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使很多西方跨国公司被严重削弱,但却使中国大型国企由此获得了通过海外并购"走向全球"的空前难得的机遇,今年没成功的中铝与力拓的交易就是一个例子。从表面上看,中铝对力拓的追求,与2005年中石油收购美国大型石油公司  相似文献   

2.
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其失败原因包括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担忧中国收购威胁本国安全、中铝的国有企业身份致使合作伙伴未来不被平等对待、中铝的并购速度太慢及缺乏财经媒体公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曦  杨力 《商》2014,(1):109-110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问题,陷入了窘迫之地,这却为中国企业创造了一条通过跨国并购走向世界的捷径。然而,事与愿违,本文以中铝收购力拓的案例为出发点,通过梳理此次收购的全过程,深度分析中铝收购力拓的目的、动因,揭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出发点,并总结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的原因,为我国企业应对跨国收购的机遇之时能够知己知彼提出一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余威未减,全球并购市场低靡多日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总体来说,中国企业普遍对海外并购这一相对较新的战略扩张方式缺乏相关经验,而由此导致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中铝集团并购力拓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提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及其应对措施,使之在以后的时间里更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9年被称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海外并购的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五矿收购OZ矿业,中铝以159亿注资力拓,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吉利牵手沃尔沃,中国企业上演了一连串波澜起伏的海外收购的商战大戏,尽管其中一些收购功败垂成,但是这些失败并没有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壮志雄心。相反,中国企业仍在不断寻觅。只要它们掌握好战略战术,定能成就美满的跨国姻缘。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2009,(29):6-6
<正>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中铝公司6月5日确认,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今年2月12日宣布的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今年2月12日,中铝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并购企业数目不断增多,2013到2014年更迎来了能源行业海外并购盛宴,其中,采矿业成为并购数目最多的行业,但某些企业由于急于求成,忽略了客观的政治因素、企业资金因素、企业治理上的文化差异,被并购方的资质问题等而导致海外并购失败。本文所研究的洛阳钼业在2013年7月开始并购力拓集团旗下矿产资源,用时8个月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收购。本文主要从洛阳钼业并购资金筹集,并购战略规划等方面详细分析洛阳钼业成功并购的原因,为其他企业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挑战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并非易事,一般要遭遇四大挑战: (一)经济威胁论 非经济因素已经成为阻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因素。2009年,中铝公司并购全球第二大铁矿石公司力拓受到重重阻挠。并购过程中,力拓部分机构投资者表示,如果必和必拓能够对力拓公司发起新一轮的收购,那么他们将提供融资,以全力阻止中铝与力拓总价达195亿美元的交易。在中铝与力拓的合作上,澳方一直担心力拓持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矿石资源被他国投资者轻易买走。  相似文献   

9.
沸沸扬扬的中铝收购力拓交易终以被力拓董事会否决而尘埃落定,中铝的政府背景不能不说是造成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民企如何"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陈道富  苏扬 《中国市场》2010,(20):59-62
本文以中铝和力拓并购案的失败为切入点,从战略与策略、政治风险与民族情绪、政策与资金支持体系等方面分析其失败缘由,提出我国对外资源投资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中铝收购英国力拓股权案的主要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国际并购规则,合理制定有利的收购方案,充分利用了当时存在的“两拓”争议,减少了收购过程中多种阻力,因此,这是一起成功的影响巨大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案。  相似文献   

12.
从最早的首钢经营秘鲁铁矿,到TCL、联想的系列并购,海尔的海外拓展,再到最近的力拓收购案,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却鲜有成功案例。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很难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分别体现在政治、法律和成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中铝增持力拓交易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性风险 在中铝增持力拓交易中,政治性风险从一开始就如影随形.以中铝和其他中国企业接二连三大举投资澳大利亚资源为借口,反对党政客在澳大利亚政坛掀起了罕见的中国投资风潮,借助媒体大肆宣扬"在澳大利亚人民与国家财富的婚姻里,工党政府和中国暖昧不清",陆克文总理及其阁员的私人交往也被拿到有色放大镜下无限上纲.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企业的实力不断壮大以及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企业海外"试水"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辛:一方面,遭受各种阻碍和风险,多数企业并购过程一波三折,以致无法完成并购;另一方面,少数企业并购完成之后,由于对整合风险估计不足,导致最终并购失败。因此,海外并购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构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防范体系,规避风险、注重整合,减少并购盲目性、提高并购成功率,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地"走出去",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大公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大,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强,涉及双方甚至多方主体的国际商务谈判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有企业尤其是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时常遭遇巨大的阻碍。从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受挫到2009年中铝集团增持力拓失利,中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实力并没有与其海外并购和投资成功率成正比。本文通过回顾两个海外谈判和并购的案例,分析影响国有企业海外谈判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国有企业在海外谈判屡屡受挫的原因给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许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走上了海外并购的道路,但是部分海外并购的结果是企业并购的失败。本文用A集团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针对海外并购的不同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对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在内部控制方面如何控制风险、提高并购的效率均有一定得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舞台上,有中铝、中投、TCL式的高举高打,大开大合,也有华为与中兴式的暗渡陈仓,但真正做到高低明暗结合,并购与建厂混搭的,只有一家,那就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鲁冠球和他的万向.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企业逐渐出现跨国并购热潮,但海外并购10年来60%的失败率不免让人质疑.导致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因为工会矛盾所引发的并购失败问题开始日渐凸显,巨大的损失让企业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并购中出现工会矛盾的原因,并找手解决办法,力图减少并购损失.  相似文献   

19.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国际化战略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在海外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致使收购交易难以顺利开展.2016年12月,由于交易条件无法实现,中国福建宏芯投资基金对德国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爱思强公司(Aixtron)的收购案以失败告终,这是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半导体企业失败的又一典型案例.本文对该案例的具体经过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针对收购失败原因提出几点启示,以期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尤其是半导体类的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20.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海外并购增长势头强劲,但多以失败告终。基于此,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在并购中有溢价现象存在;价格因素需在消除政治偏见、经济威胁等前提下才能够发挥作用;东道国政府对我国并购行为有多种怀疑和猜测,归纳起来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这种恐惧与"中国溢价"的叠加效应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海外并购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