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贸易和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总体上将保持冷热适度的“黄金状态”。因此,在债券市场稳定之后,投资者将重新开始投资于风险更大的资产。随着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美元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将全面升值,欧元/美元和英镑/美元汇率都将下跌。短期内日元将继续下跌,但如果日经指数涨势出色,到今年秋季将支撑日元升值。由于旺盛中国经济的推动,澳元、新元和加元将保持坚挺走势,这三种原属于“美元区”的“初级产品货币”日趋成为“人民币区”货币。  相似文献   

2.
最近,日元兑美元及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持续下挫。2001年12月27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跌至132.04的新低,为1998年10月初以来的最低点。与2001年1月4日的最高点113.57日元比较,2001年日元兑美元下跌18.06日元,跌幅约为15.8%。进入2001年12月以来,日元  相似文献   

3.
2005年美元、欧元和日元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美元重复了2003年的单边下跌走势,兑欧元、日元、英镑、澳元、加元、瑞郎等主要货币继续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根据摩根大通银行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指数①,2004年美元在2003年大幅贬值8·88%的基础上,又贬值了4.22%②。对于2005年美国经济和美元走势,我们认为,美国经济温和增长,劳动力市场继续复苏,出现轻度通货膨胀压力,经济中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为庞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能源价格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美元对主要货币仍将保持疲弱态势。1.美国实际GDP增长率约为3.5%。2004年,美国经济活动景气指标———美国供应商协会制造业指…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期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主要西方货币的比价均呈持续下跌之势,仅去年相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加权平均值就跌了14%,其中对欧元的比价在12个月内下跌22%,跌幅之大令人关注。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执行8年的强势美元政策。美国在美元政策上的变化主要是出于经济复苏的需要,将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利大于弊从短期来看,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比较突出的现象在于美国经济不确定中的美元资产波动加大,其中包括股价和汇价明显的下跌趋势,道琼斯指数已经跌破万点水平,纳斯达克指数也下挫到1600点的低水准;而外汇市场美元汇率下陷明显,其兑欧元汇率从0.88下挫为0.90价位,兑日元汇率则下跌至1:127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美元汇率中期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初以来,美元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汇率持续走低.平均下跌了10%,引起各国经济人士广泛关注。本文对造成美元汇率下跌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元的中期走势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全球股市在经历了自3月9日开始的连续9周上涨后,于5月11日当周出现回调。MSCI全球指数当周下跌3.4%,MSCI新兴市场指数回落24%。美国主要股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修正。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走低34%,罗素2000小型股指大跌7%,道琼斯工业指数收跌36%,标普500指数在经历了过去9周中的8周上涨后下跌5%,成为迄今惟一一个2009年内累计上行的美国主要股指。  相似文献   

8.
一、200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情况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明显增加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956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3.51%,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43%,而今年上半年就升了0.93%(见图1)。由于同期美元在国际市场走弱,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分别对欧元和日元下跌了5.44%和1.81%。此外,同期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亚洲货币对美元分别升了2.89%、5.04%、6.48%和7.47%,大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即意味着人民币对这些货币贬值。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5日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轮大幅回落的走势,同期国际大宗期货市场也出现联动性下滑。据统计,6月2日到13日期间。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4.8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662%,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01%,日经指数下跌9.37%。而英国商品研究局CRB指数下跌57%,其中LME3月期铜和铝价格分别下跌16.51%和7.75%,美国WT1原油价格下跌4.42%,黄金价格下跌11.86%。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3月14日】据报道,中国打算对其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进行多样化调整,将其中很大一部分转换为非美元资产(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否则,随着未来几年美元兑几乎所有其它货币无可避免的下跌(跌幅将达20%或更高),以帮助修正美国不可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中国将很可能承受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亏损,无论是以人民币计算,还是以欧元等外部货币计算。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美元汇率继续走低、全球股市继续走高、黄金市场大幅走高和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新特点:一是全球外汇市场出现了美元持续走低的新态势。截至2007年12月20日,欧元兑美元为1.4347美元,比上年末的1.3214美元,美元贬值7.9%;1美元换日元为113.151日元,比上年末的119.2日元,日元贬值5.1%;英磅兑美元为1.989美元,比上年末的1.9593美元,美元升值1.5%。美元汇率持续走低造成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并损害了持有美元资产国家的利益。二是全球股市(除东京股指外)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持续走高。截至2007年12月20日,道琼斯股指达到13207.27点,比上年末的12520点上涨5.5%;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达6326.4点,比上年末的6220.8点上涨1.7%;  相似文献   

