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玉双  李大彬 《价值工程》2012,31(34):325-327
为了准确地判断明水绥化地区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及其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本文先后利用了构造层序界面反映的构造变形时期、生长指数和断层的垂直活动速率及构造发育史剖面等三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由构造层序界面反映的构造变形时期研究结果可知明水绥化地区断裂主要在火石岭至沙河子组、登娄库组、四方台子组沉积时期活动。其次,根据生长指数和断层的垂直活动速率研究得到,断陷盆地中火石岭至沙河子组沉积时期和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断裂活动组要时期。最后通过该地区的构造发育史研究可知,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火石岭组~营城组、登娄库组~嫩江组沉积时期。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有利油气聚集带的分析应该位于深层的断陷期和断坳转化期的层位,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分析应以断陷发育地层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张明学  鲁鹏 《价值工程》2012,31(34):301-303
依据最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对长春岭地区的扭动构造展开了精细研究。根据该区的构造特征,识别出雁列式、发辫状、"入"字型等平面组合的扭动构造样式,并进一步研究了扭动构造对油气聚集的作用,认为长春岭地区的扭动构造形成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圈闭,同时,该区内扭动构造具有十分有利的成藏条件。因此,开展长春岭地区反转构造的研究,对于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半坑萤石矿位于南岭东段成矿带,萤石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团块状赋存于侏罗纪中世花岗岩体(J2γ5^2-3)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与围岩界线较清楚,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区构造简单,主要为断裂构造,北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形成的“X”型构造,断裂性质多样并具多期次变形的特征。断裂构造为成矿元素的迁移通道和沉淀与富集的空间,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3,(4):318-319
据四老沟矿断裂构造的形迹特征,将四老沟的断裂构造按生成时期和大小分为四组。即北北东向、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北东向四组断裂,从总体构造规律看四老沟井田内的主要断裂构造皆受大同向斜和口泉———鹅毛口逆断层控制,以北北东和北西西向为主,属新华夏系。通过对这几组断裂构造的分析来指导煤矿开采的设计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地质构造是易于观察到易于把握住的控矿因素之一。因此,立足于构造,研究矿体空间分布与构造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矿体分布规律,里伍铜矿矿区主要发育组生成时期、方位和特征不尽相同的褶皱及其伴生断裂。  相似文献   

6.
贝尔凹陷霍12井区主要发育两套明显断裂系,发育于铜钵庙组到南屯组的下部断裂系和大磨拐河组到伊敏组的上部断裂系,下部断裂展布主体为北东向,上部地层主体展布方向转化为南北向。霍12井区主要构造样式为铲式扇、翘倾断块等拉张构造样式,扭动构造样式及反转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7.
姚雪 《价值工程》2014,(9):298-300
经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滇西北维西地区的基础地质取得4个方面的新认识:①石鼓群进一步划分为石鼓岩群(Pt1S.)、巨甸岩群(Pt3J.),二者的变形变质特征有明显差别;②吉岔超镁铁-镁铁岩带进一步划分为吉岔超镁铁-镁铁-斜长花岗岩带、维登镁铁岩带,二者的岩体产状、接触关系、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有明显差别,成因类型分属科迪勒拉型蛇绿岩、沿断裂带侵入的镁铁岩;③鲁甸花岗岩划分为拉美荣超单元(T1-2LM)、打米杵超单元(T3DM),二者的构造背景、成因类型、就位机制、岩浆活动时期有明显差别,是拜惹布错-若拉岗日-金沙江结合带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物质记录;④维西地区构造变形划分为3个造山阶段、4期变形旋回、6个构造群落,较完整地反映了金沙江、澜沧江洋盆的形成前、演化期及消亡后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8.
沿河县丰水岭萤石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河县丰水岭萤石矿是产于奥陶系湄潭组、红花园组地层中的低温热液型萤石矿,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分析,认为找矿的主要标志为地层岩性和断裂构造。富集成矿的主要部位为奥陶系湄潭组、红花园组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9.
兰坪县大村头铁矿区位于池江与澜沧江断裂之间,矿区出露地层有:下第三系果朗组、云龙组;上白垩统虎头寺组、南新组,下白垩统景星组;上侏罗统坝注路组,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等地层。断裂构造发育,断裂构造具容矿又控矿,矿(化)体基本赋存构造破碎带中,矿化标志主要为褐铁矿,构造规模与破碎带成矿成正比,与地层岩性关系不大,矿区内的破碎带是寻找铅锌矿、铜、铁、汞、金主要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刘范 《价值工程》2014,(25):42-44
对主要充水含水层、隔水层进行了分析、划分,对主要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二1煤矿井的充水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太原组上部灰岩岩溶裂隙水、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和断裂构造是本区未来二1煤矿井的充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明学  伏荣跃 《价值工程》2012,31(36):318-320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分析、测井、测试等资料分析基础上,综合多方研究成果,对贝尔凹陷霍12井区的南屯组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演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深湖-半深湖沉积,浅湖和湖底扇发育较少,其演化过程主要分为南一段Ⅰ、Ⅱ、Ⅲ、Ⅳ四个砂组和南二段上下六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能量要素,从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和条件出发,分析冲击地压的致灾特点与组合煤岩系统能量演化之间的联系,以此探究冲击地压的发生本质。结果表明:冲击地压的形成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演化,断层、褶曲等地质因素造成煤岩组合区域的应力异常集中,开采活动会造成煤岩组合系统应力重新分布而造成能量积聚;煤岩组合体在进行能量演化过程中涉及能量输入、能量积累、能量耗散和能量释放几个过程;厚而坚硬的顶、底板阻碍煤层的卸压变形,组合煤岩系统的压实对煤层产生了闭锁作用,为煤岩系统的能量的积聚及演化提供天然环境,造成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新建衡茶吉铁路云阳山隧道断层破碎带初支大变形的原因以及施工处理方案,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金山矿区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过程,即二叠世形成含煤建造;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三条逆断层和二条正断层;通过对本区构造的分析研究及邻区含煤性、构造与本区之间的关系,认为F4断层上、下盘地层属于两个不同系统,F4断层下盘深部赋存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渗透地层垂直裂缝井的渗流过程,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三线流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不同地层及裂缝参数条件下油井采油指数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产压差条件下,采油指数随着变形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裂缝半长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徐海涛 《企业技术开发》2012,(Z1):116-117,121
文章通过对江苏林海集团全地形车断裂的后轴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后轴断裂的原因,并给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采取了改进措施后,后轴断裂事件再未发生。  相似文献   

17.
董海宝 《价值工程》2010,29(32):163-164
总结了近年来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现场水力试验法、室内试验法、裂隙采样测量法、反演分析法和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数值试验法。不同的测量方法有自己的优点、局限性和适用性;针对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研究对象,需选择合适的渗透系数测量方法。不同测量方法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得到裂隙岩体真实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