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9,(12):13-13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这是我国今年批复的第9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范围覆盖了全省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0%的经济总量。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一周年之际,2010年11月19-21日江西省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贾细 《老区建设》2010,(21):12-13
2009年12月,国家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笔者认为,要借助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做好四篇文章,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宜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赶超发展。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文章首先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提出了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最后对共青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本刊特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周边九市畅谈规划出台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辐射力模型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辐射力研究对于城镇的发展意义重犬。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现状,构建了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中存在缺乏辐射力强的超大型城市、区域北片和东片辐射能力较弱与其区位明显不符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战略,即树立生态城镇化发展的理念,营造一个适宜的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体系,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原则重点打造生态城镇,制定生态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本刊特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周边九市畅谈规划出台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理论在国家战略及关乎国家发展的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区域软实力这一概念逐渐被理论界普遍接受。城市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与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城市之一,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众多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中唯一以实现大型湖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国家战略区.是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区域意义、国家意义和世界意义。统战人才具有经济上和智慧上的巨大资源,有能力和实力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出重大贡献。要发挥统战工作的作用,创新统战工作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统战工作在优化地方开发区企业管理层、研发和制造特色水产品、提升生态旅游质量和品位、强化鄱阳湖区域规划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一体化是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经济一体化概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深莞惠的经济一体化是城市圈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它受区域外部城市香港、广州的巨大影响;实质是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合理的区域分工;发展模式将从城市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其战略实施的核心在于区域政策与空间规划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袁林  冯健 《特区经济》2012,(4):169-171
进行主导产业优选是建立良好地域经济结构的前期基础。论文在借鉴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基础上,把鄱阳湖区域分成了四类主题功能分区,并结合各类区域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与潜力,差异化地选择了适应于不同类型区域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扶持对策,以此形成布局有序、协调良好的地域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丹  吴杨伟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22-125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界定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内涵,对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该区域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政策经济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出应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的方式来建立环鄱阳湖旅游圈增长极,应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以行业协会引导的复合协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胡慧旋 《乡镇经济》2011,2(2):26-31
2009年以来10多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密集出台,不同发展主题和战略意义的区域振兴规划得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尽管各个区域规划在产生方式、政策支持和战略意义上存在不同,但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变,区域发展战略在布局、目标和方式上的调整也导致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变化。面对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下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转型以及应对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获取高德地图最新的兴趣点(POI)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沙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识别出城市零售商业中心与零售业态分布,研究表明:以核密度估计法识别出的商业中心呈现出主商业中心和次商业中心的等级中心圈层体系,结果较符合客观事实;通过最近邻近点距离法得出三类商业机构都为集聚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和数量无明显关系,由高到低分别为便利店、商场商厦、超市;选取长沙市的街道作为单位,以局域Getis-Ord G*指数法获取出的热点主要分布在开福区和芙蓉区,表明长沙市零售商业发展已经基本形成多核心的格局。总体上来看,通过高德地图兴趣点所分析出的长沙市零售业商业中心和集聚特征与商业经济分布的相关性,该结果有利于指导商业空间布局规划和零售商业选址。  相似文献   

16.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王金波  孙正 《科技和产业》2009,9(5):14-16,74
交通运输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本文主要通过交通运输业在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区域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三个主要方面来展开分析,并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分析来说明交通运输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海霞  黄磊 《改革与战略》2012,28(2):118-120
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环境、人口、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分析兰州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科学规划、转变模式、优化布局、统筹城乡等措施,为未来兰州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兰州的中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俊 《特区经济》2011,(5):205-207
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与该地区内部因素有关,而且越来越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人均GDP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变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本文首先采用空间关联结构模式发现的ESDA方法,探索隐含在人均GDP数据中的空间关联信息,发现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时空特点,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河南省近20年来的经济空间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西部快速增长的欠发达地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