。报纸整合营销的核心思想是:报纸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报业市场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将令人满意的报纸产品和服务送达读者手中。报纸整合营销属于市场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遵循市场营销的基本原则,按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办事。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纸整合营销要取得成功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蕊 《活力》2013,(15):95-95
经济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各级电视台的经济类新闻报道日益增多,节目形式也愈发多样化,拥有了一批广大的受众群体。但是,地方台的经济新闻报道目前却还难以摆脱“数字加成就”的报道模式。不能全面地得到地方受众的认可。为改变地方台经济新闻报道的处境。就要把经济新闻写“活”,就要在采写中努力做到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在语言上下“软”功夫。寻找与读者的接近点.增强实用性和服务性。一、在新闻语言中凸显“亮点” 要在语言上下“软”工夫。要让相对专业的经济新闻“活”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新闻语言“软”下来。语言“软”了,老百姓就容易看明白。而这,就需要在写作中下工夫,注意语言、字句的写法,用通俗轻快的语言来描写生硬的物体,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手法等语言艺术可以极大地增加新闻的吸引力。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巧用流行语和俗语。流行语与俗语是穿插在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词汇,其使用频率高、受众接受度广、趣味性强。譬如当下网络流行词汇,或者具有当地特色的方言俗语等,将这些语言融入到经济类新闻报道的标题当中,去代替一些专业性词汇,加大生活贴切度.提升老百姓的观看兴趣,拉近经济类新闻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拓宽新闻的受众面。  相似文献   

9.
张瑜 《活力》2012,(6):188-188
报业进入市场。各级党委机关报面l临着各种挑战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读者口味需要更为多样化.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的激烈竞争更为白热化……此时,党报为迎接市场竞争而进行的自身内部改革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一张报纸要展开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单从片面来说,也有新闻版和专业版之分,新闻版中还有要闻版和次要闻版之分。这其中,一版要闻是整张报纸的“门面”,它往往成为各版改革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魏莹 《活力》2011,(14):98-98
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外的新闻媒体,还是国内的新闻媒体.无论是党的机关报.或是都市生活类报纸,都十分重视报道服务新闻,很多晚报把服务新闻列入改版的重要内容,纷纷扩大版面,延伸服务内涵,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服务类新闻让读者变得越来越亲近报纸.亲近新闻,使报纸赢得更多受众。如何使服务类新闻更好的体现思想性和指导性,使新闻媒体成...  相似文献   

11.
刘海涛  姚自强 《活力》2013,(6):111-111
在当前网络、手机等电子传媒日益扩张,争夺纸质媒体读者群的情况下,报纸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读者的新期待,纸质媒体既需要以深刻、鲜活的新闻吸引人,更要有鲜活的版面来吸引人。用“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的方法来吸引读者的目光,提高纸质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温静  马振远 《企业活力》2006,(11):12-13
每个产业都有其自身的产业特点,这种特点会直接影响产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报业也不例外。在业界,“好报纸”具有两种不同的定义,首先,好报纸是指遵行新闻专业职业道德,善尽社会责任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报纸。其次,则是销售量大,能赚钱的报纸。理想状态的好报纸,当然是两个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但实际上.这两种“好”却往往不能密切配合,有时甚至互相矛盾。因为,销售量要大,通常需要诉诸一般读者的口味.让新闻报导娱乐化,而一份以新闻专业为号召的报纸,对读者而言似乎又有些曲高和寡,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相似文献   

13.
沈伟然 《活力》2013,(3):59-59
美是艺术的内容或本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之所以美好是由于人类的生活是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从事新闻工作,实际上也是对整个社会生活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践”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它、驾驭它,就能写出好新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4.
许宁池 《活力》2012,(10):199-199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去看,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的“眼睛”闪亮起来呢?一、制作标题应遵循的原则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新闻标题必须以报告事实为主,不能离开新闻而独立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也必然与新闻的特点紧密相连,要向读者报告外界新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文可心 《活力》2011,(6):240-240
新闻传播的服务性问题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需要与时俱进的“新文章”。服务性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属性.从广义上讲。新闻就是一种“大服务”:从狭义上讲,就是要做好服务受众的具体工作,满足受众的利益诉求。服务性新闻,也称服务性报道,或实用性报道。它是一种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问题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切实可用,无偿服务。  相似文献   

16.
张德华  何易雯 《活力》2013,(6):114-114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面的设计。通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版面编辑就是“画家”。“画家”遵循美的法则,  相似文献   

17.
赵志刚 《活力》2013,(5):59-59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冲击,受众选择的多元化.各大报纸的改版频率逐渐加快。改版,已成为报纸参与竞争、争夺受众的生存之道,那么如何通过改版使报纸在网络时代留住更多的读者,如何借助改版,创新机制,使新闻采编队伍爆发出更大的活力,也必然成为报纸改版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8.
冷冬梅 《活力》2011,(11):225-225
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传媒和越来越挑剔的受众,报纸如何扬长避短,牢牢抓住读者?这是各级纸媒面临的严峻考验。应对的办法当然很多.报纸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有其生存的潜力与空间,其中注重新闻细节的应用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紧扣主题的、生动的、有特点的新闻细节.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还可增加新闻的真实感与厚重感。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新闻与文字的交融.宏观与微观的联袂。  相似文献   

19.
李红兵 《活力》2010,(18):91-91
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崇尚简单的生活,便宜而简单的阅读方式.尽可能快的汲取有用信息,是人们的一种读报选择。传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以新闻的“可读性”、“实用性”来吸引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可以从电脑、电视、短信等多种信息来源轻松地获取信息,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0.
马军 《活力》2011,(6):186-186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由广大受众的需求决定的。新闻报道是新近变动的信息的传播。新闻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尤其是网络新闻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受众在新闻传媒中的主体地位愈来愈突出。无数事实表明.受众所期望的、所青睐的往往是那些篇幅短小、新闻事实鲜活、意义重大,而且又触及他们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的作品。这种传播效果的反馈给记者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在新闻报道中要多多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善于把较大的主题寄寓到简单、平凡而又鲜活的小事中传播给广大的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