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国强 《活力》2014,(3):60-60
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本文从新闻内容真实意义、新闻失实的原因、如何确保新闻真实性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青山 《活力》2010,(10):201-201
电视新闻评论是就新闻事实发表看法、见解,并进行分析与评论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新闻评论有着与报纸、广播评论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制作要求,尤其是在网络新闻评论迅速崛起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下,电视新闻评论如何遵循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志鹏 《活力》2013,(10):111-111
采访是有既定目标的对话。电视新闻采访.就是说指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完成一篇新闻报道或人物报道,围绕采集新闻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新闻活动。它表现为新闻活动的公开性、依赖性、矛盾的冲突性和凸显性。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采访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4.
李绍敏  邹亚楠 《活力》2011,(7):186-186
随着电视网络不断进入千家万户,电视新闻的观众也在极大增加,而作为各种新闻传媒中影响面最大,受众最广泛的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客观性、可信性目前正在受到不断的质疑。这也引起了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对电视新闻报道“可信性”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朱佳美 《活力》2011,(6):254-254
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及原因五大要素写新闻.只有报道内容与事实的本来面貌相符。与当时产生的新闻的条件状况相符,新闻才能真实。而新闻本质的真实也只有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指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谷秀艳 《活力》2011,(3):144-14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媒体则在某种程度上担负着传承的重任。缘于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新闻工作的灵魂,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的一条纪律。电视新闻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固本荣枝、充满生机,为五彩斑斓的新闻事业百花园增添秀色,为构筑和谐社会谱写动人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7.
李霞 《活力》2009,(18)
电视新闻往往被人们看做是视觉新闻,因此往往不在其可"读"性上下工夫,这也是很多电视新闻工作者所容易忽略的.电视新闻同样要求有可读性,它的可"读"性大致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电视新闻画面的可"读"性,二是电视新闻语言的可"读"性,三是电视新闻整体内容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李凯歌 《活力》2011,(5):172-172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秉承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良知和道德底线。虚假新闻是相对于正常新闻(全面、准确、客观反映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新闻)而言的,它与新闻真实性格格不入,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及表现”、“为什么要造假”、“如何杜绝虚假新闻”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虚假新闻的危害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电视新闻编辑也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随着腾讯微薄、手机、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的普片应用,社会大众对新闻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节目"现场性"这个概念也已经广为传播。新闻的竞争其实是新闻工作者所掌握能力的竞争,记者要不断的提升知识涵养、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做好新闻的采访工作。现就从新闻采访和后期编辑两个方面对新闻的制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田春雨 《活力》2012,(8):179-179
目前,专题类电视新闻日趋重视选题,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重视叙事的故事化和情节化.注重现场细节的捕捉、情感的挖掘、人物个性化的展示,这是专题类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按照题材的不同。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可分为新闻事件专题报道、新闻人物专题报道和新闻调查专题报道,因其题材不同,解说词的创作上也要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郭丹 《活力》2013,(24):71-71
电视新闻除了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审美价值,受众在接受信息、接受知识的同时,还具有审美追求。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注意新闻创作中的审美创造,为新闻品位的提高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秉承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良知和道德底线.虚假新闻是相对于正常新闻(全面、准确、客观反映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新闻)而言的,它与新闻真实性格格不入,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及表现"、"为什么要造假"、"如何杜绝虚假新闻"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虚假新闻的危害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媒体则在某种程度上担负着传承的重任.缘于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新闻工作的灵魂,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的一条纪律.电视新闻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固本荣枝、充满生机,为五彩斑斓的新闻事业百花园增添秀色,为构筑和谐社会谱写动人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14.
沈德新 《活力》2011,(13):55-55
新闻界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所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新闻一旦偏离真实的生命轨道,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危害不可估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我们更应清醒的看到,虚假新闻是新闻事业的“毒瘤”。它不仅侵蚀新闻事业的健康肌体.更侵蚀着文明社会的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越 《活力》2012,(10):173-173
出镜记者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的,是电视新闻行业内部分工细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具备了更高的心理层面需求,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关于事实的客观性报道,因此具有“深、广、新”特性的电视新闻成为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时伴随着新闻现场的日益复杂,电视新闻记者要频频出镜,以提问者或揭秘者的身份起到一个串联新闻前后的作用,这样出镜记者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6.
向国锐 《活力》2012,(6):173-173
近年来.随着观众欣赏口味和对经济新闻期望值的提高,人们对电视经济新闻进一步创新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立足行业点和经济新闻的特点,遵循规律,开拓创新,进一步搞好经济新闻报道。使之更加贴近受众,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为此,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傅博 《活力》2011,(3):149-149
作为新闻评论体裁与电视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电视新闻评论这种电视表现形式自问世以来就深受观众欢迎.但由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起步比较晚.而且还处于完善发展阶段.所以,很多电视台制作的此类节目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作为电视行业的从业者,多年新闻评论节目制作的参与者,这让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白雪 《活力》2010,(8):344-344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9.
刘菲 《活力》2012,(14):83-83
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工作者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和编辑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观众意识。电视新闻中的观众意识对于推动新闻节目健康发展、提高新闻收视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文中,笔者在对电视新闻中的观众意识内涵以及重要性做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就如何在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20.
李瑶  王鑫 《活力》2007,(8):122
电视新闻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兼有报刊新闻、广播电视和新闻电影的特点。电视新闻的这些特性,要求电视新闻记者要做一名多面手,要有新闻敏感和广博的知识,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等基本功,要熟练掌握电视摄像的艺术技巧,要懂得电视画面语言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