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每天有几十万投资者涌入市场时,当股市的指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多时,当股票市场总值由2005年底的33430亿增加到18万多亿而上涨了5倍多时,当股市一天成交高于以往一月成交量、一月成交量高于以往一年的成交量时,当整个市场的股票都在快速换手交易时,当市场的内幕交易泛滥时,当大量的民众都涌入股市时,中国股市的疯狂早就不是什么要争论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当每天有几十万投资者涌入市场,当股指在两年内上涨了近4倍,当股票市场总值由2005年底的33430亿增加到15万多亿,当股市一天成交高于以往一个月的成交量、一月成交量高于以往一年的成交量,当整个市场的股票都在快速换手交易时,当虚假信息泛滥、内幕交易盛行时,当垃圾上市公司又鸡犬升天时,中国股市的疯狂早就是不需要争论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当前市场下,股票投资者大多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当股市下跌时,我们就容易赔钱,当股市上涨时就容易挣钱。也就是我们收成好坏是要靠“天气”来决定。今后几年的股票市场无非就是三种情况,上涨、横盘震荡和下跌。如果有幸能够上涨,我们固然容易有好的收益,但是随着市场股票供给的增多,股票增量资金又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后两种情况概率会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涨行情,维持了近10年的大牛市。然而进入2001年下半年以来,整个股市却每况愈下,时至今日已近乎跌破1000点——为什么投资者丧失了对股票的投资兴趣,是什么使得投资者信心大失?  相似文献   

5.
<正> 6月24日发布的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等消息,引发了中国股市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井喷"行情: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44.59点,涨幅达9.25%,以1707.31点收盘;深成指数上涨297.18点,涨幅达9.34%,以3478.12点收盘;有近900只股票达到涨幅限制,两市总成交量达898亿元之巨。面对从天而降的行情,广大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还是如何把握机会让手中股票尽快解套,并寻找新一轮的获利机会。本刊将各方专家对宏观趋势、股市盘面、  相似文献   

6.
[英国《金融时报》1月24日]中国股市的牛市行情谁也拦不住吗?上证综合指数在2006年上涨逾120%,本月中旬,沪深股市总市值又一举超过了1万亿美元.仅在圣诞节至元旦期间,一些大盘蓝筹股的涨幅就高达30%。这种令人疯狂的行情也吸弓l着外国资金如洪水般涌入香港,抢购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的股票,推动它们的总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超过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从2005年的最低点998点,上半年上涨到4000多点,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上涨了3倍多。应该说,这种上涨在初期主要反映了股权分置改革后释放出来原被压抑的估值,也与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上涨,企业盈利状况不断改善有关。但以下一些因素显示,当前股市已出现非理性成分。一是市场概念性炒作成分越来越浓厚,有一段时间机构投资者越来越谨慎,频频出现“散户逼空机构投资者”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中国A股市场完美收官。在巨额杠杆资金撬动下,金融股一枝独秀,引领上证综指全年上涨近53%,同时沪深两市日成交量过万亿元人民币,中国股市从熊冠全球一跃成为最为活跃的市场。不过,当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不少投资者却“满仓踏空”,甚至有些投资者还将在熊市赚的钱又赔了进去。显然,这是典型的指数型牛市。  相似文献   

9.
李斌 《新财经》2008,(5):64-67
在大部分股民的股票都拦腰亏损的时候,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股市为何大跌?何时才能起死回生?当人们正在欢呼股权分置改革大功告成的时候,“大小非”解禁的日子也陆续到来。“大小非”的疯狂减持、印花税调整、高速扩容的资本市场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都成为股市下跌的众多因素之一。《新财经》在本期邀请了长江证券研究部高级策略分析师张凡、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08,(7):80
全球信贷危机发生,美国经济摇摇晃晃,中国努力控制通胀、冷却不可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这些因素打消了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热情,无论有没有奥运会。但是,也许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希望?奥运会能给中国经济打一针兴奋剂,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动股市上涨吗?“奥运效应”存在吗?  相似文献   

