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门浩历史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被称为长江南岸老重庆的标本。面对不断加剧的发展压力,龙门浩历史街区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态类型学从不同尺度层级对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进行解读,有效揭示其内在特征以及历时演变过程,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实践的操作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切入点。运用形态类型学理论,从城市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历程、形态肌理和建筑类型等方面对龙门浩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进行分析,探究形态类型学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所在地,交织着历史和个人的记录.这里, "历史"就是发生的城市建筑事件,并显现出一种"历史情形"和"现实生活"情境的拼贴,其相关因素均在城市与建筑上留下烙印,有许许多多的原型.城市、建筑的类型不仅蕴涵历史,且超越了历史的阶段性意义,那就是: "永恒的价值"、 "永恒的人类生活"意义上的持续交融,人类不仅存在语言之中,而且存在于形式类型之中.类型学对城市设计来说既有认识论意义又有方法论意义,是一种城市设计认识与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对全国典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青岛、兰州两地区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案例,分析了国内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及趋势,运用调查研究、数理统计、项目改造方案论证以及对比等方法,总结并提出了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基本趋势:多元化,实用化,时尚化,地方特色化.对国内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的论证和改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综合利用规划是决定TOD模式成败的关键之一。基于类型学视角,以站域在城市结构、交通网络以及投资开发中的三种功能为线索,对现状轨道交通站域功能分类方法进行类型学的评价。同时从中心耦合、换乘需求、投资耦合三个角度,提出建立多维一体的站域规划功能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丁一  史翔 《价值工程》2013,(34):104-106
从建筑类型学的视角解读复合界面,并结合地域主义建筑师的作品说明复合界面中如何体现原型性要素。  相似文献   

6.
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并应用于长春市文化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的改造研究中 ,得出要高度重视城市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单一的居住模式与割裂的城市肌理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在此背景下,提倡开放性、参与性、灵活性的开放建筑理论应运而生。文章通过探讨开放建筑理论在高校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适用性,对理论在高校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尝试建立高校背景下开放建筑理论与旧工业建筑改造间的联系,进一步探索高校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所构成的建成环境是人们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关系着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和社交行为的便利性,对城市建筑的合理规划及建成区的城市更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23个区域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以及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不同地区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特点,以期为陕西省各地区城市建筑规划及建成区城市更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低碳城市中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研究,筛选并总结了促使城市居民对现有居住环境进行改造的影响因素,依据不同需求对目标人群分成三类,然后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分析不同类别人群的行为差异。研究表明,对建筑舒适性能进行提升改造的行为受到居民居住时间与住房房龄的影响;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布置只受到居民所住房屋面积大小的影响;相关国家法律、等级评比制度、经济补贴、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改造技术以及改造成本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居民最终的改造决策。最后,总结了对住房进行改造的"高需求"人群并探讨了实现低碳城市的可行方法。本文探讨了低碳城市发展与居民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将目标人群进行初步分类分析,结果可以用作发展低碳城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老旧小区的数量不断增多,其建筑质量和环保水平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造成了影响。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具有节能、环保、健康等优点,因此,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剖析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应用的措施,最后探究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的历史街区正面临着失去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危险,而城市保护规划却缺乏有效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康泽恩城市形态理论在欧洲城市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并作为理论基础指导城市的遗产保护规划,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城市形态问题的有效方法.选取广州的传统居住区域——荔湾第十甫路历史街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进行研究,并最终得到城市形态区域的划分结果.在形态分析过程中,阐述如何破解研究困境,最终建立形态研究和保护规划之间联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29):236-240
政策因素是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建筑工业化八大试点城市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基础,建立建筑工业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样本城市的建筑工业化政策进行关联度排序,并得到样本城市在各政策指标中的定位。为各城市建筑工业化政策评价提供了研究思路,也明确了各城市在政策法规制定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及需要学习的方向及内容。客观、科学的建筑工业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各个城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由于其自然要素主导的性质,以及长期作为城市冗余空间填充物的角色,在设计过程存在很多任意性环节,其设计后果不至于产生建筑之类的重大安全隐患,设计上的失误往往不易被人觉察。面对纷杂、无序的设计现象,探求单纯的理性秩序和简明可控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城市中小型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公园基质构成的拓扑性空间关系中还原公园空间格局的原型,并针对场地外部条件的各种变化,运用三段论形式对此原型进行类型学意义上的推演,提出相应的变体形式,为公园空间句法编组提供多套参照选项。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构建既要考虑自然资源、生态格局的因素,还应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功能需求。基于对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形态因子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湘潭城市绿地形态的基础因子、规划因子和功能因子三方面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城市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骨架、功能布局、行为需求、生态机理、景观塑造等七类细分要素。其次从区域和城市层面提出湘潭绿地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规划的观点提出三大基本策略:1)基础因子确定湘潭绿地基础构架;2)规划因子引导湘潭绿地重点提升;3)功能因子制约湘潭绿地合理布局。最后基于湘潭的发展现实条件,构建了整体性、分层次的湘潭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上海新天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旧城改造是我国当前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方式。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以上海新天地为例总结了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过程,结论是:旧城改造过程由动机、行为和结果构成,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三方以各自利益为导向都具有对旧城进行改造的动机;政府和开发商占据决策和行为的主导地位,决定城市空间的功能定位和物质形态;其结果引发城市空间使用者的置换和空间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房地产开发迅猛,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泡沫的涌现。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和能效提升给建筑部门指明了发展方向,有效地实施供给侧改革是建筑部门一项重要工作。拟通过开展去库存及建筑总量控制对三四线城市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为建筑部门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站在建筑部门宏观视角,通过文献调查,分析总结了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应,梳理了中国建筑总量、库存量及建筑领域能源消耗量总体情况,论述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进行建筑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三四线城市特点及数据可获得性,选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及量化指标,运用岭回归方法,以6个城市的数据为例进行三四线城市建筑总量控制、去库存政策对城市能耗影响效果的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彼此间关系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建筑部门的供给侧改革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童  陈天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37-中插42,中插48
城市滨河区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受到河流自身形态及上风向滨河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河流上风岸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均是影响滨河区域近地面风环境的空间形态指标.河道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以及河流廊道的宽度也显著影响了滨河区近地面风环境.在滨河区规划中,需依据河流走向及宽度,将河流划分为不同的控制段落,并将上风岸依据其与河流的距离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通过在不同段落及控制区内调整空间形态指标,能够实现对不同微气候改善需求的滨河区的风环境针对性优化.为滨河区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校园老旧建筑的现状进行调研、整理和归纳,针对其既有环境可变性小的现状,对校园老旧建筑的再利用和价值提升提出高效、集约、可持续的改造策略;并在了解老旧建筑改造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就空间改造方面,探索如何在多元化需求下对现代校园中老旧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改造设计,领略建筑与人的密切关系,探寻老旧建筑对所用之人身体及精神上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对以后的校园老旧建筑的改造更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交通、建筑碳排放都具一定影响,是一定技术条件下居民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成为低碳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从居民碳排放源头出发,厘清了城市空间形态与居民碳排放的逻辑关联,明确了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建成区形状、中心区状况及邻接性这五个空间形态要素是影响居民碳排放的关键。从理论上看,多数空间形态要素对居民交通及建筑碳排放有着不同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综合影响亟需具体的量化研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刘佳  过伟敏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137-140
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建筑测绘,结合镇江近代历史背景,从建筑学与设计艺术学的交叉视点出发,运用大量一手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对镇江伯先路—京畿路历史街区街道形态的分析,以及对其中历史建筑从空间到造型所进行的分门别类的认知研究,充分挖掘其中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建筑生存现状,对该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研究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