12.
张君 《开放潮》2002,(6):42-43
国际金融市场上日元兑美元持续下跌,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自去年11月至今,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平均月下跌幅度为15%左右,一度跌至134∶1,有关专家预测,在今年某个时候,有可能达到160∶1的水平。作为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分析了美元化的形成机制、现实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从金融化角度来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黄金-美元体系、石油-美元体系以及制度-美元体系三个阶段;其中,制度-美元体系即全球金融化体系,是新自由主义制度下,以金融化为纽带实现的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融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的美元国际货币权力进一步扩张;国际货币权力的扩张主要以美元化方式实现,而全球美元化通过商品金融化、技术金融化和制度金融化等三重金融化机制实现,其中商品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形成基础,技术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催化剂,制度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根本保障;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美元化给外围国家带来严重后果,外围国可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防止技术金融化、充分认识新自由主义“三化”改革的危害等方式去美元化,中国须关注国家对本国金融权力的掌控,应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作为去美元化根本战略。  相似文献   

14.
<正> 世界货币金融的基本格局将在目前形成的轨迹上廷伸发展到本世纪末,并具体呈现以下八大特征。一、世界货币将形成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三足鼎立之势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三强鼎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本世纪末发展成为定局。这主要是由下列影响世界货币地位的四大要素所决定。第一,国内经济实力。美、日、德三国经济将继续朝着不平衡的方向发展,根据预测,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美国。日益增强的日本和德国经济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分析了美元化的形成机制、现实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从金融化角度来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黄金-美元体系、石油-美元体系以及制度-美元体系三个阶段;其中,制度-美元体系即全球金融化体系,是新自由主义制度下,以金融化为纽带实现的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融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的美元国际货币权力进一步扩张;国际货币权力的扩张主要以美元化方式实现,而全球美元化通过商品金融化、技术金融化和制度金融化等三重金融化机制实现,其中商品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形成基础,技术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催化剂,制度金融化是全球美元化的根本保障;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美元化给外围国家带来严重后果,外围国可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防止技术金融化、充分认识新自由主义“三化”改革的危害等方式去美元化,中国须关注国家对本国金融权力的掌控,应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作为去美元化根本战略。  相似文献   

16.
章海 《开放潮》2003,(7):27-27
美元从去年开始持续贬值,今年5月底贬值势头迅速增强,兑欧元已经跌破了所有的技术支撑,最低达到了1.1932美元兑1欧元,与本世纪美元最强时的0.83美元兑1欧元相比,下跌了40%。美元兑日元、韩元、泰铢、新加坡元等货币的价位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在可预见期内,美元继续走弱是基本趋势,但是贬值的速度也不会太快,不存在美元崩溃的危险。美元贬值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问题,影响渗透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我们应予以关注,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自从7月16日681连续下跌至8月7日的686,而人民币兑欧元继续升值,中间价已经达到今年2月以来最低点10.6012。可见7月至今,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下跌2000余个基点,100日元兑人民币也滑落差1000多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贬值400多个基点。致使今年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5%,但实际有效汇率仅升值3.6%,反映人民币汇率与一揽子货币挂钩趋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8.
一、2005年我国外汇外债情况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趋升,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也有较大升幅 7月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一次性小幅贬值2%的基础上逐级下跌,到年末收在年内最低价8.0702。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56%,其中汇改后累计升值0.49%(见图1)。同期,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全面回升,人民币对欧元、日元一年来分别录得了17.6%和16.O%的升幅,同时对港币累计升值2.25%。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不大,但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平均升值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蔡亮 《产权导刊》2011,(5):23-24
全球外汇市场近期风云激荡,日元的表现尤其抢眼。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以及核泄露事故后,美元兑日元汇率从最初开盘的82.99一路下跌至17日的76.50历史新低点。18日G7联手干预日元后,美元兑日元目前暂时稳定在80上方。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元就已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日元的国际储备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充分的认识。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市场价值还是从时间价值考察,日元作为国际储备的价值都优于美元、欧元和英镑等国际储备货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外汇储备的框架内,我们应该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提高日元储备的份额,以降低储备的风险和减少储备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