11.
融资融券交易改变了中国股票市场单向交易的特征,提高了市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融资融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杠杆交易的选择。随着市场波动,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融资买入或融券卖空的比例大幅增加,使得融资融券杠杆率上升。过高的杠杆率又会加剧市场的波动,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为此,论文以A 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为研究样本,通过S-VAR 模型分析融资融券杠杆率、投资者风险偏好与股市波动三者的关系。实证发现:股市的波动会使融资融券杠杆率上升,同时杠杆率的上升又会加剧市场的波动。从投资者偏好和行为来看,当市场呈上涨趋势时,投资者融资意愿明显,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融资杠杆率上升;当市场呈下跌趋势时,投资者融券卖空意愿明显,融券杠杆率上升。  相似文献   

12.
【美国《时代周刊》2月1日】股市是否存在泡沫,各方观点迥异 坚信飞涨的中国股市能够抗拒重力已是中国投资者的普遍心态。这种令人忧虑的情况促使市场观察家和政府官员发出警告说,市场调整或许就要到来。2006年,上证综合指数上涨了130%,涨幅在全球名列前茅。在这种涨势的鼓励下,过分乐观的投机者和新股民大举进军中国股市,从而结束了持续5年的市场低迷,而近几周的交易量也已创下历史新高。去年,上海证交所约有240万新股民开户交易,帐户数增加了250%。散户数以每天7000户的数量猛增令老练的投资者感到不安。初级产品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就表示:“当看到商店营业员和出租车司机争着借钱买股票的时候,就有麻烦了。市场正在吸弓l大量新股民供其屠杀。”  相似文献   

13.
十年一觉A股梦。2001年6月,上证指数最高点为2245点,而今年12月16日,盘间最低2170点。中国股市跌跌不休,十年实现"零增长",市场一片愁云惨雾。2007年初,当中国股市疯狂上涨时,成思危发出"盛世危言",预警股市泡沫,此举遭到部分人士的激烈反对,"中国股  相似文献   

14.
【英国《金融时报》6月19日】18日,沪深股市放量大涨。上证指数上涨5.2%,重新站上2900点。此前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累计下跌22%,A股历史上首次出现“十连阴”。此前的下跌已将股指从去年10月的高点腰斩,“十连阴”更让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跌入谷底。周三的大涨是否预示着股市即将阴转晴?过去半年的经验已经让投资者懂得,市场的底部不可轻言。然而,当股市处在今天这样的微妙时刻,其机会和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熟悉中国股市的投资者都知道这样一句股谚:冬播春收。意思是每年的冬天,往往是股市最为低迷的时候,此刻不妨买点股票,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股市大都能够走出一轮上涨行情,投资者就可以收获股价上涨的果实了。今年一季度的股市表现,似乎印证了这条谚语。从去年底到今年的1月初,股市处在无休止的下跌过程中,虽然有关方面试图提振股市信心,但是收效甚微。到了1月份,沪市探低至2132点,这是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点,而且也明显  相似文献   

16.
活生生的现实演绎了股市真正的“二八定律”:基本面决定股价的70%,情绪面决定股价的80%。所以,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者,都必须尊重股市的无形之神:市场信心。一个本来应为确认牛市基调的印花税率上调,何以演化为疯狂抛售?因为它动摇了市场信心,挑战了市场情绪。市场信心一朝动摇,股市何时企穗回升,就变成如何让市场重拾信心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7.
从任何理性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国内股市都已迈入了《艾丽丝梦游仙境》领地。上证综指继2006年赢利130%后今年又上涨了50%。尽管所谓的“A股”大陆公司2007年的预计市盈率现在已达到30倍左右,但中国投资者继续将更多储蓄资金投入股市,认定这场股市盛宴不会结束。  相似文献   

18.
曹凤岐 《首都经济》2008,(11):35-3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股市风雨18年,暴涨暴跌18年走到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是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中国股市有16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曾达到过32万亿。但到今天.中国股市连IPO都无法进行,再融资也近乎枯竭。如果再这样下去.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就回归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本身所造成的。中国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有根本性的制度缺陷.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投资者很难在股市赚到钱。  相似文献   

19.
何辉东 《新财经》2006,(6):65-65
股票涨疯了!在4月24日至5月19日短短15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疯狂上涨242.76点,涨幅高达17.13%。各路资金争先恐后涌入市场,两市个股全面开花,行情火暴得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20.
股指期货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中国股票现货市场生态环境将发生巨变,因为股市的整体态势是以股票指数来诠释的,股指期货则是对股市整体态势的预期。它集合了影响现货市场的各种因素和对影响因素的预期、现货市场股指价格和成交量、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等重要信息,连同期货市场交易动向,形成新的价格,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