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第一步,即税利并存的办法。从执行的情况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贯彻了在企业增长利润中国家得大头的原则,又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发展上有相当的财力保证,因而调动了国家和企业的积极性。据统计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工交商企业实现利润比1982  相似文献   

2.
国营商业企业实行利改税,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企业完善经营管理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利地实现利改税这一经济管理体制上的重大改革,各类国营商业企业要重视利润组成分析,加强财务管  相似文献   

3.
实行利改税,这是大方向,是一项重大改革。征税可以调动积极性,可以解决争利润基数的矛盾和企业资金使用的方向问题。税收比利润包干要好一些、矛盾小一些,特别对落后企业,税收也是方向;用“包”来解决技术改造,不是办法,更不是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营企业全面利改税,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大变革,一些同志对全面利改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一些疑问。在城市改革中,利润递增包干是否优于利改税,是否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形式?我们认为,搞清这些问题是有益的。本文拟就利润递增包干与利改税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利改税分两步走是完全必要的利改税分两步走,是国务院在经过充分翦勺酝酿和准备后,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采取的重要决策。现在利改税的第一步已经付诸实施了,从各地实行的情况看,效果是好的。主要是:(1)对国营企业的实现利润征收55%的所得税,这使国家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税收,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也就主要体现为纳税的关系;(2)所得税是  相似文献   

6.
本刊从本期起举办《利改税基本知识讲座》。这个讲座共分四讲:第一讲,利改税是一项重大改革;第二讲,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基本内容,第三讲,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具体政策;第四讲,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商业企业财务会计处理。计划每期刊登一讲,分四期登完。利改税就是把国营企业上交给国家财政的利润,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和税率交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归企业自行支配,逐步把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收形式固定下来。利改税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开辟这个讲座,希望对读者理解利改税的精神实质、实施步骤和具体内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正式批转的《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今年六月一日起国营企业已普遍实行将上缴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实行利改税,可以更好地解决国家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又能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企业可以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第二步利改税是我国工商税收制度的重大改革,涉及面十分广泛。国家为了保证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顺利进行,确定了一些具体政策,这里作些说明,以供参考。一、关于国营企业留利水平问题企业留利是划定微利企业,核定调节税税率和承包费,以及免征调节税,减征所得税的依据。它涉及到国家、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关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因此,企业留利水平的确定是利改税的重要政策问题。第二步利改税,对企业留利的核定采取“不挤不让”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挤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不挤占企业的合理留利。一般保留企业1983年的合理留利。即企业按照第一步利改税办法交纳所得税和调节税后应得的留数。有的实行调节税办法的企业,还要包括减征60%调节税而得到的好处。对于原实行盈利包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前十多前的改革措施,几乎都只是在国家与企业之间作一些局部利益的调整,如1979年至1982年实行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润分成,1983年至1986年实行的利改税,,1987年至1991年实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下关年起实行的名义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上是扩大十四企业自主权等,基本上都未包括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制度方面的改革,80年代中期,我国曾进行“股份制”试点,但却不是国企改革的主要形式,直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新思路,以及十五大的明确部署,才使国有企业从过去长期实行的以放权让利为主的局部改革,进入了一个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制度创新新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利改税第二步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处理好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为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并为解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创造条件。通过这次改革,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要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与此同时,还要发挥税收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以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所有这些,既是城市经济改革的要求,也是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指导思想。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分别按十一个税种向国家交税,从第一步改革的“税利并存”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税后利润留企业安排使用。  相似文献   

11.
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财政、税收和利润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搞好利改税,对于正确地处  相似文献   

12.
蔡咏 《财贸研究》1990,1(6):18-20
<正> 十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尝试中,由于先后试行了企业基金、利润包干、利润留成、两步利改税以及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使企业拥有了部份自己的资金,即在交足国家后,留归企业使用的那部份资金。1988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规定:“实行承包经营制企业,试行资金分帐制度,划分国家资金和企业资金,分别列帐”。这就从制度上肯定了企业资金的存在,并具体划分了两  相似文献   

13.
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今年六月一日起,利改税已在全国国营工商企业中全面施行。本文拟就国营商业利改税中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实行利改税是方向性的改革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今后三年内,在对价格不作大的调整的情况下,应该改革税制,加快以税代利的步伐。”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赵紫阳总理所作政府报告中又指出,在今后全面改革经济体制中,要“进一步完善利改税的制度”。所谓  相似文献   

14.
一、要明确全面利改税的指导思想全面利改税决不是个单纯的财政问题,或分配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决不仅仅是如何把利润收起来的问题。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前提下,通过税种的选择、税率的变化,去调节经济,搞活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初步改革和当前的问题 随着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企业计划、财务、业务经营管理改革也逐步展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购销形式”,减少政府管理的计划商品品种。二是企业计划、财务、业务经营管理的自主权逐步扩大。三是实行利润留成和利改税,到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四是实行“内部银  相似文献   

16.
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勇兵 《商业研究》2001,(4):141-142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策略,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同时增加社会福利。垄断市场条件下,完全价格歧视可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在现实市场条件下,只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就可以成功实现价格歧视,提高企业利润。优惠券、差异化包装及数量折扣,均可以作为实行价格歧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一次是从1980年起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即“分灶吃饭”的体制;第二次是从1985年起,随着第二步利改税的实施,实行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这些改革打破了历时三十年之久的财政统收统支局面,扩大了地方、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权责利三者结合,调动了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南方大厦百货商店(以下简称“南方大厦”),是全国十个大型百货商店之一。从1979年10月开始,作为全市商业系统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在经营管理上作了重大的改革。1980年10月,在扩权基础上又实行利改税的政策。三年创新,面貌改观:扩权前的1978年全年总销售额为5,200万元,1979~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是盈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目前,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利润微小的同时还要实现快速扩张,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难以生存,可谓成本决定存亡。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在企业财务体制改革中,进行了“以税代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试点”(简称利改税)。从试点情况来看,利改税在增加经济活力,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和健全经济核算制度,保证国家收入的及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